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入
日出日落,何时才穷尽?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独自驾驭六龙上天。六龙的协调步伐,使我的心胸顿时爽畅。唉,乘黄,怎么还不下降把我带上仙界。2、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43-44
日出日落,何时才穷尽?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独自驾驭六龙上天。六龙的协调步伐,使我的心胸顿时爽畅。唉,乘黄,怎么还不下降把我带上仙界。2、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43-44
《日出入》是祭祀日神的诗。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文辞,表现人们的悠邈之思;而且思致奇崛,异想天开,诗中由太阳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山,感到时间的迅速流失和人生的飞速流逝。由此汉武帝就产生了要求成仙,乘龙上天的思想。
先秦时代,屈原在《九歌·东君》中所歌咏的,正是这位驭龙乘雷、衣袂飘飘,勇射“天狼”而斗酌桂浆的豪侠日神。其辞采之缤纷、想象之神奇,足以令后世文豪搁笔兴叹。司马相如等辈虽学富五车、赋称“凌云”,大约也自知对日神的描摹,再不能与屈原媲美。故此歌入笔即别开蹊径,对日神不作丝毫描绘,径述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邈情思:“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前句从日之运行,凭虚而起,突然发问,问得空阔而邈远;后句则又一折,于日运无穷而人世有尽的慨叹中,抒写人们的惆怅之情,意蕴极为深长。接着“故春非我春”四句,思致奇崛,极富哲理意味。春夏秋冬的更替,从来与人间的作息稼穑密切相关,它们似乎都是为人间的生存需求而存在的。现在,人们突然发觉:人之一生,不过是电光石火般的一瞬而已;天地四时,则横绝万古而长存。这种“非我”境界的发现,固然令人难堪,却是人的破天荒觉醒。这堪称奇崛之语,蕴含着参透宇宙消息的旷达之思。
“泊如四海之池”二句,则承上而下,进一步抒写人寿短促之感。前句将慨叹之情寓于形象的比喻,便使年寿短促之形,愈加逼真地显现于眼前;后句故作两可之问,又使潜台的答词,愈加确信无疑。如此说来,人们注定要在戚戚悲愁中了结一生了。而接着一反此意:“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那驾驭六龙的日神,正是与天地同生而年寿无穷的。当人们虔诚祭祀日神之际,谁都怀着美好的希冀:倘若有幸得到日神的福佑,能够像他一样调御六龙以巡天,该有何等欢乐!这想法很离奇,可当年汉武帝就有过这种狂想。汉人应劭说:“武帝愿乘六龙,仙而升天,曰:‘吾所乐,独乘六龙。然御六龙得其调,使我心若。”闻一多以为,细审应劭之意,诗中之“若”当作“苦”(《乐府诗笺》)。那么,这四句表现的,就是一种乐中带苦、去留难舍的情思了。但总的来看,自以快乐为主。这四句一变前两句的长句句式,以轻快的四言句式,辅以回环相联的“辘轳格”(“独乐六龙。六龙之调”),抒写对“仙”去为神的向往之情,顿使诗中蓄积的烦愁之结为之一扫。然而,当人们翘首云天,盼望那曾带着黄帝仙去的“乘黄”降临的时候,“龙翼马身”的乘黄,却总是渺无踪影、不见下来。此歌结句“訾,黄(乘黄)其何不徕下”,正绝妙地抒写了人们盼而不遇的一片失望之情。还不止是失望,那“訾”的一声嗟叹,形象地显示出人们怨其“不徕下”的懊恼詈责之音。
前人评价《汉郊祀歌》“锻字刻酷,炼字神奇”(陈绎曾《诗谱》),似乎是赞语。拆穿来说,不过是“古奥艰深”的换一种说法而已。《郊祀歌》出自炫艰耀奇的司马相如等辈之手,文字极为艰奥。当年司马迁就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之叹(《史记·乐书》)。相比而言,《日出入》一首,却能脱尽诘屈之习,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文辞,表现人们的悠邈之思;而且思致奇崛(如“春非我春”数句),异想天开(如“独乐六龙”数句),诗情往复盘旋。将人寿有尽之慨,寓于宇宙无穷的深沉思考之中,使这首抒情诗,带有了耐人咀嚼的哲理意味。
- 《无题》
- 《华山畿二十五首 其二十五》
- 《百姓为袁粲褚彦回语》
-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
- 《时人为张周刘三姓语》
- 《导引·鼎湖龙远》
- 《蜀郡民为廉范歌》
- 《子夜四时歌 其十》
- 《水龙吟》
- 《应天长·萱堂积庆》
- 《别诗三首(2)》
- 《满庭芳》
- 《捣练子·初酒醒》
- 《捣练子 其八 八梅》
-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寿隐士》
- 《绍熙四年加上寿圣皇太后尊号八首》
- 《秋夜望月 其一》
- 《齐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阶步歌》
- 《鹧鸪天 佳人》
- 《宋宗庙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
- 《醉蓬莱·望秋高梨岭》
- 《浣溪沙》
- 《相书语(张璟藏论妇人相引此)》
- 《朱儒诵》
- 《去鲁歌》
- 《戛金钗》
- 《醉桃源》
-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 《念奴娇》
- 《宴桃源》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 《商调 梧叶儿 嘲贪汉》
- 《东阳夜怪诗》
- 《梦到沙州奉怀殿下》
- 《白帝歌》
- 《益都为任文公语》
- 《诗三首》
- 《元符祭神州地祗二首》
- 《朝中措·红鸾飞下绿云中》
- 《白水诗》
- 《神弦歌十一首 其三 圣郎曲》
- 《寿延长破字令》
-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
