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苓
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参考资料: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9-241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41-143
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参考资料: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9-241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41-143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此诗三章,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因为这世道很复杂,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之事不绝如缕。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 《无题》
- 《华山畿二十五首 其二十五》
- 《百姓为袁粲褚彦回语》
- 《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
- 《时人为张周刘三姓语》
- 《导引·鼎湖龙远》
- 《蜀郡民为廉范歌》
- 《子夜四时歌 其十》
- 《水龙吟》
- 《应天长·萱堂积庆》
- 《别诗三首(2)》
- 《满庭芳》
- 《捣练子·初酒醒》
- 《捣练子 其八 八梅》
-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寿隐士》
- 《绍熙四年加上寿圣皇太后尊号八首》
- 《秋夜望月 其一》
- 《齐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阶步歌》
- 《鹧鸪天 佳人》
- 《宋宗庙登歌八首 其七 高祖武皇帝歌》
- 《醉蓬莱·望秋高梨岭》
- 《浣溪沙》
- 《相书语(张璟藏论妇人相引此)》
- 《朱儒诵》
- 《去鲁歌》
- 《戛金钗》
- 《醉桃源》
-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 《念奴娇》
- 《宴桃源》
-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 《商调 梧叶儿 嘲贪汉》
- 《东阳夜怪诗》
- 《梦到沙州奉怀殿下》
- 《白帝歌》
- 《益都为任文公语》
- 《诗三首》
- 《元符祭神州地祗二首》
- 《朝中措·红鸾飞下绿云中》
- 《白水诗》
- 《神弦歌十一首 其三 圣郎曲》
- 《寿延长破字令》
- 《景德以后祀五方帝十六首》
- 《大中祥符五岳加帝号祭告八首》
- 《马希振葬地碣》
- 《三辅为张氏何氏语》
- 《东风第一枝·溪侧风回》
- 《失调名》
-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 《导引·太霄玉帝》
-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
-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一》
- 《亲耕籍田七首》
- 《五方帝》
- 《玉楼春》
- 《鹊桥仙·柳家一句最著题》
- 《离别相去辞》
- 《庆青春》
- 《导引·仙宗灵祖》
- 《吴音子》
- 《喝马一枝花》
- 《南歌子·禁苑沈沈静》
- 《晋四厢乐歌三首 其三 食举东西厢歌》
- 《郊庙歌辞。汉宗庙乐舞辞。灵长舞》
- 《马廖引长安语》
- 《声声令》
- 《古乐府·兰草自然香》
-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 《郊庙歌辞。享隐太子庙乐章。肃和》
- 《折杨柳枝歌》
- 《千秋岁令·想风流态》
- 《洛城五凤楼中歌》
- 《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十 应帝期》
- 《出火祀大辰十二首》
- 《品令》
- 《晏子引谚言》
- 《神弦歌十一首 其十 明下童曲》
- 《先蚕六首》
- 《西江月》
- 《忽有故人相问以诗代书达知己两首 其二》
-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名句赏析》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名句赏析》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名句赏析》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名句赏析》
-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名句赏析》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名句赏析》
-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名句赏析》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名句赏析》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名句赏析》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名句赏析》
-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名句赏析》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名句赏析》
-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名句赏析》
