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 杜甫《夏夜叹》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zhào)歌声。 -- 谢榛《渡黄河》
洪涛巨浪相豗,怒声不住从天来。 -- 贡泰父《黄河行》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bǔ)心。 -- 白居易《慈乌夜啼》
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lí)鸣。 -- 柳宗元《闻黄鹂》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 杜甫《杜鹃行》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 范晔《张衡传》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 荀子《劝学》
君惊,谓左右曰:“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 --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 孟子及弟子《齐桓晋文之事》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举疾首蹩(cù)頞(è)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孟子及弟子《庄暴见孟子》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 归有光《项脊轩志》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 蒲松龄《促织》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zhǐ)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 刘向 编《荆轲刺秦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 佚名《勾践灭吴》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 李商隐《李贺小传》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 佚名《孔雀东南飞》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城晚角声通雁塞(sāi),关寒马色上龙堆。 -- 朱彝尊《云中至日》
斋(zhāi)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客舟何处来,棹(zhào)歌中流声抑扬。 --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 李白《观胡人吹笛》
场贺老今何在,几度新声改。 -- 苏轼《虞美人·琵琶》
吹声如隔彩霞(xiá),不知墙外是谁家。 -- 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一弹决破真珠囊(náng),迸落金盘声断续。 -- 牛殳《琵琶行》
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 吴殳《雪夜感怀》
搦(nuò)管坐空斋,不听声谡(sù)谡。 -- 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 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
玉洁箕(jī)岩下,金声濑(lài)沂(yí)滨。 -- 支遁《咏利城山居》
玉洁箕(jī)岩下,金声濑(lài)沂(yí)滨。 -- 支遁《咏利城山居》
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 -- 张养浩《雁儿落兼得胜令》
女娥长歌,声协宫商。 -- 曹丕《大墙上蒿行》
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yuān)鸯(yāng)锦。 -- 秦观《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
阶下寒声啼(tí)络(luò)纬(wěi),庭树金风,悄悄重(chóng)门闭。 -- 冯延巳《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 -- 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箫声断凤凰(huáng)楼,憔(qiáo)悴(cuì)人别后。 -- 杨果《小桃红·玉箫声断凤凰楼》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jué)。 -- 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何物最关情,黄鹂(lí)三两声。 --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何物最关情,黄鹂(lí)三两声。 -- 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 -- 曹雪芹《芙蓉女儿诔》
夺归永(yǒng)巷(xiàng)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 吴伟业《圆圆曲》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 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 陶渊明《九日闲居》
恨雁声、偏落歌前。 -- 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 赵时春《原州九日》
闻砧(zhēn)声捣,蛩(qióng)声细,漏声长。 --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清歌莫送秋声去。 -- 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南园花影笙歌地,东岭松风鼓角声。 -- 范成大《鹧鸪天·席上作》
赠君以黟(yī)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duò)泪之声。 -- 黄庭坚《送王郎》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zǐ)。 -- 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令风霆(tíng)迅,天声动北陬(zōu)。 --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令风霆(tíng)迅,天声动北陬(zōu)。 --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 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 岑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zhè)鸪(gū)声里住。 -- 纳兰性德《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留得枯荷,奈他先作离声。 -- 郭麐《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jiǎo)声一动胡天晓。 -- 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若颜子操瓢与箪(dān),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jí)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 -- 韩愈《送王含秀才序》
与之翳(yì)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 韩愈《送区册序》
花满驿(yì)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chán)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 张泌《浣溪沙·钿毂香车过柳堤》
声拍枕长淮晓,隙(xì)月窥人小。 -- 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黄鹂未鸣鸠(jiū)欲雨,深园静墅声嗷(áo)嗷。 -- 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 辛弃疾《酒泉子·无题》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 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旌(jīng)旃(zhān)朝朔(shuò)气,笳(jiā)吹夜边声。 -- 杜审言《送崔融》
昨夜秋声阊(chāng)阖(hé)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 -- 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 李贺《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尊前莫怪歌声咽(yè),又还是轻别。 -- 苏轼《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
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 -- 吴泳《上西平·送陈舍人》
暖泥融雪半消,行(xíng)人芳草马声骄。 -- 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笳(jiā)声出虏(lǔ)塞,箫曲背秦楼。 -- 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 卢照邻《送二兄入蜀》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 皇甫曾《送人还荆州》
三声画角咽不通,万里蓬根一时断。 -- 卢纶《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wéi)?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好风碎竹声如雪。 -- 范成大《醉落魄·栖乌飞绝》
好风碎竹声如雪。 -- 范成大《醉落魄·栖乌飞绝》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 王安石《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tuó)声长。 -- 陆游《雪夜感旧》
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 孙道绚《滴滴金·梅》
酒醒明月下,梦逐潮声去。 -- 姜夔《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举声沥(lì)已洒,长叹不成章。 -- 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
凄凉、黄昏庭院,角声何处呜咽。 -- 程垓《摸鱼儿·掩凄凉黄昏庭院》
魏多奇节,倜(tì)傥(tǎng)遗声利。 -- 虞世南《结客少年场行》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 戎昱《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 陈羽《从军行》
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tuó)白练到安西。 -- 张籍《凉州词三首》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 田锡《塞上曲》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jī)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xié)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fú)郁筑长城。 --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jī)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xié)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fú)郁筑长城。 --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