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梨花
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参考资料:1、叶嘉莹王强.周邦彦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236-240
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参考资料:1、叶嘉莹王强.周邦彦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236-240
此词上片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用工笔描绘出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合时合地,静穆归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李白有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梨花开晚春时节,故说“应怯余寒”,“应”字,下得轻:“艳阳”,《花间集》毛熙震《小重山》:“群花谢,愁对艳阳天”;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梨花开时春草已长,所以说“占立青芜地”。“素肌”“怯余寒”“占立”,都是用拟人化手法。接下来,词人把境界再扩大,“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这三句,用豪放之笔,勾画出一极壮阔的空间。此下,词人转笔写梨花开落的时间:“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美成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极形象而有境界。这里的“楼台”即韩翃所称的五侯家。“传火楼台”四字合时间、空间而成境界。这三句中每句都切时令暮春,点化前人诗句,而能袭古弥新,使梨花的形象更为鲜明。最后以情结束上片内容,“亚帘栊半湿,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亚帘栊半湿”,应解为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牖上。美成常用这种“拗句”作提笔入情,成为一篇之“警策”。白居易诗:“闲折两枝时手”。《花间集》薛昭蕴《离别难》:“偏能勾引泪阑干”。词人化用一诗一词之意,提炼成为“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泪”前加“黄昏”,点明时间,此泪,是伤春之泪,甚而是怀人之泪,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过片出人意表,用“别有”二字急转,变换境界,以雄健之笔,宕开写去,用唐明皇以汉武帝梨园旧址,选子弟教法曲之事,创造一个新的境界。“风前月底”,只四个字,把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作高度概括,“布繁英,满园歌吹”,想见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紧接用三个四字句:“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洁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纯净。第二句将南齐东昏侯潘妃引入。史称妃颜色“絜(洁)美”。却酒不饮,红色不上脸,保持其洁白本色,以衬梨花之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叶萋萋”之句,便以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美丽形象来作比兴。这一韵和上片第一韵同是运用拟人化手法,至此,就梨花本身传神写照,已无须再多言之。故下一韵起忽然转从对面落墨,于比较中见尊崇之意。首先拿来对比的是李花。李花也是白色的。韩愈诗:“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李花赠张十一署》)王安石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寄蔡氏女子》)作者由此化出“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二句,谓此李花“不成春意”,自不足以比梨花。以一“恨”字领三个四字句:“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白居易《长恨歌》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来形容太真妃的容貌,又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她的死,取其句意,词人这里暗指太真妃已再也见不到了。”琼英谩好“,琼英,谓雪。雪又称作”玉妃“,此双关雪与人。结句发出梨花的标格如今无人可比的叹息。
这首词以秾艳著称,但实际则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上片结以情语,下片旧至比兴,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音韵有不尽。
- 《谩书 其二》
- 《万里春·千红万翠》
- 《虞美人》
- 《一剪梅》
- 《满路花(仙吕)》
- 《夜游宫》
- 《西河》
- 《法曲献仙音(大石)》
- 《如梦令(中吕思情·第二)》
- 《浣沙溪(黄钟·第二)》
- 《长相思(舟中作)》
- 《红罗袄(大石秋悲)》
- 《玉楼春(大石·第三)》
- 《还京乐(大石)》
- 《如梦令(中吕思情)》
- 《解蹀躞(商调)》
- 《满庭芳》
- 《一落索(双调·第二)》
-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
- 《长相思》
- 《少年游(黄钟楼月)》
- 《长相思(高调)》
- 《看花回(越调)》
- 《浣沙溪(黄钟·第三)》
- 《关河令》
- 《点绛唇(仙吕)》
- 《花心动(双调)》
- 《丑奴儿》
- 《品令(商调梅花)》
- 《霜叶飞(大石)》
- 《醉桃源(大石·第二)》
- 《凤来朝(越调佳人)》
- 《浣沙溪(四之四)》
- 《塞翁吟(大石)》
- 《蝶恋花》
- 《玉团儿(双调)》
- 《感皇恩(大石标韵)》
- 《玉烛新(双调梅花)》
- 《琴调相思引》
- 《南柯子》
- 《燕归梁(高平晓)》
- 《夜游宫(般涉·第二)》
- 《蝶恋花(商调柳·第二)》
- 《扫地花(双调)》
- 《少年游(黄钟)》
- 《蝶恋花(商调柳)》
- 《满庭芳(忆钱唐)》
- 《黄鹂绕碧树(双调春情)》
- 《红窗迥(仙吕)》
- 《木兰花(高平暮秋饯别)》
- 《迎春乐(双调携妓)》
- 《虞美人(正宫)》
- 《醉落魄》
- 《无闷(冬)》
- 《青玉案》
- 《早梅芳(别恨·二之一)》
- 《六丑 蔷薇谢后作》
- 《浪涛沙》
- 《念奴娇(大石)》
- 《万里春》
- 《南乡子(拨燕巢)》
- 《醉落魄》
- 《南乡子(商调)》
- 《丹凤吟(越调)》
- 《渔家傲(般涉)》
- 《意难忘(中吕美咏·杂赋)》
- 《浪淘沙》
- 《南乡子》
- 《鹤冲天》
- 《苏幕遮·燎沈香》
- 《玉楼春(大石)》
- 《垂丝钓(商调)》
- 《醉桃源(大石)》
- 《丑奴儿(大石梅花)》
- 《丁香结(商调)》
- 《迎春乐(双调)》
- 《渔家傲(般涉·第二)》
- 《秋蕊香(双调)》
- 《宴清都(中吕)》
- 《玉团儿》
- 《宿灵仙观》
- 《天赐白》
- 《天启惠酥》
- 《投子山》
- 《晚憩杜桥馆》
- 《无题》
- 《下帷斋》
- 《仙杏山》
- 《元夕》
- 《远游》
- 《看花回·秀色芳容明眸》
- 《南柯子》
- 《长相思·举离觞》
- 《虞美人·淡云笼月松溪路》
- 《失调名》
- 《春雨》
- 《楚村道中》
- 《楚平王庙》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 《凤凰台》
- 《过左伯桃羊角哀墓》
- 《怀隐堂》
- 《句》
- 《开元夜游图》
- 《谩书》
- 《偶成》
- 《曝日》
- 《寿陈运干》
- 《寿宋守》
- 《夙兴》
- 《谩书 其三》
- 《二月十四日至越州置酒泛湖欲往诸刹风作不能前》
- 《芝朮歌》
- 《谩成 其一》
- 《楚村道中 其二》
- 《游定夫见过晡饭既去烛下目昏不能阅书感而赋之》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一》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二》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三》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四》
- 《赠常熟贺公叔隐士》
- 《竹城》
- 《谩书 其一》
- 《天启惠酥 其一》
- 《天启惠酥 其二》
- 《天启惠酥 其三》
- 《天启惠酥 其四》
- 《楚村道中 其一》
- 《春帖子》
- 《谩成 其二》
- 《烛影摇红》
- 《还京乐 大石》
- 《满江红 仙吕》
- 《侧犯 大石》
- 《浣溪沙 其一》
- 《丁香结 商调》
- 《醉桃源 其二 大石》
- 《红林檎近 其一 双调》