- 《马希振葬地碣》
- 《三辅为张氏何氏语》
- 《东风第一枝·溪侧风回》
- 《失调名》
-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 《导引·太霄玉帝》
-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
-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 《亲耕籍田七首》
- 《五方帝》
- 《玉楼春》
- 《鹊桥仙·柳家一句最著题》
- 《离别相去辞》
- 《庆青春》
- 《导引·仙宗灵祖》
- 《吴音子》
- 《喝马一枝花》
- 《南歌子·禁苑沈沈静》
- 《晋四厢乐歌三首 其三 食举东西厢歌》
- 《郊庙歌辞。汉宗庙乐舞辞。灵长舞》
- 《马廖引长安语》
- 《声声令》
- 《古乐府·兰草自然香》
-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 《郊庙歌辞。享隐太子庙乐章。肃和》
- 《折杨柳枝歌》
- 《千秋岁令·想风流态》
- 《洛城五凤楼中歌》
- 《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十 应帝期》
-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
- 《品令》
- 《晏子引谚言》
- 《神弦歌十一首 其十 明下童曲》
- 《先蚕六首》
- 《西江月》
- 《忽有故人相问以诗代书达知己两首 其二》
-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名句赏析》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名句赏析》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名句赏析》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名句赏析》
-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名句赏析》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名句赏析》
-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名句赏析》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句赏析》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名句赏析》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名句赏析》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名句赏析》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名句赏析》
-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名句赏析》
-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名句赏析》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名句赏析》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名句赏析》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名句赏析》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名句赏析》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名句赏析》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名句赏析》
-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名句赏析》
-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名句赏析》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名句赏析》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名句赏析》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名句赏析》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名句赏析》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名句赏析》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名句赏析》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名句赏析》
-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名句赏析》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名句赏析》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名句赏析》
-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名句赏析》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名句赏析》
-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名句赏析》
-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名句赏析》
