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从平坦的江畔极目远望,乱纷纷莲花凋落,一去不返,顺水漂泊。多病的身躯气力衰弱,更何况秋风渐渐寒瑟,团扇渐渐闲搁,罗衣单薄,开始更换穿着。光阴流逝如白驹从门缝一闪而过,可叹杏梁上的双燕春来秋去就像远行的旅客。意中人儿何在?一帘淡淡秋月银波,仿佛照着她憔悴的颜色。多少幽暗寂寞。蟋蟀在墙壁里杂乱地吟歌,牵动了流寓异乡的庾信,清秋的愁绪如乱丝萦惹。深深地回忆年少时的浪迹飘泊,笛声里关山跋涉。垂柳下花巷消磨。意中人如落红断了音信,仿佛随着碧绿的暗水涓涓流去,空自失落。飘零日久,而今哪还有,醉卧酒垆的豪旷意绪和气魄。参考资料:1、吕明涛,谷学彝编著.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第228-229页2、上彊邨民(编)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第239-241页
从平坦的江畔极目远望,乱纷纷莲花凋落,一去不返,顺水漂泊。多病的身躯气力衰弱,更何况秋风渐渐寒瑟,团扇渐渐闲搁,罗衣单薄,开始更换穿着。光阴流逝如白驹从门缝一闪而过,可叹杏梁上的双燕春来秋去就像远行的旅客。意中人儿何在?一帘淡淡秋月银波,仿佛照着她憔悴的颜色。多少幽暗寂寞。蟋蟀在墙壁里杂乱地吟歌,牵动了流寓异乡的庾信,清秋的愁绪如乱丝萦惹。深深地回忆年少时的浪迹飘泊,笛声里关山跋涉。垂柳下花巷消磨。意中人如落红断了音信,仿佛随着碧绿的暗水涓涓流去,空自失落。飘零日久,而今哪还有,醉卧酒垆的豪旷意绪和气魄。参考资料:1、吕明涛,谷学彝编著.宋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9.7:第228-229页2、上彊邨民(编)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第239-241页
此词的主题,是怀念合肥情侣。白石一生爱情的悲剧根源乃在于其爱情之始终无法如愿以偿与词人对爱情之始终忠贞不渝的强烈冲突;这是白石一生的高峰式情感体验之一。采用描绘仙女仙境的稀世唐乐《霓裳羽衣曲》谱写此词,实为其心灵之中所奉献出对爱情对爱人的一片馨香祷祝之至诚。
“亭皋正望极。”起笔便展开一高远之境界。其情之深,意之切,其所怀之遥其所念之远,尽收入极之一字。此句与晏殊之“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柳永之“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凤栖语》),吴文英之“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亭”(《莺啼序》),各尽其妙,然意境更空灵蕴藉。望极何所见,何所思?“乱落江莲归未得。”江莲指水乡之红莲,下片所写“坠红”即此。词人望极天涯,但见满目红莲,一片凋零而已。此暗喻所怀之人,已韶颜渐老,容光憔悴,而自己却当归不得归。难以言喻之隐痛,苍凉凄恻之情感,全融于归未得三字。上四字景,下三字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为何“归来得”?“多病却无气力。”此句一笔双关。既是暗示无力归去,亦是实写忧思成疾。“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纨扇是细绢制成之团扇。前人常用夏去秋来纨扇收藏,比喻恩爱断绝。相传汉成帝时,班婕妤失宠,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载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文选》卷二七)罗衣指细绢缝之夏衣。索与疏互文见义,亦疏远义。词人在此只是克服眼前夏去秋来之时令变化,词境则暗转为室内。“流光过隙。”点明光阴飞逝,离别苦久。此句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叹杏梁、双燕如客。”杏梁,屋梁之美称。语出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清秋燕子又将南飞,此杏梁双燕正如客子,何能久栖。不言客如双燕,反言双燕如客,造语新奇。
清真《满庭芳》“年年。如社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是正言之,白石则反言之各极其妙。再比较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是写人与鸟各得其所之乐,白石则写出人与燕同悲飘零如寄。并且双燕反衬自己孤独,由此直逼出歇拍。“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上文欲吐还咽,层层蓄势,至此终于明明白白倾诉出怀人之主题,词情涌起高潮。伊人何在?想象一窗淡月,仿佛照见了她惨淡的容颜境界逼真,语意惨淡。此是上片之题眼。词句从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化出。
杜诗姜词,皆一片精诚凝聚。这一想象中的幻境,不仅写出了所怀之人的深情高致,意态闲远,更暗示了自己对所怀之人的刻骨相思。语淡而意深。幻境恍惚,一霎而已。换头又跌回现实。“幽寂”二字挽尽离散孤独羁旅飘泊之悲感。“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蛩即蟋蟀。
庾信曾作《愁赋》,有“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之句。(见《海录碎事》卷九。今本庾集不载。)庾信由梁朝出使西魏被扣留,长期不得当,又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此言壁下蟋蟀乱吟,使我愁绪如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此三句直写出当年情事,乃反为“人何在”一节张本。白石那年三十二岁,年少浪迹正指二三十岁时漫游江淮,与合肥情侣相知相爱之情事。
