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参考资料: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6-27
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参考资料:1、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6-27
宝剑是杀敌的武器,古人把它看作建功立业的象征。临别时诗人把宝剑送给即将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诗的前一二句“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是一个衬垫,写诗人有一把价值千金的宝剑,想给它挑选一个配得上佩带它的主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个可以期许的人。诗人借宝剑来写人:写王无竞的才能,也写他们之间的友情。好马需要名将骑,好剑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才有资格佩带。
三四句“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写友人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诗人把宝剑赠送给友人。聊表惜别之情,为宝剑有幸找到一个合适的主人。借宝剑的千金之贵,写出王无竞的非凡之才;借平生的无限珍惜,突出相互之间的友情之深。从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也表明两者之间志趣相投的知己。
前四句写赠物,后四句转写赠言。五六两句“”是勉励的话,写一般的花草树木都喜欢在春天里争芳斗艳,只有高高山峰的孤松,在一年将尽的冬季,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更显出它那顽强的性格和高尚的节操。孔夫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孤松宜晚岁”一句似从此化出,勉励友人要像绝顶孤松那样傲霜斗雪,常绿不凋,在后半生保持顽强性格和高尚情操,不要像一般草木那样,只能争艳于春暖时节,一遇风霜严寒,便枯萎凋谢。
“晚岁”,一年将尽,也暗含着大器晚成的意思,用双关的语意鼓励对方。里面也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不要因眼前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当象“岁寒不凋”的孤松那样经得起风霜的考验。这里巧妙地用了“众木”和“孤松”的比喻是寓有深意的。众木喜欢春天的芳华,孤松却傲岸不屈,晚岁在与冰雪抗争中显出铮铮铁骨。“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风至,只见青松不见花。”对比之下,孤松的品格与节操的美就更加突出。诗人以这样的比喻来赞扬王无竞,显得更加形象、有力。这两句对比强烈,在赞赏和勉励的同时,对一般小人给予了极大的鄙视和无情的鞭挞,语意含蓄,韵味深广。
最后两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写出友人不公平待遇已事实,但切不可就此消沉下去,应当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莫到满头白发之时而空悲感伤。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受到不公的待遇而愤慨的,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更主要的是劝勉和鼓励友人振奋精神,努力奋斗。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安慰劝勉友人,虽然生不逢时,也不要空老岁月,虚度年华。全诗慷慨深沉,悲壮苍凉,体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奋发有为的精神。
- 《感遇·之卅一》
-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名句赏析》
-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名句赏析》
-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名句赏析》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名句赏析》
- 《独舞纷如雪,孤飞暧似云名句赏析》
-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名句赏析》
-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忆作以示之》
-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 《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
-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 《卧病家园》
- 《遂州南江别乡曲故人》
-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
- 《送梁李二明府》
- 《送客》
- 《鸳鸯篇》
-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
- 《座右铭》
- 《南山家园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凉独坐思远率成十韵》
- 《月夜有怀》
- 《宴胡楚真禁所》
- 《彩树歌》
-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 《感遇诗三十八首》
- 《春日登金华观》
- 《山水粉图》
- 《古意题徐令壁》
- 《上元夜效小庾体(见《岁时杂咏》)》
-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 《赠严仓曹乞推命录》
-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
- 《夏日游晖上人房》
- 《春台引》
- 《送别出塞》
-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
- 《宿襄河驿浦》
-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 《登泽州城北楼宴》
- 《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
- 《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
- 《落第西还别魏四懔》
- 《群公集毕氏林亭》
- 《洛城观酺应制》
-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
- 《晦日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见《岁时杂咏》)》
-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酬晖上人独坐山亭有赠》
- 《东征答朝臣相送》
- 《题李三书斋(崇嗣)》
- 《送殷大入蜀》
-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
- 《庆云章》
- 《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见《岁时杂咏》)》
-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 《感遇·之卅五》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五》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八》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四》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五》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九》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三》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四》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五》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七》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九》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三十八》
- 《感遇·之卅六》
- 《感遇·之卅七》