-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名句赏析》
-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名句赏析》
-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名句赏析》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名句赏析》
-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名句赏析》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名句赏析》
- 《山无陵,江水为竭名句赏析》
-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名句赏析》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名句赏析》
-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名句赏析》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名句赏析》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名句赏析》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名句赏析》
-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名句赏析》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名句赏析》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名句赏析》
-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名句赏析》
-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名句赏析》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名句赏析》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名句赏析》
-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名句赏析》
-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名句赏析》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名句赏析》
-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名句赏析》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名句赏析》
- 《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名句赏析》
-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名句赏析》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名句赏析》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名句赏析》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名句赏析》
-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名句赏析》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名句赏析》
- 《喜春来·七夕》
- 《中秋玩月》
- 《梁甫吟》
- 《饮马长城窟行》
- 《悲歌》
- 《战城南》
- 《十五从军行》
- 《西洲曲》
- 《日出入》
- 《薤露》
- 《有所思》
- 《挽舟者歌》
-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 《清江引·咏所见》
- 《青阳渡》
-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 《木兰诗》
- 《书法家欧阳询》
- 《孝丐》
- 《论语十二章》
- 《猿子》
- 《樵夫毁山神》
- 《晏子答梁丘据》
- 《少年治县》
- 《刘氏善举》
- 《崔篆平反》
- 《张佐治遇蛙》
- 《韩琦大度》
- 《李廙》
- 《蹇材望伪态》
- 《一箧磨穴砚》
- 《二鹊救友》
- 《蛇衔草》
- 《不识自家》
- 《酒徒遇啬鬼》
- 《纥干狐尾》
- 《桑中生李》
- 《论语十则》
- 《农妇与鹜》
- 《大道之行也》
- 《夸父逐日》
- 《共工怒触不周山》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惠子相梁》
- 《神童庄有恭》
- 《义士赵良》
- 《孙泰》
- 《东门行》
- 《乐毅报燕王书》
- 《杜蒉扬觯》
- 《鲁仲连义不帝秦》
- 《公子重耳对秦客》
- 《单子知陈必亡》
- 《襄王不许请隧》
- 《召公谏厉王止谤》
- 《祭公谏征犬戎》
- 《冯谖客孟尝君》
- 《庄辛论幸臣》
- 《有子之言似夫子》
- 《曾子易箦》
- 《里革断罟匡君》
- 《王孙圉论楚宝》
- 《诸稽郢行成于吴》
-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 《齐宣王见颜斶》
- 《叔向贺贫》
- 《苏秦以连横说秦》
- 《敬姜论劳逸》
- 《晋献文子成室》
- 《鲁共公择言》
- 《展禽论祀爰居》
- 《范雎说秦王》
- 《唐雎说信陵君》
- 《赵威后问齐使》
- 《闯王》
- 《十五从军征》
- 《上邪》
- 《长歌行》
- 《关雎》
- 《迢迢牵牛星》
- 《凛凛岁云暮》
- 《涉江采芙蓉》
- 《行行重行行》
- 《回车驾言迈》