笛里关山,语出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古横吹曲有《关山月》,关山一语双关,既指笛声、音乐,又指跋涉关山。柳下坊陌暗指合肥情遇。白石《凄凉犯》序云“合肥巷陌皆种柳”,可以印证。杜诗原是写战乱流浪,此则以柳下坊陌对笛里关山,极为刺眼。也许,白石合肥情遇本来就与那一乱离时代有关系。应知合肥当时乃是边城,正当淮河前线。“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此三句与“乱落江莲”前后照应。上句从杜甫《秋兴》“露冷莲房坠粉红”化出。漫,空也。暗水,语出杜甫《夜宴左氏庄》“暗水流花径。”涓涓,水缓缓流动貌。红莲坠落无声无息,随着一片碧水暗暗流淌而去。“坠红无信息”与前“乱落江莲”都是喻指所怀之人杳无音信,不知流落何处。“漫暗水,涓涓溜碧”则暗示年光流逝,想思日久,仍无法确知伊人消息。情人离散,四海茫茫,纵有鸿燕,可托何处?其间无限悲慨,都化于具体意象中。由此遂直推出结笔:“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酒垆是安置酒瓮之土台子。
结笔用典,寄托幽微。《世说新语·任诞》:“阮公(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卧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词人实取此故事之精髓以寄托自己之情意。语意是:飘零离散久矣,当年醉卧酒垆侧之豪情逸兴,从此已无。喻说少年情遇之纯洁美好,亦表明此后更绝无他念矣。全幅词情至此掀起最高潮,爱情境界亦提升至超凡脱俗之圣境。以清空骚雅之笔写至情至爱,是此词特色之一。
整首词写景空灵,写情遥深,意象玲珑清彻,意境超旷深远,正如刘熙载所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客,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艺概》)声情韵律高度配合情感高潮,是此词又一特色。两处高潮,声情亦最吃紧。“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九字连下七仄(除帘、颜二字)。“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九字连下五仄(除前三字及垆字)。尤其两结下句皆五字四仄声间一平声,声情极其拗峭。
总览全幅词体,则词韵用激越凄楚之入声字,乐调属“凄怆怨慕”之商调(《中原音韵》),对于词情亦无不高度配合。姜白石词多兼具情感、文采、声情、音乐全幅之美,此词是一典范。
- 《三高祠》
- 《浣溪沙 其二》
- 《清波引》
- 《玉梅令》
- 《夜行船(己酉岁,寓吴兴,同田几道寻梅北山沈氏圃载雪而归)》
- 《鹧鸪天(丁巳元日)》
- 《越女镜心(别席毛莹)》
- 《汉宫春(次韵稼轩)》
- 《摸鱼儿》
-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
- 《阮郎归》
- 《虞美人(赋牡丹)》
- 《诉衷情(端午宿合路)》
- 《惜红衣·吴兴号水晶宫》
- 《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
-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名句赏析》
-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名句赏析》
-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名句赏析》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名句赏析》
-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名句赏析》
-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名句赏析》
-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名句赏析》
-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名句赏析》
-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名句赏析》
-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名句赏析》
-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名句赏析》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名句赏析》
-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名句赏析》
-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名句赏析》
- 《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名句赏析》
-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名句赏析》
-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名句赏析》
