饮酒·十八

魏晋 陶渊明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hào)事人,载醪(láo)祛所惑。觞(shāng)来为之尽,是谘(zī)无不塞。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攻伐别国的计谋,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参考资料: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攻伐别国的计谋,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参考资料: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展开阅读全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陶渊明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

    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

    当然,你问攻伐别国的计谋,不肯说。

    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注释

    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láo):带着酒。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是谘(zī):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畴昔:往昔,过去。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类型

    魏晋作者

    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