- 《东城高且长》
- 《明月何皎皎》
- 《客从远方来》
- 《作蚕丝》
- 《月儿弯弯照九州》
- 《江南》
- 《荆轲歌》
- 《古歌》
- 《桓灵时童谣》
- 《蒹葭》
- 《国风·魏风·硕鼠》
- 《无衣》
- 《国风·卫风·河广》
- 《国风·卫风·木瓜》
- 《采薇》
- 《伐檀》
- 《桃夭》
- 《国风·鄘风·相鼠》
- 《击壤歌》
- 《西北有高楼》
- 《孟冬寒气至》
- 《冉冉孤生竹》
- 《青青河畔草》
- 《今日良宴会》
- 《生年不满百》
- 《青青陵上柏》
- 《驱车上东门》
- 《去者日以疏》
- 《明月皎夜光》
- 《庭中有奇树》
- 《论语七则》
- 《苛政猛于虎》
- 《宰予昼寝》
- 《金缕衣》
- 《杂诗》
- 《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 《醉公子·门外猧儿吠》
- 《玉蝴蝶·为甚夜来添病》
- 《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 《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
-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 《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
-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 《望江南·天上月》
- 《采薇(节选)》
- 《揠苗助长》
- 《刻舟求剑》
- 《朝三暮四》
- 《承宫樵薪苦学》
- 《桑生李树》
- 《学弈》
- 《林琴南敬师》
- 《寇准读书》
- 《二翁登泰山》
- 《董行成》
- 《精卫填海》
- 《伯牙绝弦》
- 《上山采蘼芜》
- 《古艳歌》
- 《胡笳曲》
- 《醉太平·堂堂大元》
- 《沧浪歌》
- 《渔父》
- 《楚狂接舆歌》
- 《紫芝歌》
- 《绵州巴歌》
- 《越人歌》
- 《南风歌》
-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 《祝英台近·惜多才》
- 《弹歌》
- 《长相思·去年秋》
-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
- 《子衿》
- 《国风·邶风·式微》
- 《国风·召南·鹊巢》
- 《国风·周南·兔罝》
- 《行露》
- 《羔羊》
- 《采蘋》
- 《有狐》
- 《北门》
- 《国风·鄘风·墙有茨》
- 《君子阳阳》
- 《何彼襛矣》
- 《国风·邶风·新台》
- 《国风·邶风·旄丘》
- 《宛丘》
- 《东方未明》
- 《干旄》
- 《著》
- 《周颂·小毖》
- 《丰》
- 《缁衣》
- 《鸡鸣》
- 《国风·王风·兔爰》
- 《小雅·小宛》
- 《葛藟》
- 《葛覃》
- 《小星》
-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 《简兮》
- 《庭燎》
- 《采蘩》
- 《叔于田》
- 《菁菁者莪》
- 《唐风·扬之水》
- 《宾之初筵》
- 《诗经·国风·郑风》
- 《殷其雷》
- 《鸨羽》
- 《蟋蟀》
- 《小雅·伐木》
- 《小雅·渐渐之石》
- 《氓》
- 《大雅·生民》
- 《黍离》
- 《大雅·大明》
- 《蜉蝣》
- 《采苓》
- 《椒聊》
- 《鱼藻》
- 《小雅·鼓钟》
- 《下泉》
- 《硕人》
-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 《东方之日》
- 《狡童》
- 《国风·陈风·泽陂》
- 《绸缪》
- 《鸳鸯》
- 《白华》
- 《国风·鄘风·柏舟》
- 《小雅·鹿鸣》
- 《小雅·彤弓》
- 《小雅·湛露》
- 《小雅·南有嘉鱼》
- 《小雅·谷风》
- 《国风·秦风·晨风》
- 《我行其野》
- 《甘棠》
- 《甫田》
- 《卷耳》
- 《采菽》
- 《国风·邶风·泉水》
- 《竹竿》
- 《国风·周南·汝坟》
- 《雄雉》
- 《国风·王风·扬之水》
- 《采葛》
- 《国风·唐风·羔裘》
- 《株林》
- 《南山》
- 《小雅·北山》
- 《候人》
- 《山有枢》
- 《墓门》
- 《国风·邶风·绿衣》
- 《国风·秦风·黄鸟》
- 《葛生》
- 《蓼莪》
- 《园有桃》
- 《小雅·蓼萧》
- 《清人》
- 《何草不黄》
- 《国风·秦风·小戎》
- 《小雅·出车》
- 《小雅·六月》
- 《小明》
- 《国风·召南·草虫》
- 《东山》
- 《击鼓》
- 《摽有梅》
- 《诗经·陈风·月出》
- 《菀柳》
- 《国风·周南·芣苢》
- 《郑风·扬之水》
- 《国风·郑风·褰裳》
- 《溱洧》
- 《载驰》
-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 《出其东门》
- 《匏有苦叶》
- 《国风·鄘风·桑中》
- 《隰桑》
- 《东门之杨》
- 《汉广》
- 《大车》
-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 《将仲子》
- 《静女》
- 《驺虞》
- 《车邻》
- 《十亩之间》
- 《樛木》
- 《天保》
- 《小雅·南山有台》
- 《周颂·丝衣》
- 《商颂·长发》
- 《周颂·清庙》
- 《商颂·玄鸟》
- 《商颂·殷武》
- 《商颂·那》
- 《商颂·烈祖》
- 《周颂·丰年》
- 《二子乘舟》
- 《小雅·裳裳者华》
- 《考槃》
- 《鹑之奔奔》
- 《芄兰》
- 《荡》
- 《蝃蝀》
- 《国风·卫风·淇奥》
- 《国风·周南·麟之趾》
- 《终南》
- 《卢令》
- 《小雅·斯干》
- 《皇皇者华》
- 《国风·豳风·破斧》
- 《大雅·文王》
- 《汾沮洳》
- 《国风·邶风·凯风》
- 《秦风·无衣》
- 《还》
- 《卷阿》
- 《大雅·江汉》
- 《鄘风·定之方中》
- 《周颂·天作》
- 《国风·邶风·燕燕》
- 《国风·豳风·七月》
- 《国风·邶风·日月》
- 《江有汜》
- 《国风·邶风·谷风》
- 《国风·卫风·伯兮》
-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 《君子于役》
- 《终风》
- 《北风》
- 《小雅·白驹》
- 《鸱鸮》
- 《小雅·鹤鸣》
- 《鸿雁》