-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名句赏析》
-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名句赏析》
-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名句赏析》
- 《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名句赏析》
-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名句赏析》
-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名句赏析》
-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名句赏析》
-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名句赏析》
-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名句赏析》
-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名句赏析》
- 《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名句赏析》
-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名句赏析》
-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名句赏析》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 《虞美人》
- 《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次韵。)》
- 《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
- 《醉吟商小品》
- 《鹧鸪天(元夕不出)》
- 《浣溪沙》
- 《小重山令(赵郎中谒告迎侍太夫人,将来都下。予喜,为作此曲)》
- 《角招》
- 《法曲献仙音》
- 《浣溪沙(丙辰腊,与俞商卿、銛朴翁同寓新安溪庄舍,得腊花韵甚,赋二首)》
- 《莺声绕红楼》
-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七》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九》
- 《平甫放三十二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
-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 《同潘德久作明妃作》
-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一》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二》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三》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四》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五》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六》
- 《观灯口号》
- 《湖上寓居杂咏》
- 《戊午春帖子》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八》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一》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二》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三》
- 《庆宫春·双浆莼波》
-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
- 《鹧鸪天》
- 《征招》
- 《喜迁莺慢(太簇宫功父新第落成)》
- 《月上海棠(夹钟商·赋题)》
- 《玉梅令·石湖家自制此声》
- 《鹧鸪天·柏绿椒红事事新》
- 《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 《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
-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 《好事近·凉夜摘花钿》
- 《虞美人·摩挲紫盖峰头石》
- 《侧犯 咏芍药》
- 《淡黄柳·空城晓月》
- 《石湖仙·松江烟浦》
- 《秋宵吟·古帘空》
- 《念奴娇·昔游未远》
- 《卜算子·月上海云沈》
- 《卜算子·藓干石斜妨》
- 《卜算子·家在马城西》
- 《卜算子·摘蕊暝禽飞》
- 《卜算子·绿萼更横枝》
- 《卜算子·象笔带香题》
- 《卜算子·御苑接湖波》
- 《蓦山溪·青青官柳》
- 《点绛唇·祝寿筵开》
- 《过德清》
- 《过德清》
-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
- 《平甫见招不欲往》
- 《昔游诗 其一》
- 《昔游诗 其二》
- 《昔游诗 其三》
- 《昔游诗 其四》
- 《昔游诗 其五》
- 《昔游诗 其六》
- 《昔游诗 其七》
- 《昔游诗 其八》
- 《昔游诗 其九》
