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五湖旧约
长溪人杨声伯任职于长沙,主管水上的船舶,居住在濒临湘江的地方,从窗户上望去,景色如同燕公、郭熙的山水画一般,起居十分幽雅自在。丙午七月十六日,杨声伯约我和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几人,乘大船同游湘江,行至江心,但见山野空阔,江水清寒,烟雾月色交相辉映,一派萧瑟的秋光。船中坐客都头戴小帽、身着布衣,有的弹琴,有的高歌,有的饮酒,有的提笔写诗。我创作这首曲子,乃是《念奴娇》的鬲指声,改为双调吹奏。鬲指声也叫“过腔”,见于晁无咎词集。凡是能吹奏竹笛的人,就能过腔。曾在太湖相约,问这一年发生了何事?使我未能如愿,长久辜负了这清美的景色。太阳落入西山,渐渐听见有人呼唤我,大家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劳累的渔民大都收网回家了,水鸟按时归巢。月光下的沙洲一派幽静。待船行至中流,更加从容舒缓,人们停止摇桨,水面澄清如镜。谁能唤起湘水女神,摇曳着如烟似雾的长发,拨弄着琴弦,弹奏出幽怨的琴曲。同游坐客高谈阔论,感叹在座之人,都是风流雅士。风吹柳枝发出萧萧之声,夜空中星星缓慢坠落,夜深才知道现已经是秋天了。想起家乡的美味,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会去了解。参考资料:1、刘乃吕.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1:12-14
长溪人杨声伯任职于长沙,主管水上的船舶,居住在濒临湘江的地方,从窗户上望去,景色如同燕公、郭熙的山水画一般,起居十分幽雅自在。丙午七月十六日,杨声伯约我和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几人,乘大船同游湘江,行至江心,但见山野空阔,江水清寒,烟雾月色交相辉映,一派萧瑟的秋光。船中坐客都头戴小帽、身着布衣,有的弹琴,有的高歌,有的饮酒,有的提笔写诗。我创作这首曲子,乃是《念奴娇》的鬲指声,改为双调吹奏。鬲指声也叫“过腔”,见于晁无咎词集。凡是能吹奏竹笛的人,就能过腔。曾在太湖相约,问这一年发生了何事?使我未能如愿,长久辜负了这清美的景色。太阳落入西山,渐渐听见有人呼唤我,大家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劳累的渔民大都收网回家了,水鸟按时归巢。月光下的沙洲一派幽静。待船行至中流,更加从容舒缓,人们停止摇桨,水面澄清如镜。谁能唤起湘水女神,摇曳着如烟似雾的长发,拨弄着琴弦,弹奏出幽怨的琴曲。同游坐客高谈阔论,感叹在座之人,都是风流雅士。风吹柳枝发出萧萧之声,夜空中星星缓慢坠落,夜深才知道现已经是秋天了。想起家乡的美味,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会去了解。参考资料:1、刘乃吕.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1:12-14
这首词宛如一篇充满情趣的月夜泛舟游江记,诗情画意十分深浓。
词的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容向江心驶去。“暝入”三句点明傍晚应邀乘舟出游,“一叶夷犹乘兴”一句表现出自在悠闲、雅兴盎然的风致。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轮渐渐升入长空,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词人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妙处在于以虚写实,主要写静景,而静中有动,景中有人,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
下片转而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呼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不妨活用,令其弹筝。以下由幻境收回到实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婉丽的女神与悠然的名士雅集,正可互相映衬。词接下来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容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蕴含两层意思,既是同行人游兴勃勃,大有乐而忘归之慨,故曰“谁省”。而反问语气,又隐隐流露出自身怀思“旧家乐事”之心情。
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作品“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其实,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风味,未必就比“不隔”逊色。就构造意境的功能来说,它似乎高明得多。因为诗词作品纯然为写景而写景的极为罕见,它们大都缘情而发,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怀。这样,出现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被情的“烟云”所缭绕。借用《谈龙录》里的话来说,它已由首尾爪角鳞鬣毕具的常龙化作屈伸变幻莫测的“神龙”。神龙穿行云中,忽隐忽现,故而显得兴象玲珑。写景的诗词只有达到了如此境界,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这首词含蕴深厚,读后有悠悠不尽之感,引人入胜,原因盖在于此。词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词人幽远的情怀相表里,相契合,恰如覆盖其上的朦胧月色,使之摇曳变幻,风姿别具,从而构成迷离浑化、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美妙境界。