- 《感遇·之卅八》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二 燕昭王》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三 乐生》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四 燕太子》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五 田光先生》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之六 邹衍》
- 《赠赵六贞固》
- 《题李三书斋 崇嗣》
- 《送魏兵曹使隽州得登字》
- 《喜遇冀侍御●【左王右圭】崔司议泰之二使》
- 《晦日宴高氏林亭》
- 《晦日重宴高氏林亭》
- 《上元夜效小庾体》
- 《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 )礼抚事述怀应制》
-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已》
- 《古意题徐令壁(一作题著作令壁)》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
- 《合州津口别舍弟至东阳峡,步趁不及,眷然有》
- 《东征答朝臣》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四》
- 《赠乔侍郎》
- 《感遇·之十一》
- 《感遇·之十二》
- 《感遇·之十三》
- 《感遇·之十四》
- 《感遇·之十五》
- 《感遇·之十六》
- 《感遇·之十七》
- 《感遇·之十八》
-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 《送东莱学士无竞》
- 《感遇·之一》
- 《感遇·之三》
- 《感遇·之四》
- 《感遇·之五》
- 《感遇·之六》
- 《感遇·之七》
- 《感遇·之八》
- 《感遇·之九》
- 《感遇·之十》
- 《赠赵六贞固二首》
- 《答韩使同在边》
-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 《答洛阳主人》
- 《观荆玉篇》
- 《西还至散关答乔补阙知之》
-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二十八》
- 《庆云章》
- 《感遇·之十九》
- 《感遇·之二十》
- 《感遇·之廿一》
- 《感遇·之廿二》
- 《感遇·之廿三》
- 《感遇·之廿四》
- 《感遇·之廿五》
- 《感遇·之廿六》
- 《感遇·之廿七》
- 《感遇·之廿八》
- 《感遇·之廿九》
- 《感遇·之三十》
- 《感遇·卅二》
- 《感遇·之卅三》
- 《感遇·之卅四》
- 《庆云章》
- 《彩树歌》
-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 《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
-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二》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 《登幽州台歌》
- 《白帝城怀古》
- 《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
- 《晚次乐乡县》
- 《燕昭王》
-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 《岘山怀古》
-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 《度荆门望楚》
-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 《送魏大从军》
-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
译文
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
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
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注释
东莱(lái):西汉郡名,治所在今山东掖县。
学士:官名,是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
无竞:王无竞,字仲烈,东莱人。性情刚烈耿直,不肯奉迎权贵,仕途坎坷,屡遭贬谪。
未许人:没有答应送给别人。未:没有。许:应允,认可,答应。
怀君:想念您。怀:想到,想念。君: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结交亲:结交亲密。
晚岁:一年将尽的时侯。
芳春:春天,春季。
已矣:算了吧。
将何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无:通毋、勿。
白发新:新添白发。
参考资料:
1、张学文 .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6-27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同罗、仆固叛乱,王无竞与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出陇坻,经张掖河,驻同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此酬别诗作于陈子昂为挚友王无竞送行,以千金宝剑相赠之时。
参考资料:
1、林超民主编.智慧的明灯:中华文化名人:隋唐五代.晨光出版社,1999年05月第1版:83
宝剑是杀敌的武器,古人把它看作建功立业的象征。临别时诗人把宝剑送给即将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友人的鼓励与期望。诗的前一二句“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是一个衬垫,写诗人有一把价值千金的宝剑,想给它挑选一个配得上佩带它的主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个可以期许的人。诗人借宝剑来写人:写王无竞的才能,也写他们之间的友情。好马需要名将骑,好剑也需要有才能的人才有资格佩带。
三四句“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写友人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诗人把宝剑赠送给友人。聊表惜别之情,为宝剑有幸找到一个合适的主人。借宝剑的千金之贵,写出王无竞的非凡之才;借平生的无限珍惜,突出相互之间的友情之深。从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也表明两者之间志趣相投的知己。
前四句写赠物,后四句转写赠言。五六两句“”是勉励的话,写一般的花草树木都喜欢在春天里争芳斗艳,只有高高山峰的孤松,在一年将尽的冬季,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更显出它那顽强的性格和高尚的节操。孔夫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孤松宜晚岁”一句似从此化出,勉励友人要像绝顶孤松那样傲霜斗雪,常绿不凋,在后半生保持顽强性格和高尚情操,不要像一般草木那样,只能争艳于春暖时节,一遇风霜严寒,便枯萎凋谢。
“晚岁”,一年将尽,也暗含着大器晚成的意思,用双关的语意鼓励对方。里面也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不要因眼前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当象“岁寒不凋”的孤松那样经得起风霜的考验。这里巧妙地用了“众木”和“孤松”的比喻是寓有深意的。众木喜欢春天的芳华,孤松却傲岸不屈,晚岁在与冰雪抗争中显出铮铮铁骨。“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风至,只见青松不见花。”对比之下,孤松的品格与节操的美就更加突出。诗人以这样的比喻来赞扬王无竞,显得更加形象、有力。这两句对比强烈,在赞赏和勉励的同时,对一般小人给予了极大的鄙视和无情的鞭挞,语意含蓄,韵味深广。
最后两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写出友人不公平待遇已事实,但切不可就此消沉下去,应当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年华,莫到满头白发之时而空悲感伤。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受到不公的待遇而愤慨的,但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上,更主要的是劝勉和鼓励友人振奋精神,努力奋斗。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安慰劝勉友人,虽然生不逢时,也不要空老岁月,虚度年华。全诗慷慨深沉,悲壮苍凉,体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奋发有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