- 《水龙吟 越调梨花》
- 《玉楼春 仙吕惆怅》
- 《满路花》
- 《月中行》
- 《点绛唇 仙吕伤感》
- 《如梦令 其一 中吕思情》
- 《夜飞鹊 道宫别情》
- 《玉团儿 其一 双调》
- 《红窗迥 仙吕》
- 《看花回 其一 越调》
- 《南柯子》
- 《长相思 其一 晓行》
- 《花犯 小石 其三 咏梅》
- 《句 其三》
- 《浣溪沙慢》
- 《南乡子(咏秋夜)》
- 《瑞鹤仙》
- 《鹊桥仙令(歇指)》
- 《长相思(闺怨)》
- 《浣沙溪(四之一)》
- 《侧犯·暮霞霁雨》
- 《双头莲(双调)》
- 《虞美人(正宫·第三)》
- 《看花回》
- 《定风波(商调美情)》
- 《早梅芳(牵情·二之二)》
- 《绕佛阁(大石旅情)》
- 《玉团儿·铅华淡伫新妆束》
- 《望江南(大石)》
- 《六么令(仙吕重九)》
- 《还京乐·禁烟近》
- 《浣溪沙》
- 《解语花·风销绛蜡》
- 《月中行(怨恨)》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名句赏析》
- 《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名句赏析》
-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名句赏析》
-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名句赏析》
-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名句赏析》
-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名句赏析》
- 《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名句赏析》
-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名句赏析》
-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名句赏析》
-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名句赏析》
-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名句赏析》
- 《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名句赏析》
-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名句赏析》
-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名句赏析》
-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名句赏析》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名句赏析》
-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名句赏析》
-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名句赏析》
-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名句赏析》
-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名句赏析》
-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名句赏析》
-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名句赏析》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名句赏析》
-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名句赏析》
-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名句赏析》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名句赏析》
-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名句赏析》
-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名句赏析》
-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名句赏析》
-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名句赏析》
-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名句赏析》
-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名句赏析》
-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名句赏析》
-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名句赏析》
-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名句赏析》
-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名句赏析》
-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名句赏析》
-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名句赏析》
-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名句赏析》
-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名句赏析》
-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名句赏析》
-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名句赏析》
-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名句赏析》
-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名句赏析》
-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名句赏析》
-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名句赏析》
-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名句赏析》
-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名句赏析》
- 《丑奴儿》
- 《长相思》
- 《楚村道中》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 《句》
- 《句》
- 《句》
- 《天启惠酥》
- 《竹城》
- 《失调名》
- 《南乡子》
- 《蓦山溪》
- 《南柯子》
- 《玉楼春》
- 《归去难(仙吕期约)》
- 《一寸金(小石江路)》
- 《蓦山溪》
- 《浣沙溪(黄钟)》
- 《塞垣春(大石)》
-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 《大酺·越调春雨》
- 《大酺·春雨》
-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 《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
- 《三部乐·商调梅雪》
- 《菩萨蛮·梅雪》
- 《水龙吟·梨花》
- 《水龙吟·梨花》
- 《红林檎近·高柳春才软》
- 《鹤冲天·梅雨霁》
- 《鹤冲天·梅雨霁》
- 《满江红·昼日移阴》
- 《满江红·昼日移阴》
- 《花犯·小石梅花》
- 《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 《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 《解语花·上元》
- 《解语花·上元》
- 《西河·大石金陵》
- 《少年游·并刀如水》
-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 《兰陵王·柳》
- 《兰陵王·柳》
- 《瑞龙吟·大石春景》
- 《瑞龙吟·大石春景》
- 《蝶恋花·早行》
- 《蝶恋花·早行》
-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 《六丑·落花》
-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 《苏幕遮·燎沉香》
- 《苏幕遮·燎沉香》
-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 《解连环·怨怀无托》
- 《解连环·怨怀无托》
-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 《浪淘沙慢·晓阴重》
