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名句赏析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参考资料:1、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98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参考资料:1、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98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 《谩书 其二》
- 《万里春·千红万翠》
- 《虞美人》
- 《一剪梅》
- 《满路花(仙吕)》
- 《夜游宫》
- 《西河》
- 《法曲献仙音(大石)》
- 《如梦令(中吕思情·第二)》
- 《浣沙溪(黄钟·第二)》
- 《长相思(舟中作)》
- 《红罗袄(大石秋悲)》
- 《玉楼春(大石·第三)》
- 《还京乐(大石)》
- 《如梦令(中吕思情)》
- 《解蹀躞(商调)》
- 《满庭芳》
- 《一落索(双调·第二)》
- 《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
- 《长相思》
- 《少年游(黄钟楼月)》
- 《长相思(高调)》
- 《看花回(越调)》
- 《浣沙溪(黄钟·第三)》
- 《关河令》
- 《点绛唇(仙吕)》
- 《花心动(双调)》
- 《丑奴儿》
- 《品令(商调梅花)》
- 《霜叶飞(大石)》
- 《醉桃源(大石·第二)》
- 《凤来朝(越调佳人)》
- 《浣沙溪(四之四)》
- 《塞翁吟(大石)》
- 《蝶恋花》
- 《玉团儿(双调)》
- 《感皇恩(大石标韵)》
- 《玉烛新(双调梅花)》
- 《琴调相思引》
- 《南柯子》
- 《燕归梁(高平晓)》
- 《夜游宫(般涉·第二)》
- 《蝶恋花(商调柳·第二)》
- 《扫地花(双调)》
- 《少年游(黄钟)》
- 《蝶恋花(商调柳)》
- 《满庭芳(忆钱唐)》
- 《黄鹂绕碧树(双调春情)》
- 《红窗迥(仙吕)》
- 《木兰花(高平暮秋饯别)》
- 《迎春乐(双调携妓)》
- 《虞美人(正宫)》
- 《醉落魄》
- 《无闷(冬)》
- 《青玉案》
- 《早梅芳(别恨·二之一)》
- 《六丑 蔷薇谢后作》
- 《浪涛沙》
- 《念奴娇(大石)》
- 《万里春》
- 《南乡子(拨燕巢)》
- 《醉落魄》
- 《南乡子(商调)》
- 《丹凤吟(越调)》
- 《渔家傲(般涉)》
- 《意难忘(中吕美咏·杂赋)》
- 《浪淘沙》
- 《南乡子》
- 《鹤冲天》
- 《苏幕遮·燎沈香》
- 《玉楼春(大石)》
- 《垂丝钓(商调)》
- 《醉桃源(大石)》
- 《丑奴儿(大石梅花)》
- 《丁香结(商调)》
- 《迎春乐(双调)》
- 《渔家傲(般涉·第二)》
- 《秋蕊香(双调)》
- 《宴清都(中吕)》
- 《玉团儿》
- 《宿灵仙观》
- 《天赐白》
- 《天启惠酥》
- 《投子山》
- 《晚憩杜桥馆》
- 《无题》
- 《下帷斋》
- 《仙杏山》
- 《元夕》
- 《远游》
- 《看花回·秀色芳容明眸》
- 《南柯子》
- 《长相思·举离觞》
- 《虞美人·淡云笼月松溪路》
- 《失调名》
- 《春雨》
- 《楚村道中》
- 《楚平王庙》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 《凤凰台》
- 《过左伯桃羊角哀墓》
- 《怀隐堂》
- 《句》
- 《开元夜游图》
- 《谩书》
- 《偶成》
- 《曝日》
- 《寿陈运干》
- 《寿宋守》
- 《夙兴》
- 《谩书 其三》
- 《二月十四日至越州置酒泛湖欲往诸刹风作不能前》
- 《芝朮歌》
- 《谩成 其一》
- 《楚村道中 其二》
- 《游定夫见过晡饭既去烛下目昏不能阅书感而赋之》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一》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二》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三》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四》
- 《赠常熟贺公叔隐士》
- 《竹城》
- 《谩书 其一》
- 《天启惠酥 其一》
- 《天启惠酥 其二》
- 《天启惠酥 其三》
- 《天启惠酥 其四》
- 《楚村道中 其一》
- 《春帖子》
- 《谩成 其二》
- 《烛影摇红》
- 《还京乐 大石》
- 《满江红 仙吕》
- 《侧犯 大石》
- 《浣溪沙 其一》
- 《丁香结 商调》
- 《醉桃源 其二 大石》
- 《红林檎近 其一 双调》
- 《水龙吟 越调梨花》
- 《玉楼春 仙吕惆怅》
- 《满路花》
- 《月中行》
- 《点绛唇 仙吕伤感》
- 《如梦令 其一 中吕思情》
- 《夜飞鹊 道宫别情》
- 《玉团儿 其一 双调》
- 《红窗迥 仙吕》
- 《看花回 其一 越调》
- 《南柯子》
- 《长相思 其一 晓行》
- 《花犯 小石 其三 咏梅》
- 《句 其三》
- 《浣溪沙慢》
- 《南乡子(咏秋夜)》
- 《瑞鹤仙》
- 《鹊桥仙令(歇指)》
- 《长相思(闺怨)》
- 《浣沙溪(四之一)》
- 《侧犯·暮霞霁雨》
- 《双头莲(双调)》
- 《虞美人(正宫·第三)》
- 《看花回》
- 《定风波(商调美情)》
- 《早梅芳(牵情·二之二)》
- 《绕佛阁(大石旅情)》
- 《玉团儿·铅华淡伫新妆束》
- 《望江南(大石)》
- 《六么令(仙吕重九)》
- 《还京乐·禁烟近》
- 《浣溪沙》
- 《解语花·风销绛蜡》
- 《月中行(怨恨)》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名句赏析》
- 《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名句赏析》
-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名句赏析》
-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名句赏析》
-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名句赏析》
-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名句赏析》
- 《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名句赏析》
-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名句赏析》
-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名句赏析》
-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名句赏析》
-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名句赏析》
- 《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名句赏析》
- 《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名句赏析》
-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名句赏析》
-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名句赏析》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名句赏析》
-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名句赏析》
-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名句赏析》
-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名句赏析》
-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名句赏析》
-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名句赏析》