- 《三高祠》
- 《浣溪沙 其二》
- 《清波引》
- 《玉梅令》
- 《夜行船(己酉岁,寓吴兴,同田几道寻梅北山沈氏圃载雪而归)》
- 《鹧鸪天(丁巳元日)》
- 《越女镜心(别席毛莹)》
- 《汉宫春(次韵稼轩)》
- 《摸鱼儿》
-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
- 《阮郎归》
- 《虞美人(赋牡丹)》
- 《诉衷情(端午宿合路)》
- 《惜红衣·吴兴号水晶宫》
- 《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
-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名句赏析》
-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名句赏析》
-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名句赏析》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名句赏析》
-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名句赏析》
-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名句赏析》
-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名句赏析》
-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名句赏析》
-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名句赏析》
-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名句赏析》
-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名句赏析》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名句赏析》
-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名句赏析》
-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名句赏析》
-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名句赏析》
-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名句赏析》
-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名句赏析》
-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名句赏析》
-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名句赏析》
-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名句赏析》
- 《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名句赏析》
-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名句赏析》
-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名句赏析》
-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名句赏析》
-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名句赏析》
-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名句赏析》
-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名句赏析》
- 《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名句赏析》
-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名句赏析》
-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名句赏析》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 《虞美人》
- 《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次韵。)》
- 《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
- 《醉吟商小品》
- 《鹧鸪天(元夕不出)》
- 《浣溪沙》
- 《小重山令(赵郎中谒告迎侍太夫人,将来都下。予喜,为作此曲)》
- 《角招》
- 《法曲献仙音》
- 《浣溪沙(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 《莺声绕红楼》
-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七》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九》
- 《平甫放三十二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
