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参考资料: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2、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3、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参考资料: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2、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3、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水》中写到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骑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 《秋思》
- 《敦煌太守后庭歌》
-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 《感遇》
-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 《林卧》
-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 《春兴戏题赠李侯》
-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 《渔父》
- 《司马相如琴台》
-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 《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
- 《赴北庭度陇思家》
- 《题观楼》
-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 《醉戏窦子美人》
-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 《送襄州任别驾》
- 《轮台即事》
- 《先主武侯庙》
- 《缑山西峰草堂作》
-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 《送祁乐归河东》
-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
- 《相和歌辞。长门怨》
-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 《范公丛竹歌》
-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得江字。一作充使)》
- 《韦员外家花树歌》
- 《赠酒泉韩太守》
-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 《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 《澧头送蒋侯》
-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 《岁暮碛外寄元撝》
- 《丘中春卧寄王子》
- 《南楼送卫凭(得归字)》
- 《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 《江上春叹》
- 《还东山洛上作》
-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 《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
- 《送人归江宁》
- 《喜韩樽相过》
- 《严君平卜肆》
- 《张仪楼》
- 《石犀》
- 《杨雄草玄台》
- 《江上阻风雨》
-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 《精卫》
-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 《北庭作》
- 《题虢州西楼》
-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
- 《喜华阴王少府使到南池宴集》
- 《郡斋平望江山》
- 《与鄠县群官泛渼陂》
- 《题井陉双谿李道士所居》
-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 《佐郡思旧游》
-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 《西掖省即事》
-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 《日没贺延碛作》
- 《题梁锽城中高居》
- 《戏题关门》
- 《春光戏题赠李侯》
- 《沣头送蒋侯》
- 《句》
- 《雪后与群公过慈》
-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
- 《终南东溪中作》
-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其四》
-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 《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 《骊姬墓下作》
-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 《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
-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 《与高适薛据慈恩寺浮图》
- 《东归发犍为至泥溪舟中作》
- 《行军诗二首 其二》
-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 《燉煌太守后庭歌》
- 《送魏升卿》
-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 《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
-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
-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
-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
- 《鼓吹曲辞 其四》
-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得蝉字)》
- 《升仙桥》
- 《晚发五渡》
- 《送颜评事入京》
-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 《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 《鼓吹曲辞 其六》
- 《送蜀郡李掾》
- 《杨固店》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 《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谢》
-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 《奉送贾侍御使江外》
-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 《送柳录事赴梁州》
-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
- 《送郑少府赴滏阳》
- 《河西春暮忆秦中》
- 《送裴侍御赴》
-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 《送杨瑗》
- 《楚夕旅泊古兴》
- 《送怀州吴别驾》
- 《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
-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 《送李明府赴睦州,便拜觐太夫人》
-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得阳字)》
- 《郊行寄杜位》
-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 《送李司谏归京(得长字)》
- 《醉后戏与赵歌儿》
-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 《送颜少府投郑陈州》
- 《叹白发》
- 《送江陵黎少府》
-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 《原头送范侍御(得山字)》
-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 《送楚丘曲少府赴官》
-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
-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同好)》
-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得寒字)》
- 《郡斋南池招杨辚》
- 《送周子落第游荆南》
- 《送卢郎中除杭州赴任》
- 《巴南舟中夜市》
- 《寻阳七郎中宅即事》
- 《衙郡守还》
-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
- 《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
- 《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得低字)》
- 《题山寺僧房》
-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得人字)》
- 《题新乡王釜厅壁》
-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 《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
- 《赴犍为经龙阁道》
-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
-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 《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
-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
-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
-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 《寄青城龙谿奂道人》
-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
-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 《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 《文公讲堂》
-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
- 《苗侍中挽歌二首》
-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 《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得时字)》
-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 《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
-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
-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名句赏析》
-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名句赏析》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名句赏析》
-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名句赏析》
-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名句赏析》
-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名句赏析》
-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名句赏析》
-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名句赏析》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名句赏析》
-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名句赏析》
-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名句赏析》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名句赏析》
-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名句赏析》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名句赏析》
-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名句赏析》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名句赏析》
-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名句赏析》
-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名句赏析》
-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名句赏析》
-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名句赏析》
-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名句赏析》
-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名句赏析》