-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名句赏析》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名句赏析》
-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名句赏析》
-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名句赏析》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名句赏析》
-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名句赏析》
-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名句赏析》
-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名句赏析》
-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名句赏析》
-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名句赏析》
-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名句赏析》
-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名句赏析》
-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名句赏析》
-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名句赏析》
-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名句赏析》
-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名句赏析》
-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名句赏析》
-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名句赏析》
- 《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名句赏析》
-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名句赏析》
-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名句赏析》
-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名句赏析》
-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名句赏析》
-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名句赏析》
-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名句赏析》
-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名句赏析》
-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名句赏析》
- 《丑奴儿》
- 《长相思》
- 《楚村道中》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 《句》
- 《句》
- 《句》
- 《天启惠酥》
- 《竹城》
- 《失调名》
- 《南乡子》
- 《蓦山溪》
- 《南柯子》
- 《玉楼春》
- 《归去难(仙吕期约)》
- 《一寸金(小石江路)》
- 《蓦山溪》
- 《浣沙溪(黄钟)》
- 《塞垣春(大石)》
-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 《大酺·越调春雨》
- 《大酺·春雨》
-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 《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
- 《三部乐·商调梅雪》
- 《菩萨蛮·梅雪》
- 《水龙吟·梨花》
- 《水龙吟·梨花》
- 《红林檎近·高柳春才软》
- 《鹤冲天·梅雨霁》
- 《鹤冲天·梅雨霁》
- 《满江红·昼日移阴》
- 《满江红·昼日移阴》
- 《花犯·小石梅花》
- 《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 《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 《解语花·上元》
- 《解语花·上元》
- 《西河·大石金陵》
- 《少年游·并刀如水》
-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 《兰陵王·柳》
- 《兰陵王·柳》
- 《瑞龙吟·大石春景》
- 《瑞龙吟·大石春景》
- 《蝶恋花·早行》
- 《蝶恋花·早行》
-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 《六丑·落花》
-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 《苏幕遮·燎沉香》
- 《苏幕遮·燎沉香》
-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 《解连环·怨怀无托》
- 《解连环·怨怀无托》
-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 《浪淘沙慢·晓阴重》
- 《浪淘沙慢·晓阴重》
- 《琐窗寒·寒食》
- 《琐窗寒·寒食》
-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
- 《过秦楼·大石》
- 《过秦楼·大石》
-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
- 《拜星月·高平秋思》
-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 《渡江云·晴岚低楚甸》
- 《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 《西平乐·稚柳苏晴》
- 《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 《风流子·枫林凋晚叶》
- 《华胥引·秋思》
- 《华胥引·秋思》
-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 《四园竹·浮云护月》
- 《四园竹·浮云护月》
-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 《庆春宫·云接平冈》
- 《庆春宫·云接平冈》
- 《蓦山溪·湖平春水》
- 《蓦山溪·湖平春水》
- 《解语花·风销焰蜡》
- 《解语花·风销焰蜡》
- 《应天长·条风布暖》
- 《应天长·条风布暖》
- 《点绛唇·伤感》
- 《尉迟杯·离恨》
- 《尉迟杯·离恨》
-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 《红林檎近·风雪惊初霁》
- 《三部乐·商调梅雪》
- 《菩萨蛮·梅雪》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柔条:柳枝。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驿:驿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望人:送行人。
凄恻:悲伤。
渐:正当。别浦:送行的水边。萦回:水波回旋。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98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34-1036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