- 《小雅·黄鸟》
- 《螽斯》
-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 《送兄》
- 《送别诗》
- 《召公谏厉王弭谤》
- 《孔雀东南飞》
- 《勾践灭吴》
译文
日出日落,何时才终穷?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
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
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
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
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独自驾驭六龙上天。
六龙的协调步伐,使我的心胸顿时爽畅。
唉,乘黄,怎么还不下降把我带上仙界。
注释
安穷:何有穷尽。安,何。穷,尽。
时世:犹时代。《荀子·尧问》:“时世不同。”一说指自然界之时序变化,与社会人事变化相对。
泊如:犹“泊然”,飘泊而无所附着的样子。四海之池,即谓四海。《史记·日者列传》:“地不足东南,以四海为池。”
是:此。邪:语助词。谓何:还说什么呢。
知:一说疑作“私”。
六龙:古代传说日车以六龙(龙马)为驾,巡行天下。日出日入,即为日神驾六龙巡天,以成昼夜。
调:发。一说协调之意,指龙马步伐配合协调。
若:顺,此有愉悦之意。一说疑为“苦”字之讹,“以‘苦’与末句‘下’(古音虎)相叶,‘若’字则不叶”(郑文《汉诗选笺》)。
訾(zī):嗟叹之词。
黄:指乘黄,传说中龙翼马身之神马名。《汉书》应劭注:“乘黄,龙翼马身,黄帝乘之而上仙者。”按:此即前所谓“六龙”。徕(lái):同‘来’。一说“訾黄”当连读,同紫黄,即乘黄。
参考资料:
1、(北宋)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3-4
2、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43-44
《日出入》是《郊祀歌》中的一章,祭的是日神。《日出入》一诗,当为“散歌”,是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武帝晚年东巡齐地、礼日成山时所作。而冯沅君以为此诗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时的作品。
参考资料:
1、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43-44
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7-69
《日出入》是祭祀日神的诗。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文辞,表现人们的悠邈之思;而且思致奇崛,异想天开,诗中由太阳每天早上升起,晚上落山,感到时间的迅速流失和人生的飞速流逝。由此汉武帝就产生了要求成仙,乘龙上天的思想。
先秦时代,屈原在《九歌·东君》中所歌咏的,正是这位驭龙乘雷、衣袂飘飘,勇射“天狼”而斗酌桂浆的豪侠日神。其辞采之缤纷、想象之神奇,足以令后世文豪搁笔兴叹。司马相如等辈虽学富五车、赋称“凌云”,大约也自知对日神的描摹,再不能与屈原媲美。故此歌入笔即别开蹊径,对日神不作丝毫描绘,径述人们祭祀日神时的悠邈情思:“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前句从日之运行,凭虚而起,突然发问,问得空阔而邈远;后句则又一折,于日运无穷而人世有尽的慨叹中,抒写人们的惆怅之情,意蕴极为深长。接着“故春非我春”四句,思致奇崛,极富哲理意味。春夏秋冬的更替,从来与人间的作息稼穑密切相关,它们似乎都是为人间的生存需求而存在的。现在,人们突然发觉:人之一生,不过是电光石火般的一瞬而已;天地四时,则横绝万古而长存。这种“非我”境界的发现,固然令人难堪,却是人的破天荒觉醒。这堪称奇崛之语,蕴含着参透宇宙消息的旷达之思。
“泊如四海之池”二句,则承上而下,进一步抒写人寿短促之感。前句将慨叹之情寓于形象的比喻,便使年寿短促之形,愈加逼真地显现于眼前;后句故作两可之问,又使潜台的答词,愈加确信无疑。如此说来,人们注定要在戚戚悲愁中了结一生了。而接着一反此意:“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那驾驭六龙的日神,正是与天地同生而年寿无穷的。当人们虔诚祭祀日神之际,谁都怀着美好的希冀:倘若有幸得到日神的福佑,能够像他一样调御六龙以巡天,该有何等欢乐!这想法很离奇,可当年汉武帝就有过这种狂想。汉人应劭说:“武帝愿乘六龙,仙而升天,曰:‘吾所乐,独乘六龙。然御六龙得其调,使我心若。”闻一多以为,细审应劭之意,诗中之“若”当作“苦”(《乐府诗笺》)。那么,这四句表现的,就是一种乐中带苦、去留难舍的情思了。但总的来看,自以快乐为主。这四句一变前两句的长句句式,以轻快的四言句式,辅以回环相联的“辘轳格”(“独乐六龙。六龙之调”),抒写对“仙”去为神的向往之情,顿使诗中蓄积的烦愁之结为之一扫。然而,当人们翘首云天,盼望那曾带着黄帝仙去的“乘黄”降临的时候,“龙翼马身”的乘黄,却总是渺无踪影、不见下来。此歌结句“訾,黄(乘黄)其何不徕下”,正绝妙地抒写了人们盼而不遇的一片失望之情。还不止是失望,那“訾”的一声嗟叹,形象地显示出人们怨其“不徕下”的懊恼詈责之音。
前人评价《汉郊祀歌》“锻字刻酷,炼字神奇”(陈绎曾《诗谱》),似乎是赞语。拆穿来说,不过是“古奥艰深”的换一种说法而已。《郊祀歌》出自炫艰耀奇的司马相如等辈之手,文字极为艰奥。当年司马迁就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之叹(《史记·乐书》)。相比而言,《日出入》一首,却能脱尽诘屈之习,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文辞,表现人们的悠邈之思;而且思致奇崛(如“春非我春”数句),异想天开(如“独乐六龙”数句),诗情往复盘旋。将人寿有尽之慨,寓于宇宙无穷的深沉思考之中,使这首抒情诗,带有了耐人咀嚼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