-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名句赏析》
-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名句赏析》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名句赏析》
-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名句赏析》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名句赏析》
-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名句赏析》
-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名句赏析》
-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名句赏析》
-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名句赏析》
-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名句赏析》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名句赏析》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名句赏析》
-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名句赏析》
-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名句赏析》
-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名句赏析》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名句赏析》
-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名句赏析》
-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名句赏析》
-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名句赏析》
-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名句赏析》
-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名句赏析》
-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名句赏析》
-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名句赏析》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名句赏析》
-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名句赏析》
-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名句赏析》
-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名句赏析》
-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名句赏析》
-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名句赏析》
-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名句赏析》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名句赏析》
-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名句赏析》
-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名句赏析》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名句赏析》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名句赏析》
-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名句赏析》
-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名句赏析》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名句赏析》
-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名句赏析》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名句赏析》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名句赏析》
-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名句赏析》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名句赏析》
-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名句赏析》
-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名句赏析》
-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名句赏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江行遇梅花之作》
-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 《晦日陪侍御泛北池》
- 《虢州卧疾,喜刘判官相过水亭》
-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 《送任郎中出守明州》
- 《临洮客舍留别祁四》
-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
- 《送张升卿宰新滏》
- 《送陈子归陆浑别业》
-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得寒字)》
- 《夏初醴泉南楼送太康颜少府》
- 《送严诜擢第归蜀》
-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 《送张都尉东归》
-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 《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
-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
-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即太尉光弼弟)》
- 《送扬州王司马》
-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 《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
- 《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 《汉上题韦氏庄》
- 《陪使君早春东郊游眺(得春字)》
- 《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 《送永寿王赞府径》
-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
- 《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
- 《初至犍为作》
-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 《送崔主簿赴夏阳》
- 《省中即事》
-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 《经陇头分水》
- 《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 《成王挽歌》
-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 《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得长字)》
-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
- 《送王七录事赴虢州》
- 《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
-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眼公不下此堂十五年矣)》
-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 《送赵侍御归上都》
-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 《终南东谿中作》
-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
- 《寄韩樽》
- 《送薛弁归河东》
-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 《送李郎尉武康》
-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
- 《南溪别业》
- 《阻戎泸间群盗》
-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 《石上藤(得上字)》
-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 《送郭乂杂言》
-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 《感遇》
-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 《送费子归武昌》
-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 《太白胡僧歌》
- 《题苜蓿峰寄家人》
- 《火山云歌送别》
-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 《登总持阁》
- 《邯郸客舍歌》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早上五盘岭》
-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 《高冠谷口招郑鄠》
- 《西亭子送李司马》
- 《冬夕》
-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 《寄左省杜拾遗》
-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逢入京使》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玉门关盖将军歌》
-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 《裴将军宅芦管歌》
- 《经火山》
- 《春梦》
- 《凯歌六首》
-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 《寄宇文判官》
-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 《戏问花门酒家翁》
- 《山房春事二首》
- 《登凉州尹台寺》
- 《送人赴安西》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 《登古邺城》
- 《登嘉州凌云寺作》
-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 《送崔子还京》
-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 《暮秋山行》
-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 《优钵罗花歌》
- 《蜀葵花歌》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 《赵将军歌》
- 《过燕支寄杜位》
- 《过碛》
- 《首秋轮台》
- 《胡歌》
-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 《宿铁关西馆》
- 《碛中作》
- 《灭胡曲》
- 《银山碛西馆》
-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 《送杨瑗尉南海》
-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 《送杨子》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释
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名未详。判官,节度使佐吏。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
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
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沙碛:指沙漠、戈壁。
终朝:从早到晚。
奉:接受并执行。
塞垣:边关城墙。
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赖:依靠。
离忧:别离之忧。
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
修:长。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
2、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3、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即为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水》中写到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骑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