- 《浪淘沙慢·晓阴重》
- 《琐窗寒·寒食》
- 《琐窗寒·寒食》
-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 《过秦楼·大石》
- 《过秦楼·大石》
-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
- 《拜星月·高平秋思》
-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 《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 《西平乐·稚柳苏晴》
- 《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 《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 《华胥引·秋思》
- 《华胥引·秋思》
-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 《四园竹·浮云护月》
- 《四园竹·浮云护月》
-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 《庆春宫·云接平冈》
- 《庆春宫·云接平冈》
- 《蓦山溪·湖平春水》
- 《蓦山溪·湖平春水》
- 《解语花·风销焰蜡》
- 《解语花·风销焰蜡》
- 《应天长·条风布暖》
- 《应天长·条风布暖》
- 《点绛唇·伤感》
- 《尉迟杯·离恨》
- 《尉迟杯·离恨》
-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 《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
- 《三部乐·商调梅雪》
- 《菩萨蛮·梅雪》
译文
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
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各家格式出入颇多。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
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
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敛:解作“收”。
传火:指清明日。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楼台:代指近臣家。
妒花:语出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诗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
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帘栊(lóng):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
繁英:繁盛的花。
歌吹:歌声和乐声。
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
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
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缟(gǎo)夜:映照黑夜。
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
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谩:作”徒“或”空“解。
参考资料:
1、叶嘉莹 王强.周邦彦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236-240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钱鸿瑛《柳周词传》云,此词或认为有《离骚》初服之意,有所寄托;也有人认为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不涉个人怀抱。其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参考资料:
1、黄墨谷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27-1029
此词上片起笔“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用工笔描绘出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合时合地,静穆归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李白有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梨花开晚春时节,故说“应怯余寒”,“应”字,下得轻:“艳阳”,《花间集》毛熙震《小重山》:“群花谢,愁对艳阳天”;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梨花开时春草已长,所以说“占立青芜地”。“素肌”“怯余寒”“占立”,都是用拟人化手法。接下来,词人把境界再扩大,“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这三句,用豪放之笔,勾画出一极壮阔的空间。此下,词人转笔写梨花开落的时间:“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美成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极形象而有境界。这里的“楼台”即韩翃所称的五侯家。“传火楼台”四字合时间、空间而成境界。这三句中每句都切时令暮春,点化前人诗句,而能袭古弥新,使梨花的形象更为鲜明。最后以情结束上片内容,“亚帘栊半湿,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亚帘栊半湿”,应解为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牖上。美成常用这种“拗句”作提笔入情,成为一篇之“警策”。白居易诗:“闲折两枝时手”。《花间集》薛昭蕴《离别难》:“偏能勾引泪阑干”。词人化用一诗一词之意,提炼成为“一枝手,偏勾引、黄昏泪”,“泪”前加“黄昏”,点明时间,此泪,是伤春之泪,甚而是怀人之泪,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过片出人意表,用“别有”二字急转,变换境界,以雄健之笔,宕开写去,用唐明皇以汉武帝梨园旧址,选子弟教法曲之事,创造一个新的境界。“风前月底”,只四个字,把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作高度概括,“布繁英,满园歌吹”,想见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紧接用三个四字句:“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洁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纯净。第二句将南齐东昏侯潘妃引入。史称妃颜色“絜(洁)美”。却酒不饮,红色不上脸,保持其洁白本色,以衬梨花之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叶萋萋”之句,便以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美丽形象来作比兴。这一韵和上片第一韵同是运用拟人化手法,至此,就梨花本身传神写照,已无须再多言之。故下一韵起忽然转从对面落墨,于比较中见尊崇之意。首先拿来对比的是李花。李花也是白色的。韩愈诗:“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李花赠张十一署》)王安石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寄蔡氏女子》)作者由此化出“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二句,谓此李花“不成春意”,自不足以比梨花。以一“恨”字领三个四字句:“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白居易《长恨歌》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来形容太真妃的容貌,又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说她的死,取其句意,词人这里暗指太真妃已再也见不到了。”琼英谩好“,琼英,谓雪。雪又称作”玉妃“,此双关雪与人。结句发出梨花的标格如今无人可比的叹息。
这首词以秾艳著称,但实际则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上片结以情语,下片旧至比兴,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音韵有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