- 《昔游诗 其十》
- 《昔游诗 其十一》
- 《昔游诗 其十二》
- 《昔游诗 其十三》
- 《昔游诗 其十四》
- 《昔游诗 其十五》
- 《次石湖书扇韵》
-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一》
-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二》
-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三》
- 《菖蒲》
-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
- 《陈君玉以小集见归用余还诚斋朝天续集韵作七》
- 《陈口华侍儿读书》
- 《呈徐通仲兼简仲锡通仲与诚斋为乡人近来赴调》
- 《赤松图》
- 《出北关》
- 《春日书怀四首》
- 《春日书怀四首》
- 《春日书怀四首》
- 《春日书怀四首》
- 《次朴翁游兰亭韵》
- 《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
- 《次韵德久》
- 《次韵胡仲方因杨伯子见寄》
- 《次韵千岩杂谣》
- 《次韵武伯》
- 《次韵鸳鸯梅》
- 《次韵鸳鸯梅》
- 《答沈器之二首》
- 《答沈器之二首》
- 《待千岩》
- 《待千岩》
- 《悼石湖三首》
- 《悼石湖三首》
- 《悼石湖三首》
- 《灯词》
- 《灯词》
- 《灯词》
- 《灯词》
- 《登乌石寺观张魏公刘安成岳武穆留题刘云侍儿》
- 《丁已七月望湖上书事》
- 《东堂联句》
- 《访费山人》
- 《赋千岩曲水》
- 《古乐府》
- 《古乐府》
- 《古乐府》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观灯口号》
- 《雪中六解 其四》
- 《寺中》
- 《李陵台》
- 《予居苕溪上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字余日白石》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张平甫哀挽》
- 《雪中六解》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观灯口号十首 其六》
- 《雁图》
- 《东堂联句》
- 《寄时父》
- 《金神夜猎图二首》
- 《湖上寓居杂咏》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过湘阴寄千岩》
- 《春词二首》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送王简卿归天台二首》
- 《句》
- 《观灯口号》
- 《虞美人草》
- 《斋后与金老铦朴翁聪自酌龙进而发》
- 《竹友为徐南卿作》
- 《下孤城》
- 《送王简卿归天台二首 其二》
- 《华藏地云海亭望具区》
- 《雪中六解》
-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 《题杨冠卿客亭类稿》
- 《乍凉寄朴翁》
- 《答沈器之二首 其一》
- 《句》
-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四》
- 《女郎山》
- 《寄上郑郎中》
- 《送项平甫倅池阳》
- 《过桐庐》
- 《朴公棹牵牛其奇余亦作》
- 《同朴翁卧龙山》
- 《越中士女春游》
- 《生云轩》
- 《绿萼梅》
- 《雪中访石湖》
- 《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 《雪中六解》
- 《禽言如日哥哥》
- 《寄俞子》
- 《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
- 《陪张平甫游禹庙》
- 《玲珑四犯·垒鼓夜寒》
- 《和转庵丹桂韵》
- 《箜篌引》
- 《桂花》
- 《过德清》
- 《寄田郎》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 其一》
- 《登乌石寺观张魏公刘安成岳武穆留题刘云侍儿意真奉命题记》
- 《观灯口号十首 其二》
- 《同潘德久作明妃诗三首 其一》
- 《嘉泰壬戌上元日访全老於净林广福院观沈傅师碑隆茂宗画赠诗二首 其二》
- 《句》
- 《项里项王之里也在山阴西南二十馀里地多杨梅》
- 《京口留别张思顺》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其八》
- 《雪中六解 其二》
- 《牛渚》
- 《灯词四首 其二》
- 《坐上和约斋》
- 《贺张肖翁参政》
-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其五》
- 《雪中六解》
- 《湖上寓居杂咏》
- 《萧山》
- 《寿朴翁》
- 《于越亭》
- 《鸟夜啼》
- 《与和甫时甫分题画卷夔得剡溪图》
- 《马上值牧儿》
- 《和王秘书游水乐洞》
- 《送王孟玉归山阴》
- 《送王简卿归天台二首》
- 《题华亭钱参园池》
- 《寄上张参政》
- 《解连环·玉鞭重倚》
- 《少年游·戏平甫》
- 《少年游·戏平甫》
- 《眉妩·戏张仲远》
-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 《湘月·五湖旧约》
- 《湘月·五湖旧约》
-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 《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
- 《姑苏怀古》
-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 《霓裳中序第一·亭皋正望极》
- 《庆宫春·双桨莼波》
- 《次石湖书扇韵》