-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一》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二》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三》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四》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五》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六》
- 《观灯口号》
- 《湖上寓居杂咏》
- 《戊午春帖子》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八》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一》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二》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三》
- 《庆宫春·双浆莼波》
-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
- 《鹧鸪天》
- 《征招》
- 《喜迁莺慢(太簇宫功父新第落成)》
- 《月上海棠(夹钟商·赋题)》
- 《玉梅令·石湖家自制此声》
- 《鹧鸪天·柏绿椒红事事新》
- 《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 《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
-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 《好事近·凉夜摘花钿》
- 《虞美人·摩挲紫盖峰头石》
- 《侧犯 咏芍药》
- 《淡黄柳·空城晓月》
- 《石湖仙·松江烟浦》
- 《秋宵吟·古帘空》
- 《念奴娇·昔游未远》
- 《卜算子·月上海云沈》
- 《卜算子·藓干石斜妨》
- 《卜算子·家在马城西》
- 《卜算子·摘蕊暝禽飞》
- 《卜算子·绿萼更横枝》
- 《卜算子·象笔带香题》
- 《卜算子·御苑接湖波》
- 《蓦山溪·青青官柳》
- 《点绛唇·祝寿筵开》
- 《过德清》
- 《过德清》
-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
- 《平甫见招不欲往》
- 《昔游诗 其一》
- 《昔游诗 其二》
- 《昔游诗 其三》
- 《昔游诗 其四》
- 《昔游诗 其五》
- 《昔游诗 其六》
- 《昔游诗 其七》
- 《昔游诗 其八》
- 《昔游诗 其九》
- 《昔游诗 其十》
- 《昔游诗 其十一》
- 《昔游诗 其十二》
- 《昔游诗 其十三》
- 《昔游诗 其十四》
- 《昔游诗 其十五》
- 《次石湖书扇韵》
-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一》
-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二》
-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三》
- 《菖蒲》
-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
- 《陈君玉以小集见归用余还诚斋朝天续集韵作七》
- 《陈口华侍儿读书》
- 《呈徐通仲兼简仲锡通仲与诚斋为乡人近来赴调》
- 《赤松图》
- 《出北关》
- 《春日书怀四首》
- 《春日书怀四首》
- 《春日书怀四首》
- 《春日书怀四首》
- 《次朴翁游兰亭韵》
- 《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
- 《次韵德久》
- 《次韵胡仲方因杨伯子见寄》
- 《次韵千岩杂谣》
- 《次韵武伯》
- 《次韵鸳鸯梅》
- 《次韵鸳鸯梅》
- 《答沈器之二首》
- 《答沈器之二首》
- 《待千岩》
- 《待千岩》
- 《悼石湖三首》
- 《悼石湖三首》
- 《悼石湖三首》
- 《灯词》
- 《灯词》
- 《灯词》
- 《灯词》
- 《登乌石寺观张魏公刘安成岳武穆留题刘云侍儿》
- 《丁已七月望湖上书事》
- 《东堂联句》
- 《访费山人》
- 《赋千岩曲水》
- 《古乐府》
- 《古乐府》
- 《古乐府》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雪中六解 其四》
- 《寺中》
- 《李陵台》
- 《予居苕溪上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字余日白石》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张平甫哀挽》
- 《雪中六解》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观灯口号十首 其六》
- 《雁图》
- 《东堂联句》
- 《寄时父》
- 《金神夜猎图二首》
- 《湖上寓居杂咏》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过湘阴寄千岩》
- 《春词二首》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送王简卿归天台二首》
- 《句》
- 《观灯口号》
- 《虞美人草》
- 《斋后与金老铦朴翁聪自酌龙进而发》
- 《竹友为徐南卿作》
- 《下孤城》
- 《送王简卿归天台二首 其二》
- 《华藏地云海亭望具区》
- 《雪中六解》
-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 《题杨冠卿客亭类稿》
- 《乍凉寄朴翁》
- 《答沈器之二首 其一》
- 《句》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四》
- 《女郎山》
- 《寄上郑郎中》
- 《送项平甫倅池阳》
- 《过桐庐》
- 《朴公棹牵牛其奇余亦作》
- 《同朴翁卧龙山》
- 《越中士女春游》
- 《生云轩》
- 《绿萼梅》
- 《雪中访石湖》