-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名句赏析》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名句赏析》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名句赏析》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名句赏析》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名句赏析》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名句赏析》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名句赏析》
-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名句赏析》
-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名句赏析》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名句赏析》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名句赏析》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名句赏析》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名句赏析》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名句赏析》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名句赏析》
-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名句赏析》
-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名句赏析》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名句赏析》
-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名句赏析》
-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名句赏析》
-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名句赏析》
-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名句赏析》
-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名句赏析》
-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名句赏析》
-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名句赏析》
- 《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名句赏析》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名句赏析》
-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名句赏析》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名句赏析》
- 《山无陵,江水为竭名句赏析》
-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名句赏析》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名句赏析》
-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名句赏析》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名句赏析》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名句赏析》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名句赏析》
-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名句赏析》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名句赏析》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名句赏析》
-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名句赏析》
-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名句赏析》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名句赏析》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名句赏析》
-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名句赏析》
-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名句赏析》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名句赏析》
-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名句赏析》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名句赏析》
- 《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名句赏析》
-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名句赏析》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名句赏析》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名句赏析》
-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名句赏析》
-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名句赏析》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名句赏析》
- 《喜春来·七夕》
- 《中秋玩月》
- 《梁甫吟》
- 《饮马长城窟行》
- 《悲歌》
- 《战城南》
- 《十五从军行》
- 《西洲曲》
- 《日出入》
- 《薤露》
- 《有所思》
- 《挽舟者歌》
- 《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 《清江引·咏所见》
- 《青阳渡》
- 《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
- 《木兰诗》
- 《书法家欧阳询》
- 《孝丐》
- 《论语十二章》
- 《猿子》
- 《樵夫毁山神》
- 《晏子答梁丘据》
- 《少年治县》
- 《刘氏善举》
- 《崔篆平反》
- 《张佐治遇蛙》
- 《韩琦大度》
- 《李廙》
- 《蹇材望伪态》
- 《一箧磨穴砚》
- 《二鹊救友》
- 《蛇衔草》
- 《不识自家》
- 《酒徒遇啬鬼》
- 《纥干狐尾》
- 《桑中生李》
- 《论语十则》
- 《农妇与鹜》
- 《大道之行也》
- 《夸父逐日》
- 《共工怒触不周山》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惠子相梁》
- 《神童庄有恭》
- 《义士赵良》
- 《孙泰》
- 《东门行》
- 《乐毅报燕王书》
- 《杜蒉扬觯》
- 《鲁仲连义不帝秦》
- 《公子重耳对秦客》
- 《单子知陈必亡》
- 《襄王不许请隧》
- 《召公谏厉王止谤》
- 《祭公谏征犬戎》
- 《冯谖客孟尝君》
- 《庄辛论幸臣》
- 《有子之言似夫子》
- 《曾子易箦》
- 《里革断罟匡君》
- 《王孙圉论楚宝》
- 《诸稽郢行成于吴》
-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 《齐宣王见颜斶》
- 《叔向贺贫》
- 《苏秦以连横说秦》
- 《敬姜论劳逸》
- 《晋献文子成室》
- 《鲁共公择言》
- 《展禽论祀爰居》
- 《范雎说秦王》
- 《唐雎说信陵君》
- 《赵威后问齐使》
- 《闯王》
- 《十五从军征》
- 《上邪》
- 《长歌行》
- 《关雎》
- 《迢迢牵牛星》
- 《凛凛岁云暮》
- 《涉江采芙蓉》
- 《行行重行行》
- 《回车驾言迈》
- 《东城高且长》
- 《明月何皎皎》
- 《客从远方来》
- 《作蚕丝》
- 《月儿弯弯照九州》
- 《江南》
- 《荆轲歌》
- 《古歌》
- 《桓灵时童谣》
- 《蒹葭》
- 《国风·魏风·硕鼠》
- 《无衣》
- 《国风·卫风·河广》
- 《国风·卫风·木瓜》
- 《采薇》
- 《伐檀》
- 《桃夭》
- 《国风·鄘风·相鼠》
- 《击壤歌》
- 《西北有高楼》
- 《孟冬寒气至》
- 《冉冉孤生竹》
- 《青青河畔草》
- 《今日良宴会》
- 《生年不满百》
- 《青青陵上柏》
- 《驱车上东门》
- 《去者日以疏》
- 《明月皎夜光》
- 《庭中有奇树》
- 《论语七则》
- 《苛政猛于虎》
- 《宰予昼寝》
- 《金缕衣》
- 《杂诗》
- 《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 《醉公子·门外猧儿吠》
- 《玉蝴蝶·为甚夜来添病》
- 《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 《采桑子·年年才到花时候》
- 《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
-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 《鱼游春水·秦楼东风里》
-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 《望江南·天上月》
- 《采薇(节选)》
- 《揠苗助长》
- 《刻舟求剑》
- 《朝三暮四》
- 《承宫樵薪苦学》
- 《桑生李树》
- 《学弈》
- 《林琴南敬师》
- 《寇准读书》
- 《二翁登泰山》
- 《董行成》
- 《精卫填海》
- 《伯牙绝弦》
- 《上山采蘼芜》
- 《古艳歌》
- 《胡笳曲》
- 《醉太平·堂堂大元》
- 《沧浪歌》
- 《渔父》
- 《楚狂接舆歌》
- 《紫芝歌》
- 《绵州巴歌》
- 《越人歌》
- 《南风歌》
-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 《叨叨令·溪边小径舟横渡》
- 《祝英台近·惜多才》
- 《弹歌》
- 《长相思·去年秋》
- 《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
- 《子衿》
- 《国风·邶风·式微》
- 《国风·召南·鹊巢》
- 《国风·周南·兔罝》
- 《行露》
- 《羔羊》
- 《采蘋》
- 《有狐》
- 《北门》
- 《国风·鄘风·墙有茨》
- 《君子阳阳》
- 《何彼襛矣》
- 《国风·邶风·新台》
- 《国风·邶风·旄丘》
- 《宛丘》
- 《东方未明》
- 《干旄》
- 《著》
- 《周颂·小毖》
- 《丰》
- 《缁衣》
- 《鸡鸣》
- 《国风·王风·兔爰》
- 《小雅·小宛》
- 《葛藟》
- 《葛覃》
- 《小星》
-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
- 《简兮》
- 《庭燎》
- 《采蘩》
- 《叔于田》
- 《菁菁者莪》
- 《唐风·扬之水》
- 《宾之初筵》
- 《诗经·国风·郑风》
- 《殷其雷》
- 《鸨羽》
- 《蟋蟀》
- 《小雅·伐木》
- 《小雅·渐渐之石》
- 《氓》
- 《大雅·生民》
- 《黍离》
- 《大雅·大明》
- 《蜉蝣》
- 《采苓》
- 《椒聊》
- 《鱼藻》
- 《小雅·鼓钟》
- 《下泉》
- 《硕人》
-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 《东方之日》
- 《狡童》
- 《国风·陈风·泽陂》
- 《绸缪》
- 《鸳鸯》
- 《白华》
