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参
-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 《秋思》
- 《敦煌太守后庭歌》
-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 《感遇》
-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 《林卧》
-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 《春兴戏题赠李侯》
- 《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
- 《渔父》
- 《司马相如琴台》
-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 《题三会寺苍颉造字台》
- 《赴北庭度陇思家》
- 《题观楼》
-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 《醉戏窦子美人》
-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 《送襄州任别驾》
- 《轮台即事》
- 《先主武侯庙》
- 《缑山西峰草堂作》
-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 《送祁乐归河东》
-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
- 《相和歌辞。长门怨》
-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 《范公丛竹歌》
-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得江字。一作充使)》
- 《韦员外家花树歌》
- 《赠酒泉韩太守》
-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 《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 《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 《澧头送蒋侯》
-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 《岁暮碛外寄元撝》
- 《丘中春卧寄王子》
- 《南楼送卫凭(得归字)》
- 《送滕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 《江上春叹》
- 《还东山洛上作》
-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
- 《西河郡太原守张夫人挽歌》
- 《送人归江宁》
- 《喜韩樽相过》
- 《严君平卜肆》
- 《张仪楼》
- 《石犀》
- 《杨雄草玄台》
- 《江上阻风雨》
-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 《精卫》
- 《送裴校书从大夫淄川觐省》
- 《携琴酒寻阎防崇济寺所居僧院(得浓字)》
- 《北庭作》
- 《题虢州西楼》
- 《稠桑驿喜逢严河南中丞便别(得时字)》
-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
- 《喜华阴王少府使到南池宴集》
- 《郡斋平望江山》
- 《与鄠县群官泛渼陂》
- 《题井陉双谿李道士所居》
-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 《佐郡思旧游》
-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 《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
-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 《西掖省即事》
-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 《日没贺延碛作》
- 《题梁锽城中高居》
- 《戏题关门》
- 《春光戏题赠李侯》
- 《沣头送蒋侯》
- 《句》
- 《雪后与群公过慈》
-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
- 《终南东溪中作》
-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
-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其四》
-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 《题井陉双溪李道士所居》
- 《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 《骊姬墓下作》
-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 《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
-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 《与高适薛据慈恩寺浮图》
- 《东归发犍为至泥溪舟中作》
- 《行军诗二首 其二》
- 《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
-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 《燉煌太守后庭歌》
- 《送魏升卿》
-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 《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
-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
-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
-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
- 《鼓吹曲辞 其四》
- 《送永寿王赞府径归县(得蝉字)》
- 《升仙桥》
- 《晚发五渡》
- 《送颜评事入京》
- 《入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 《出关经华岳寺,访法华云公》
-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 《梁州对雨怀麹二秀才,便呈麹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 《鼓吹曲辞 其六》
- 《送蜀郡李掾》
- 《杨固店》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 《尚书念旧,垂赐袍衣,率题绝句献上,以申感谢》
-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
- 《奉送贾侍御使江外》
- 《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丞》
- 《送柳录事赴梁州》
-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
- 《送郑少府赴滏阳》
- 《河西春暮忆秦中》
- 《送裴侍御赴》
- 《浐水东店送唐子归嵩阳》
-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 《送杨瑗》
- 《楚夕旅泊古兴》
- 《送怀州吴别驾》
- 《怀叶县关操、姚旷、韩涉、李叔齐》
-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 《送李明府赴睦州,便拜觐太夫人》
- 《送裴侍御赴岁入京(得阳字)》
- 《郊行寄杜位》
- 《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
-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得阳字)》
- 《送李司谏归京(得长字)》
- 《醉后戏与赵歌儿》
-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
-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 《送李卿,赋得孤岛石(得离字)》
-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
- 《送颜少府投郑陈州》
- 《叹白发》
- 《送江陵黎少府》
-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 《原头送范侍御(得山字)》
-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制举西上)》
- 《送楚丘曲少府赴官》
-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
-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同好)》
-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得寒字)》
- 《郡斋南池招杨辚》
- 《送周子落第游荆南》
- 《送卢郎中除杭州赴任》
- 《巴南舟中夜市》
- 《寻阳七郎中宅即事》
- 《衙郡守还》
-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
- 《送刘郎将归河东(同用边字)》
- 《水亭送刘颙使还归节度(得低字)》
- 《题山寺僧房》
- 《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得人字)》
- 《题新乡王釜厅壁》
- 《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
-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 《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
- 《赴犍为经龙阁道》
- 《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一作卢纶诗)》
-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 《咏郡斋壁画片云(得归字)》
-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归华阴(得留字)》
-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 《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
-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
-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
- 《奉和杜相公初发京城作》
- 《寄青城龙谿奂道人》
-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充使赴武威,便寄崔员外》
-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 《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
-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 《文公讲堂》
-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
- 《苗侍中挽歌二首》
-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
- 《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得时字)》
-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 《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
-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
-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名句赏析》
-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名句赏析》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名句赏析》
-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名句赏析》
-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名句赏析》
-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名句赏析》