-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 《探春慢·衰草愁烟》
-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 《过垂虹》
- 《侧犯·咏芍药》
- 《暗香疏影》
- 《满江红·仙姥来时》
-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 《淡黄柳·空城晓角》
- 《淡黄柳·空城晓角》
-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 《扬州慢·淮左名都》
- 《扬州慢·淮左名都》
-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 《齐天乐·蟋蟀》
- 《疏影·苔枝缀玉》
- 《念奴娇·闹红一舸》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 《暗香·旧时月色》
- 《长亭怨慢·渐吹尽》
-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 《惜红衣·吴兴荷花》
- 《惜红衣·吴兴荷花》
- 《平甫见招不欲往》
- 《月下笛·与客携壶》
- 《琵琶仙·双桨来时》
-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
- 《点绛唇·金谷人归》
-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 《一萼红·古城阴》
- 《浣溪沙·春点疏梅雨后枝》
-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 《玲珑四犯·越中岁暮闻箫鼓感怀》
- 《钓雪亭》
译文
从平坦的江畔极目远望,乱纷纷莲花凋落,一去不返,顺水漂泊。多病的身躯气力衰弱,更何况秋风渐渐寒瑟,团扇渐渐闲搁,罗衣单薄,开始更换穿着。光阴流逝如白驹从门缝一闪而过,可叹杏梁上的双燕春来秋去就像远行的旅客。意中人儿何在?一帘淡淡秋月银波,仿佛照着她憔悴的颜色。
多少幽暗寂寞。蟋蟀在墙壁里杂乱地吟歌,牵动了流寓异乡的庾信,清秋的愁绪如乱丝萦惹。深深地回忆年少时的浪迹飘泊,笛声里关山跋涉。垂柳下花巷消磨。意中人如落红断了音信,仿佛随着碧绿的暗水涓涓流去,空自失落。飘零日久,而今哪还有,醉卧酒垆的豪旷意绪和气魄。
注释
霓裳中序第一:词牌名,是姜夔所填“商调”曲。双调一百零一字,前片七仄韵,后片八仄韵,例用入声部韵。前片第四句第一字是领格,宜用去声。
祝融: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
《黄帝盐》、《苏合香》:南宋时献神乐曲。前者原为唐代杖鼓曲,后者原为唐代软舞曲。
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
沈氏《乐律》:指沈括《梦溪笔谈》论乐律。
怨抑:怨恨抑郁。
亭皋:水边的平地上。
正望极:指望尽天涯。
纨扇渐疏:秋天渐近,逐渐疏远团扇。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流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过隙:喻时间短暂,光阴易逝。
杏梁:文杏木做的屋梁。
蛩:蟋蟀。
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坠红:落花。
醉卧酒垆侧:形容豪饮一醉方休。酒垆:置酒瓮的土台。
参考资料:
1、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诗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2009.7 : 第228-229页
2、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 第239-241页
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姜白石客游于湖南长沙,登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祝融峰,发现了献神曲《黄帝盐》、《苏合香》乐谱。两曲原来都是唐代乐曲。继而又从乐师旧书之中,发现了商调《霓裳羽衣曲》乐谱。姜白石所发现之谱,调属夷则商,虽与唐乐原貌不尽相同,但毕竟是煌煌唐乐之遗响。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720-1723页
此词的主题,是怀念合肥情侣。白石一生爱情的悲剧根源乃在于其爱情之始终无法如愿以偿与词人对爱情之始终忠贞不渝的强烈冲突;这是白石一生的高峰式情感体验之一。采用描绘仙女仙境的稀世唐乐《霓裳羽衣曲》谱写此词,实为其心灵之中所奉献出对爱情对爱人的一片馨香祷祝之至诚。
“亭皋正望极。”起笔便展开一高远之境界。其情之深,意之切,其所怀之遥其所念之远,尽收入极之一字。此句与晏殊之“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柳永之“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凤栖语》),吴文英之“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亭”(《莺啼序》),各尽其妙,然意境更空灵蕴藉。望极何所见,何所思?“乱落江莲归未得。”江莲指水乡之红莲,下片所写“坠红”即此。词人望极天涯,但见满目红莲,一片凋零而已。此暗喻所怀之人,已韶颜渐老,容光憔悴,而自己却当归不得归。难以言喻之隐痛,苍凉凄恻之情感,全融于归未得三字。上四字景,下三字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为何“归来得”?