- 《国风·鄘风·柏舟》
- 《小雅·鹿鸣》
- 《小雅·彤弓》
- 《小雅·湛露》
- 《小雅·南有嘉鱼》
- 《小雅·谷风》
- 《国风·秦风·晨风》
- 《我行其野》
- 《甘棠》
- 《甫田》
- 《卷耳》
- 《采菽》
- 《国风·邶风·泉水》
- 《竹竿》
- 《国风·周南·汝坟》
- 《雄雉》
- 《国风·王风·扬之水》
- 《采葛》
- 《国风·唐风·羔裘》
- 《株林》
- 《南山》
- 《小雅·北山》
- 《候人》
- 《山有枢》
- 《墓门》
- 《国风·邶风·绿衣》
- 《国风·秦风·黄鸟》
- 《葛生》
- 《蓼莪》
- 《园有桃》
- 《小雅·蓼萧》
- 《清人》
- 《何草不黄》
- 《国风·秦风·小戎》
- 《小雅·出车》
- 《小雅·六月》
- 《小明》
- 《国风·召南·草虫》
- 《东山》
- 《击鼓》
- 《摽有梅》
- 《诗经·陈风·月出》
- 《菀柳》
- 《国风·周南·芣苢》
- 《郑风·扬之水》
- 《国风·郑风·褰裳》
- 《溱洧》
- 《载驰》
-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 《出其东门》
- 《匏有苦叶》
- 《国风·鄘风·桑中》
- 《隰桑》
- 《东门之杨》
- 《汉广》
- 《大车》
-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 《将仲子》
- 《静女》
- 《驺虞》
- 《车邻》
- 《十亩之间》
- 《樛木》
- 《天保》
- 《小雅·南山有台》
- 《周颂·丝衣》
- 《商颂·长发》
- 《周颂·清庙》
- 《商颂·玄鸟》
- 《商颂·殷武》
- 《商颂·那》
- 《商颂·烈祖》
- 《周颂·丰年》
- 《二子乘舟》
- 《小雅·裳裳者华》
- 《考槃》
- 《鹑之奔奔》
- 《芄兰》
- 《荡》
- 《蝃蝀》
- 《国风·卫风·淇奥》
- 《国风·周南·麟之趾》
- 《终南》
- 《卢令》
- 《小雅·斯干》
- 《皇皇者华》
- 《国风·豳风·破斧》
- 《大雅·文王》
- 《汾沮洳》
- 《国风·邶风·凯风》
- 《秦风·无衣》
- 《还》
- 《卷阿》
- 《大雅·江汉》
- 《鄘风·定之方中》
- 《周颂·天作》
- 《国风·邶风·燕燕》
- 《国风·豳风·七月》
- 《国风·邶风·日月》
- 《江有汜》
- 《国风·邶风·谷风》
- 《国风·卫风·伯兮》
- 《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 《君子于役》
- 《终风》
- 《北风》
- 《小雅·白驹》
- 《鸱鸮》
- 《小雅·鹤鸣》
- 《鸿雁》
- 《小雅·黄鸟》
- 《螽斯》
- 《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
-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 《送兄》
- 《送别诗》
- 《召公谏厉王弭谤》
- 《孔雀东南飞》
- 《勾践灭吴》
译文
攀山越岭采茯苓啊采茯苓,那苦人儿伫立在首阳山顶。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不要信啊没有一句是真情。干脆抛弃它们吧抛弃它们,切莫信以为真清者自然清。那些造谣生事的长舌妇们,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攀山越岭采苦菜啊采苦菜,那苦人儿寻到首阳山下来。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你不要自乱阵脚参与进来。轻轻拂去它们吧拂去它们,切莫信以为真真相终大白。那些流言蜚语的制造者们,一无所得枉费心思空挂怀!
攀山越岭采芜菁啊采芜菁,那苦人儿转到首阳山之东。无聊小人制造着她的闲话,最好堵上自己耳朵不要听。不要太在意它们吧别在意,千万别听雨是雨听风是风。那些以造谣传谣为乐的人,能得到什么最终两手空空!
注释
苓(líng):通“蘦”,一种药草,即大苦。毛传:“苓,大苦也。”沈括《梦溪笔谈》:“此乃黄药也。其味极苦,谓之大苦。”俞樾《群经评议》:“诗人盖托物以见意,苓之言怜也,苦之言苦也。”一说为莲。旧注或谓此苓为甘草。
首阳: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南,即雷首山。
为(wěi)言:即“伪言”,谎话。为,通“伪”。
苟亦无信:不要轻信。苟,诚,确实。
舍旃(zhān):放弃它吧。舍,放弃;旃,“之焉”的合声。
无然:不要以为然。然,是。
胡:何,什么。
苦:即所谓的苦菜,野生可食。
无与:不要理会。与,许可,赞许。
葑(fēng):即芜菁,又叫蔓菁,大头菜之类的蔬菜。
从:听从。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9-241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41-143
关于此诗的本意,历代一般论家都说是讽刺晋献公的。《毛诗序》称:“《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进一步申述其旨。吴氏这一推断,虽无信史可征,但不为无据,姑录以备考。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9-241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41-143
这是一首劝诫世人不要听信谗言的诗歌。此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此诗三章,先后告诫人们对待谣言要有三种态度“无信”、“无与”、“无从”。“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意思是说,首先要认识到它不可信,其次要不参与传播,第三要不能听信折磨自己。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复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要舍弃它们,不要信以为真,因为这世道很复杂,人心不古比比皆是,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之事不绝如缕。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