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参考资料: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3、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参考资料: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3、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 《东平路中遇大水》
- 《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此公昔任白马尉,今寄住滑台)》
- 《又送族侄式颜》
-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名句赏析》
-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名句赏析》
-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名句赏析》
-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名句赏析》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名句赏析》
-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名句赏析》
-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名句赏析》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名句赏析》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名句赏析》
-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名句赏析》
-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名句赏析》
-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名句赏析》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名句赏析》
-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名句赏析》
-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名句赏析》
-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名句赏析》
-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名句赏析》
-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名句赏析》
-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名句赏析》
-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名句赏析》
-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名句赏析》
-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名句赏析》
-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名句赏析》
-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名句赏析》
-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名句赏析》
-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名句赏析》
-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名句赏析》
-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名句赏析》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名句赏析》
-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名句赏析》
-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名句赏析》
- 《重阳》
- 《送桂阳孝廉》
- 《田家春望》
- 《塞上》
- 《秋日作》
-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 《塞下曲(贺兰作)》
- 《送田少府贬苍梧》
- 《宋中十首》
- 《见薛大臂鹰作(一作李白)》
- 《别冯判官》
- 《酬马八效古见赠》
- 《相和歌辞。秋胡行》
- 《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
- 《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
- 《辟阳城》
- 《九曲词三首》
- 《三君咏。狄梁公(仁杰)》
- 《赠别沈四逸人》
- 《送韩九》
- 《别耿都尉》
-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 《宋中别李八》
-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 《送萧十八与房侍御回还》
- 《河西送李十七》
-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 《奉酬睢阳李太守》
-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
- 《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
-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 《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
- 《闲居》
- 《别刘大校书》
- 《宋中别司功叔,各赋一物得商丘》
- 《送裴别将之安西》
- 《题尉迟将军新庙》
- 《九日酬颜少府》
-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 《送别》
- 《赠别晋三处士》
- 《古歌行》
-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
- 《哭裴少府》
- 《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
-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 《送蔡山人》
- 《题李别驾壁》
- 《渔父歌》
- 《部落曲》
- 《赠杜二拾遗》
-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 《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
- 《送蔡十二之海上(时在卫中)》
- 《别韦兵曹》
- 《独孤判官部送兵》
- 《别从甥万盈》
- 《别崔少府》
- 《广陵别郑处士》
- 《别孙訢》
-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 《赠别褚山人》
- 《别王八》
- 《送崔功曹赴越》
- 《送张瑶贬五谿尉》
- 《别韦五》
- 《画马篇(同诸公宴睢阳李太守,各赋一物)》
- 《咏马鞭》
- 《途中寄徐录事(比以王书见赠)》
- 《酬卫八雪中见寄》
- 《别王彻》
- 《涟上别王秀才》
-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 《酬庞十兵曹》
-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 《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见赠之作》
- 《答侯少府》
-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 《酬司空璲少府》
- 《酬李少府》
- 《酬裴秀才》
- 《酬陆少府》
-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 《过卢明府有赠》
-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 《寄孟五少府》
- 《苦雨寄房四昆季》
- 《钜鹿赠李少府》
-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
- 《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簿》
- 《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 《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
-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 《宴韦司户山亭院》
- 《送崔录事赴宣城》
- 《别张少府》
-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 《同群公秋登琴台》
- 《同群公出猎海上》
- 《同群公题中山寺》
-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 《同韩四、薛三东亭玩月》
- 《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
-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
- 《宓公琴台诗三首》
-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 《登广陵栖灵寺塔》
- 《涟上题樊氏水亭》
- 《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 《三君咏。魏郑公(徵)》
- 《三君咏。郭代公(元振)》
- 《宋中遇陈二》
-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
-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 《遇冲和先生》
- 《鲁西至东平》
- 《东平路作三首》
- 《苦雪四首》
- 《赠任华》
- 《奉寄平原颜太守》
- 《饯故人》
- 《双六头赋送李参军》
- 《在哥舒大夫幕下请辞退托兴奉诗》
- 《自武威赴临洮谒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
- 《奉赠贺郎诗一首》
- 《杂曲歌辞 蓟门行五首 其一》
-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庐兼有人伦)》
-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 《三君咏 其一 魏郑公》
- 《送兵到蓟北》
-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
- 《封丘作》
-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
- 《淇上别业》
- 《宴郭校书,因之有别》
-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
-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
-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 《秦中送李九赴越》
-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之作》
-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
-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 《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 《信安王幕府诗》
-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 《同敬八卢五汎河间清河》
- 《送蔡十二之海上》
- 《同李司仓早春宴睢阳东亭》
- 《东平留赠狄司马》
- 《赴彭州山行之作》
- 《送杨山人归嵩阳》
-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 《醉后赠张九旭》
- 《送郑侍御谪闽中》
- 《咏史》
- 《寄宿田家》
- 《古大梁行》
- 《燕歌行》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听张立本女吟》
- 《人日寄杜二拾遗》
- 《李云南征蛮诗》
- 《别董大二首·其二》
- 《苦雪四首·其四》
- 《封丘作》
- 《除夜作》
- 《邯郸少年行》
-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 《金城北楼》
- 《登百丈峰二首》
- 《夜别韦司士》
- 《登陇》
-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 《别董大二首·其一》
- 《送董判官》
- 《别韦参军》
- 《别董大二首》
- 《入昌松东界山行》
- 《自蓟北归》
- 《效古赠崔二》
- 《蓟中作》
- 《塞下曲》
-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 《营州歌》
- 《塞上听吹笛》
-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哭单父梁九少府》
-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 《送魏八》
-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 《送浑将军出塞》
- 《送蹇秀才赴临洮》
-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李侍御赴安西》
- 《赠别王十七管记》
- 《宋中送族侄式颜》
- 《苦雪四首·其一》
- 《苦雪四首·其二》
- 《苦雪四首·其三》
-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
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
3、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