-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 《雪中六解》
- 《禽言如日哥哥》
- 《寄俞子》
- 《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
- 《陪张平甫游禹庙》
- 《玲珑四犯·垒鼓夜寒》
- 《和转庵丹桂韵》
- 《箜篌引》
- 《桂花》
- 《过德清》
- 《寄田郎》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 其一》
- 《登乌石寺观张魏公刘安成岳武穆留题刘云侍儿意真奉命题记》
- 《观灯口号十首 其二》
- 《同潘德久作明妃诗三首 其一》
- 《嘉泰壬戌上元日访全老於净林广福院观沈傅师碑隆茂宗画赠诗二首 其二》
- 《句》
- 《项里项王之里也在山阴西南二十馀里地多杨梅》
- 《京口留别张思顺》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其八》
- 《雪中六解 其二》
- 《牛渚》
- 《灯词四首 其二》
- 《坐上和约斋》
- 《贺张肖翁参政》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其五》
- 《雪中六解》
- 《湖上寓居杂咏》
- 《萧山》
- 《寿朴翁》
- 《于越亭》
- 《鸟夜啼》
- 《与和甫时甫分题画卷夔得剡溪图》
- 《马上值牧儿》
- 《和王秘书游水乐洞》
- 《送王孟玉归山阴》
- 《送王简卿归天台二首》
- 《题华亭钱参园池》
- 《寄上张参政》
- 《解连环·玉鞭重倚》
- 《少年游·戏平甫》
- 《少年游·戏平甫》
- 《眉妩·戏张仲远》
-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 《湘月·五湖旧约》
- 《湘月·五湖旧约》
-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 《姑苏怀古》
-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 《庆宫春·双桨莼波》
- 《次石湖书扇韵》
-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 《探春慢·衰草愁烟》
-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 《过垂虹》
- 《侧犯·咏芍药》
- 《暗香疏影》
- 《满江红·仙姥来时》
-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 《淡黄柳·空城晓角》
- 《淡黄柳·空城晓角》
-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 《扬州慢·淮左名都》
- 《扬州慢·淮左名都》
-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 《齐天乐·蟋蟀》
- 《疏影·苔枝缀玉》
- 《念奴娇·闹红一舸》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 《暗香·旧时月色》
- 《长亭怨慢·渐吹尽》
-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 《惜红衣·吴兴荷花》
- 《惜红衣·吴兴荷花》
- 《平甫见招不欲往》
- 《月下笛·与客携壶》
- 《琵琶仙·双桨来时》
-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 《点绛唇·金谷人归》
-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 《一萼红·古城阴》
-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
- 《钓雪亭》
译文
长溪人杨声伯任职于长沙,主管水上的船舶,居住在濒临湘江的地方,从窗户上望去,景色如同燕公、郭熙的山水画一般,起居十分幽雅自在。丙午七月十六日,杨声伯约我和赵景鲁、景望、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几人,乘大船同游湘江,行至江心,但见山野空阔,江水清寒,烟雾月色交相辉映,一派萧瑟的秋光。船中坐客都头戴小帽、身着布衣,有的弹琴,有的高歌,有的饮酒,有的提笔写诗。我创作这首曲子,乃是《念奴娇》的鬲指声,改为双调吹奏。鬲指声也叫“过腔”,见于晁无咎词集。凡是能吹奏竹笛的人,就能过腔。
曾在太湖相约,问这一年发生了何事?使我未能如愿,长久辜负了这清美的景色。太阳落入西山,渐渐听见有人呼唤我,大家悠闲自在地坐在船上。劳累的渔民大都收网回家了,水鸟按时归巢。月光下的沙洲一派幽静。待船行至中流,更加从容舒缓,人们停止摇桨,水面澄清如镜。
谁能唤起湘水女神,摇曳着如烟似雾的长发,拨弄着琴弦,弹奏出幽怨的琴曲。同游坐客高谈阔论,感叹在座之人,都是风流雅士。风吹柳枝发出萧萧之声,夜空中星星缓慢坠落,夜深才知道现已经是秋天了。想起家乡的美味,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会去了解。
注释
湘月:词牌名,姜夔自注:“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长溪:古县名,在今浙江霞浦县南。杨声伯:长溪人,姜夔好友,生平不详。典长沙楫棹:任主管长沙水上船舶的官职。
湘江:水名。源出广西省,流入湖南省,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燕公:宋代姓燕的名画家有燕文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精于山水,见刘道醇《宋朝名画录》。又有燕肃,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工山水寒林,《宋史》、《图绘宝鉴》均有传。郭熙:五代北宋间人,善山水寒林,见《宣和画谱》。
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既望:农历十六日。
