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名句赏析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译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译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兔园,《史记》称东苑,在今河南商丘市东。逊时在扬州,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而建安王萧伟《梁书》本传云:“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恰似梁孝王刘武的兔园。诗中的兔园,意即指芳林苑。园中百卉,独咏梅花是因为梅花自有它独特的标格。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尤为醒目。
“衔霜当路发”四句,则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它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正因梅花盛开,霜落其上,故曰“衔”。正因梅花盛开,千娇百媚,与白雪相映成趣,故曰“映”。却月观,凌风台,想必是园中的主要景点,自然梅花更盛。“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其一)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一个“绕”字,写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
满园梅花动诗兴。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汉武帝的陈皇后,擅宠骄贵,终因骄妒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遂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中云:“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纵横。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故诗曰:“朝洒长门泣”。《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孙开始反对两人的婚事,后经劝说,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后汉武帝命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和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故诗曰:“夕驻临邛杯。”
“朝洒”二句,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两事都与司马相如有关。写兔园之梅,为何联想到司马相如呢?因为司马相如和梁孝王还有一段因缘。梁孝王到首都长安,带来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文士,相如见而悦之,遂借口有病而辞官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一住几年,乃著《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传》)。诗人是将建安王比作梁孝王,将芳林苑比作兔园,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有人说:“长门借喻闺妇,临邛借喻游子,意谓闺妇方见梅伤春时,而游子亦罢饮思家也。”(何融《何水部诗注》)这种理解似失之于浅俗,与整首诗的基调亦不尽吻合。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何逊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似不应有消极悲愁之叹。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有限,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梅诗绝未见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
- 《照水联句》
- 《与苏九德别》
- 《七夕诗》
-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
- 《酬范记室云》
- 《闺怨诗二首 其一》
- 《折花联句》
- 《摇扇联句》
- 《正钗联句》
- 《答江革联句不成》
- 《又答泛江革诗》
- 《咏杂花诗》
-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为西封侯作》
- 《初发新林诗》
- 《渡连圻诗二首 其一》
- 《渡连圻诗二首 其二》
- 《入东经诸暨县下浙江》
- 《还度》
- 《和刘咨议守风诗》
- 《和萧咨议岑离闺怨诗》
- 《咏》
- 《学古诗三首 其一》
- 《学古诗三首 其三》
- 《为人妾思诗二首 其二》
- 《闺怨诗二首 其二》
- 《拟古联句》
- 《相送联句三首 其一》
- 《相送联句三首 其二》
- 《相送联句三首 其三》
- 《又答江革诗》
- 《门有车马客》
- 《昭君怨》
- 《登石头城诗》
- 《酬范记室云诗》
- 《日夕望江山赠》
- 《道中赠桓司马季圭诗》
-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
- 《寄江州褚咨议诗》
- 《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
- 《南还道中送赠刘咨议别诗》
-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
- 《与苏九德别诗》
- 《赠韦记室黯别诗》
- 《伤徐主簿诗》
- 《登禅冈寺望和虞记室诗》
- 《答高博士诗》
- 《敬酬王明府》
- 《野夕答孙郎擢诗》
- 《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
- 《与虞记室诸人咏扇诗》
- 《咏舞妓》
- 《送司马□入五城联句诗》
- 《为人妾思诗二首 其一》
- 《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诗》
- 《暮秋答朱记室诗》
-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
-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
- 《答丘长史诗》
- 《道中赠桓司马季珪诗》
-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主簿诗》
- 《寄江州褚谘议诗》
-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
- 《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敬诗》
-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诗》
-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
- 《赠江长史别诗》
- 《送韦司马别诗》
-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
-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
- 《别沈助教诗》
- 《与沈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
- 《赠韦方室黯别诗》
- 《渡连圻诗》
- 《塘边见古冢诗》
- 《哭吴兴柳恽诗》
- 《登禅罔寺望和虞记室诗》
- 《赠王左丞诗》
- 《敬酬王明府诗》
- 《西州直示同员诗》
- 《野夕答孙郎折诗》
- 《石头答庾郎丹诗》
-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 《晓发诗》
- 《下方山诗》
- 《入东经诸暨县下浙江作诗》
- 《还渡五洲诗》
- 《和刘谘议守风诗》
- 《宿南洲浦诗》
- 《学古赠丘永嘉征还诗》
- 《和萧谘议岑离装怨诗》