“多病却无气力。”此句一笔双关。既是暗示无力归去,亦是实写忧思成疾。“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纨扇是细绢制成之团扇。前人常用夏去秋来纨扇收藏,比喻恩爱断绝。相传汉成帝时,班婕妤失宠,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载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文选》卷二七)罗衣指细绢缝之夏衣。索与疏互文见义,亦疏远义。词人在此只是克服眼前夏去秋来之时令变化,词境则暗转为室内。“流光过隙。”点明光阴飞逝,离别苦久。此句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叹杏梁、双燕如客。”杏梁,屋梁之美称。语出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清秋燕子又将南飞,此杏梁双燕正如客子,何能久栖。不言客如双燕,反言双燕如客,造语新奇。
清真《满庭芳》“年年。如社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是正言之,白石则反言之各极其妙。再比较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是写人与鸟各得其所之乐,白石则写出人与燕同悲飘零如寄。并且双燕反衬自己孤独,由此直逼出歇拍。“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上文欲吐还咽,层层蓄势,至此终于明明白白倾诉出怀人之主题,词情涌起高潮。伊人何在?想象一窗淡月,仿佛照见了她惨淡的容颜境界逼真,语意惨淡。此是上片之题眼。词句从杜甫《梦李白》“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化出。
杜诗姜词,皆一片精诚凝聚。这一想象中的幻境,不仅写出了所怀之人的深情高致,意态闲远,更暗示了自己对所怀之人的刻骨相思。语淡而意深。幻境恍惚,一霎而已。换头又跌回现实。“幽寂”二字挽尽离散孤独羁旅飘泊之悲感。“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蛩即蟋蟀。
庾信曾作《愁赋》,有“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之句。(见《海录碎事》卷九。今本庾集不载。)庾信由梁朝出使西魏被扣留,长期不得当,又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此言壁下蟋蟀乱吟,使我愁绪如织。“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此三句直写出当年情事,乃反为“人何在”一节张本。白石那年三十二岁,年少浪迹正指二三十岁时漫游江淮,与合肥情侣相知相爱之情事。
笛里关山,语出杜甫《洗兵马》:“三年笛里关山月。”古横吹曲有《关山月》,关山一语双关,既指笛声、音乐,又指跋涉关山。柳下坊陌暗指合肥情遇。白石《凄凉犯》序云“合肥巷陌皆种柳”,可以印证。杜诗原是写战乱流浪,此则以柳下坊陌对笛里关山,极为刺眼。也许,白石合肥情遇本来就与那一乱离时代有关系。应知合肥当时乃是边城,正当淮河前线。“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此三句与“乱落江莲”前后照应。上句从杜甫《秋兴》“露冷莲房坠粉红”化出。漫,空也。暗水,语出杜甫《夜宴左氏庄》“暗水流花径。”涓涓,水缓缓流动貌。红莲坠落无声无息,随着一片碧水暗暗流淌而去。“坠红无信息”与前“乱落江莲”都是喻指所怀之人杳无音信,不知流落何处。“漫暗水,涓涓溜碧”则暗示年光流逝,想思日久,仍无法确知伊人消息。情人离散,四海茫茫,纵有鸿燕,可托何处?其间无限悲慨,都化于具体意象中。由此遂直推出结笔:“飘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酒垆是安置酒瓮之土台子。
结笔用典,寄托幽微。《世说新语·任诞》:“阮公(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沽酒。阮……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卧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词人实取此故事之精髓以寄托自己之情意。语意是:飘零离散久矣,当年醉卧酒垆侧之豪情逸兴,从此已无。喻说少年情遇之纯洁美好,亦表明此后更绝无他念矣。全幅词情至此掀起最高潮,爱情境界亦提升至超凡脱俗之圣境。以清空骚雅之笔写至情至爱,是此词特色之一。
整首词写景空灵,写情遥深,意象玲珑清彻,意境超旷深远,正如刘熙载所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客,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艺概》)声情韵律高度配合情感高潮,是此词又一特色。两处高潮,声情亦最吃紧。“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九字连下七仄(除帘、颜二字)。“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九字连下五仄(除前三字及垆字)。尤其两结下句皆五字四仄声间一平声,声情极其拗峭。
总览全幅词体,则词韵用激越凄楚之入声字,乐调属“凄怆怨慕”之商调(《中原音韵》),对于词情亦无不高度配合。姜白石词多兼具情感、文采、声情、音乐全幅之美,此词是一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