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逊
- 《照水联句》
- 《与苏九德别》
- 《七夕诗》
-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
- 《酬范记室云》
- 《闺怨诗二首 其一》
- 《折花联句》
- 《摇扇联句》
- 《正钗联句》
- 《答江革联句不成》
- 《又答泛江革诗》
- 《咏杂花诗》
-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为西封侯作》
- 《初发新林诗》
- 《渡连圻诗二首 其一》
- 《渡连圻诗二首 其二》
- 《入东经诸暨县下浙江》
- 《还度》
- 《和刘咨议守风诗》
- 《和萧咨议岑离闺怨诗》
- 《咏》
- 《学古诗三首 其一》
- 《学古诗三首 其三》
- 《为人妾思诗二首 其二》
- 《闺怨诗二首 其二》
- 《拟古联句》
- 《相送联句三首 其一》
- 《相送联句三首 其二》
- 《相送联句三首 其三》
- 《又答江革诗》
- 《门有车马客》
- 《昭君怨》
- 《登石头城诗》
- 《酬范记室云诗》
- 《日夕望江山赠》
- 《道中赠桓司马季圭诗》
- 《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诗》
- 《寄江州褚咨议诗》
- 《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
- 《南还道中送赠刘咨议别诗》
-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
- 《与苏九德别诗》
- 《赠韦记室黯别诗》
- 《伤徐主簿诗》
- 《登禅冈寺望和虞记室诗》
- 《答高博士诗》
- 《敬酬王明府》
- 《野夕答孙郎擢诗》
- 《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
- 《与虞记室诸人咏扇诗》
- 《咏舞妓》
- 《送司马□入五城联句诗》
- 《为人妾思诗二首 其一》
- 《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诗》
- 《暮秋答朱记室诗》
-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
-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
- 《答丘长史诗》
- 《道中赠桓司马季珪诗》
-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主簿诗》
- 《寄江州褚谘议诗》
-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
- 《下直出溪边望答虞丹徒敬诗》
- 《秋夕仰赠从兄寘南诗》
-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
- 《赠江长史别诗》
- 《送韦司马别诗》
- 《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
-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
- 《别沈助教诗》
- 《与沈助教同宿湓口夜别诗》
- 《赠韦方室黯别诗》
- 《渡连圻诗》
- 《塘边见古冢诗》
- 《哭吴兴柳恽诗》
- 《登禅罔寺望和虞记室诗》
- 《赠王左丞诗》
- 《敬酬王明府诗》
- 《西州直示同员诗》
- 《野夕答孙郎折诗》
- 《石头答庾郎丹诗》
-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 《晓发诗》
- 《下方山诗》
- 《入东经诸暨县下浙江作诗》
- 《还渡五洲诗》
- 《和刘谘议守风诗》
- 《宿南洲浦诗》
- 《学古赠丘永嘉征还诗》
- 《和萧谘议岑离装怨诗》
- 《嘲刘郎诗》
- 《咏照镜诗》
- 《拟青青河边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诗》
- 《学古诗》
- 《聊作百一体诗》
- 《早朝车中听望诗》
- 《临行公车诗》
- 《秋夕叹白发诗》
- 《夜梦故人诗》
-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
- 《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尔》
- 《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诗》
- 《苦热诗》
- 《见征人分别诗》
- 《看伏郎新婚诗》
- 《咏娼妇诗》
- 《咏舞妓诗》
- 《望新月示同羁诗》
- 《咏春雪寄族人治书思澄诗》
- 《和司马博士咏雪诗》
- 《咏白鸥兼嘲别者诗》
-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
- 《王尚书瞻祖日诗》
- 《送褚都曹联句诗》
- 《送司马□拾五城联句诗》
- 《为人妾思诗》
- 《为人妾怨诗》
- 《闺怨诗》
- 《苑中诗》
- 《苑中见美人诗》
- 《咏春风诗》
- 《离夜听琴诗》
- 《拟古三首联句》
- 《相送联句》
- 《范广州宅联句》
- 《至大雷联句》
- 《赋咏联句》
- 《临别联句》
- 《增新曲相对联句》
-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名句赏析》
-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名句赏析》
-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名句赏析》
-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名句赏析》
-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名句赏析》
-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名句赏析》
- 《学古诗三首 其二》
- 《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归诗》
- 《与虞记室诸人咏扇诗》
- 《为人妾思诗》
- 《闺怨诗》
- 《拟古三首联句》
- 《往晋陵联句》
- 《相送联句》
- 《相送联句》
- 《渡连圻诗》
- 《铜雀妓》
- 《拟轻薄篇》
-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为西封侯作》
- 《学古诗》
- 《学古诗》
- 《伤徐主簿诗》
- 《答高博士诗》
- 《赠诸游旧诗》
- 《赠诸游旧诗》
-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
-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
- 《春夕早泊和刘谘议落日望水诗》
- 《慈姥矶诗》
- 《慈姥矶诗》
- 《咏早梅》
- 《边城思》
- 《行经孙氏陵》
- 《临行与故游夜别》
- 《送韦司马别》
- 《与胡兴安夜别》
- 《相送》
何逊,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侨居丹徒。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历》。逊八岁能诗,二十岁左右举秀才,同时诗人范云览其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交。诗为沈约所赏。逊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意。天监中,为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随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后还建康(今南京),一度得武帝赏识,旋为所弃,出为安西安成王萧秀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除仁威庐陵王萧续记室,复随府江州,卒于任所。后人因称“何记室”或“何水部”。其诗文与同时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又以诗与阴铿颇相似,世号“阴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虽有“清巧”之长,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其实何诗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其坎壈遭际所致,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呻吟。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在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喜用典故,写景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如向称名句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从镇江州与游故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相送》)等,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影响。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亦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诗句意境颇近于谢朓,饶有风致,为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之作,惜笔力稍嫌平弱。钟嵘《诗品》评谢朓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这一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逊诗受“永明体”影响,其新体诗工于炼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律规模,是六朝诗与唐律间的过渡体裁。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歌声律时,曾举其《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曾将其《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唐杜甫为诗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并说“颇学阴何苦用心”。清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何逊尚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其《穷乌赋》似为残存片段,并非全文。辞藻较好者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并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如诗。何逊身后由同时人王僧孺编定集八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此书最晚至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二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正德间刊本为早,继有薛应旂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现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何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