- 《嘲刘郎诗》
- 《咏照镜诗》
- 《拟青青河边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诗》
- 《学古诗》
- 《聊作百一体诗》
- 《早朝车中听望诗》
- 《临行公车诗》
- 《秋夕叹白发诗》
- 《夜梦故人诗》
-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
-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尔》
-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
- 《苦热诗》
- 《见征人分别诗》
- 《看伏郎新婚诗》
- 《咏娼妇诗》
- 《咏舞妓诗》
- 《望新月示同羁诗》
- 《咏春雪寄族人治书思澄诗》
- 《和司马博士咏雪诗》
- 《咏白鸥兼嘲别者诗》
-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
- 《王尚书瞻祖日诗》
- 《送褚都曹联句诗》
- 《送司马□拾五城联句诗》
- 《为人妾思诗》
- 《为人妾怨诗》
- 《闺怨诗》
- 《苑中诗》
- 《苑中见美人诗》
- 《咏春风诗》
- 《离夜听琴诗》
- 《拟古三首联句》
- 《相送联句》
- 《范广州宅联句》
- 《至大雷联句》
- 《赋咏联句》
- 《临别联句》
- 《增新曲相对联句》
-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名句赏析》
-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名句赏析》
-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名句赏析》
-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名句赏析》
-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名句赏析》
-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名句赏析》
- 《学古诗三首 其二》
- 《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
- 《与虞记室诸人咏扇诗》
- 《为人妾思诗》
- 《闺怨诗》
- 《拟古三首联句》
- 《往晋陵联句》
- 《相送联句》
- 《相送联句》
- 《渡连圻诗》
- 《铜雀妓》
- 《拟轻薄篇》
-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为西封侯作》
- 《学古诗》
- 《学古诗》
- 《伤徐主簿诗》
- 《答高博士诗》
- 《赠诸游旧诗》
- 《赠诸游旧诗》
-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
-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
- 《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 《慈姥矶诗》
- 《慈姥矶诗》
- 《咏早梅》
- 《边城思》
- 《行经孙氏陵》
- 《临行与故游夜别》
- 《送韦司马别》
- 《与胡兴安夜别》
- 《相送》
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注释
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
标:标志。
物序:时序,时节变换。
拟:比,对着。
却月观:扬州的台观名。
凌风台:扬州的台观名。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
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
上春:即孟春正月。
公元507年(梁武帝天监六年)旧历四月,抚军将军建安王萧伟出为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何逊迁水曹行参军,兼任记室,深得萧伟信任,日与游宴,不离左右。这首诗即写于第二年早春。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061
兔园,《史记》称东苑,在今河南商丘市东。逊时在扬州,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而建安王萧伟《梁书》本传云:“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恰似梁孝王刘武的兔园。诗中的兔园,意即指芳林苑。园中百卉,独咏梅花是因为梅花自有它独特的标格。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尤为醒目。
“衔霜当路发”四句,则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它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正因梅花盛开,霜落其上,故曰“衔”。正因梅花盛开,千娇百媚,与白雪相映成趣,故曰“映”。却月观,凌风台,想必是园中的主要景点,自然梅花更盛。“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其一)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一个“绕”字,写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
满园梅花动诗兴。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汉武帝的陈皇后,擅宠骄贵,终因骄妒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闻司马相如工文章,遂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相如为作《长门赋》,中云:“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纵横。舒息悒而增欷兮,屣履起而彷徨。……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故诗曰:“朝洒长门泣”。《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文君之父卓王孙开始反对两人的婚事,后经劝说,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后汉武帝命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和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故诗曰:“夕驻临邛杯。”
“朝洒”二句,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两事都与司马相如有关。写兔园之梅,为何联想到司马相如呢?因为司马相如和梁孝王还有一段因缘。梁孝王到首都长安,带来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文士,相如见而悦之,遂借口有病而辞官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一住几年,乃著《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传》)。诗人是将建安王比作梁孝王,将芳林苑比作兔园,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有人说:“长门借喻闺妇,临邛借喻游子,意谓闺妇方见梅伤春时,而游子亦罢饮思家也。”(何融《何水部诗注》)这种理解似失之于浅俗,与整首诗的基调亦不尽吻合。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何逊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似不应有消极悲愁之叹。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有限,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梅诗绝未见佳,其所好在形骸之外。”(《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