赵景鲁、景望:被约的同游人。萧和父、裕父、时父、恭父:均为萧德藻的子侄,姜夔妻子的兄弟辈。
綀(shū)服:粗布衣。綀,粗麻织成的布。
鬲指:即隔指,古音乐术语,谓萧管或笛子声间隔一孔。
晁无咎:即晁补之,无咎是他的字。
五湖:此指江苏太湖。
底事:何事。
暝入西山:谓暮色进入西山。暝,日落。
夷犹:从容自在。
时度:按时。
容与:悠然自得貌
画桡(ráo):有画饰的船桨。清镜:指清澈的水面如镜子一般。
湘灵:湘水女神,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传说其善于鼓瑟。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
烟鬟(huán)雾鬓(bìn):形容鬓发美丽。
“理哀”句:指弹奏琴瑟,发出飞鸿的鸣声。鸿阵,指鸿雁飞行时发出的叫声。
玉麈(zhǔ)谈玄:东晋士大夫常执玉麈高谈玄理。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晋大臣王衍‘妙于谈玄,恒接白玉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这里用以形容同游坐客有名士风度。
萧萧:象声词,形容风声。
冉冉:形容天宇群星缓缓降落。
“鲈鱼”二句:意谓家乡的风味定然很好,往日的赏心乐事谁人了解。《世说新语·识鉴》载,晋人张翰在洛阳任职,一日“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
参考资料:
1、刘乃吕.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1:12-14
根据此词词序,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七月十六日,姜夔好友杨声伯任职于长沙,邀请其与其他文人雅士前往湘江泛舟游玩。游玩十分尽兴,姜夔雅兴大发,乃自度“湘月”词牌,写成此词。
参考资料:
1、刘乃吕.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1:12-14
2、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766-1768
这首词宛如一篇充满情趣的月夜泛舟游江记,诗情画意十分深浓。
词的上片用一问句开头。到太湖揽胜,早有所约,却一直未能成行,词人为自己长年奔波劳碌,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感到悔恨,反衬出这次出游的难能可贵,和作者对这次出游的重视,因而兴致勃勃。接着触景生情写出游经过和江上风物。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游伴们相互招呼着坐上一艘大船,乘兴打桨,从容向江心驶去。“暝入”三句点明傍晚应邀乘舟出游,“一叶夷犹乘兴”一句表现出自在悠闲、雅兴盎然的风致。此时,劳碌了一天的渔民都收网回家歇息去了,只有归鸟不时掠过水面。月轮渐渐升入长空,四周便万籁俱寂了。岸边的沙汀和江心的小洲在烟月辉映下静静地躺着,显得格外幽冷。船到中流,但见四周水平如镜,一片空明。词人情不自禁地停止划桨,让船慢悠悠地随水漂行,唯恐损坏这美的画面和静的氛围。“画桡不点清镜”一句妙处在于以虚写实,主要写静景,而静中有动,景中有人,成功地勾画出那种特有的优美环境和恬适的心境。
下片转而从想象入手。换头三句呼应词序中的“或弹琴”。从湘江上响起的琴音联想到湘灵鼓瑟的古老传说,于是思绪象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是谁唤起那“烟鬟雾鬓”的湘灵,在这里理弦奏曲。琴、瑟、筝,同是弦乐器,湘灵亦出于想象,故不妨活用,令其弹筝。以下由幻境收回到实境,说座中游客都是当时的风流名士,也是大可令人赞叹的赏心乐事,坐客们挥动着玉柄的麈尾拂尘高谈阔论,“或弹琴,或浩歌,或自酌,或援笔搜句”,婉丽的女神与悠然的名士雅集,正可互相映衬。词接下来由近而远,把笔触再伸向自然界。夜色渐浓,岸边的柳树丛被凉风吹得瑟瑟作响,遥挂在蓝天上的星星曳着长长的尾巴向下坠落。这秋的信息容易引发人怀念故土的情思,结尾“鲈鱼应好,旧家乐事谁省。”蕴含两层意思,既是同行人游兴勃勃,大有乐而忘归之慨,故曰“谁省”。而反问语气,又隐隐流露出自身怀思“旧家乐事”之心情。
这首词通篇记游写景,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图。画图上的景物,不论是山是水,是鸟是树,是月是星,是游船还是渔网,都在摇曳着融成一片,笼罩在清冷的辉光里,显得淡雅而又有些朦胧,结尾处的怀旧情思尤为朦胧。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作者通过写月夜泛舟湘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王国维说姜夔写景的作品“虽格调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其实,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风味,未必就比“不隔”逊色。就构造意境的功能来说,它似乎高明得多。因为诗词作品纯然为写景而写景的极为罕见,它们大都缘情而发,或睹物思情,或借景抒怀。这样,出现在作品中的“景”就不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被情的“烟云”所缭绕。借用《谈龙录》里的话来说,它已由首尾爪角鳞鬣毕具的常龙化作屈伸变幻莫测的“神龙”。神龙穿行云中,忽隐忽现,故而显得兴象玲珑。写景的诗词只有达到了如此境界,才可能有超然于畦封之外的恬情雅志。这首词含蕴深厚,读后有悠悠不尽之感,引人入胜,原因盖在于此。词中所描摹的清幽景色,和词人幽远的情怀相表里,相契合,恰如覆盖其上的朦胧月色,使之摇曳变幻,风姿别具,从而构成迷离浑化、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美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