-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名句赏析》
-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名句赏析》
-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名句赏析》
-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名句赏析》
-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名句赏析》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名句赏析》
-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名句赏析》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名句赏析》
-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名句赏析》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名句赏析》
-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名句赏析》
-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名句赏析》
-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名句赏析》
-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名句赏析》
-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名句赏析》
-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名句赏析》
-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名句赏析》
-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名句赏析》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名句赏析》
-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名句赏析》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名句赏析》
-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名句赏析》
-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名句赏析》
-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名句赏析》
-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名句赏析》
-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名句赏析》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名句赏析》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名句赏析》
-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名句赏析》
-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名句赏析》
-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名句赏析》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名句赏析》
-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名句赏析》
-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名句赏析》
-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名句赏析》
-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名句赏析》
-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名句赏析》
-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名句赏析》
-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名句赏析》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名句赏析》
-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名句赏析》
-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名句赏析》
-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名句赏析》
-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名句赏析》
-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名句赏析》
-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名句赏析》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名句赏析》
-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名句赏析》
-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名句赏析》
-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名句赏析》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名句赏析》
-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名句赏析》
-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名句赏析》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名句赏析》
-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名句赏析》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名句赏析》
-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名句赏析》
-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名句赏析》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名句赏析》
-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名句赏析》
-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名句赏析》
-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名句赏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江行遇梅花之作》
-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 《晦日陪侍御泛北池》
- 《虢州卧疾,喜刘判官相过水亭》
-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得来字)》
- 《送王伯伦应制授正字归》
- 《送任郎中出守明州》
- 《临洮客舍留别祁四》
- 《送弘文李校书往汉南拜亲》
-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
- 《送张升卿宰新滏》
- 《送陈子归陆浑别业》
- 《醴泉东谿送程皓、元镜微入蜀(得寒字)》
- 《夏初醴泉南楼送太康颜少府》
- 《送严诜擢第归蜀》
-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 《送张都尉东归》
-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 《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
- 《赵少尹南亭送郑侍御归东台(得长字)》
- 《送许员外江外置常平仓》
- 《送江陵泉少府赴任,便呈卫荆州》
-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节度使(即太尉光弼弟)》
- 《送扬州王司马》
-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 《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台省知己》
- 《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 《汉上题韦氏庄》
- 《陪使君早春东郊游眺(得春字)》
- 《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 《送永寿王赞府径》
-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
- 《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
- 《初至犍为作》
-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 《送崔主簿赴夏阳》
- 《省中即事》
-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
- 《经陇头分水》
- 《春日醴泉杜明府承恩五品宴席上赋诗》
- 《成王挽歌》
-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 《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得长字)》
- 《行军雪后月夜宴王卿家》
- 《送王七录事赴虢州》
- 《故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二首》
-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眼公不下此堂十五年矣)》
-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
- 《送赵侍御归上都》
-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 《终南东谿中作》
- 《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得归字)》
- 《寄韩樽》
- 《送薛弁归河东》
-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 《送李郎尉武康》
-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得苗字)》
- 《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
- 《南溪别业》
- 《阻戎泸间群盗》
-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
-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 《石上藤(得上字)》
- 《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晖上人即事》
- 《送郭乂杂言》
-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 《感遇》
-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 《送费子归武昌》
- 《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 《太白胡僧歌》
- 《题苜蓿峰寄家人》
- 《火山云歌送别》
-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 《登总持阁》
- 《邯郸客舍歌》
-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早上五盘岭》
- 《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见呈》
- 《高冠谷口招郑鄠》
- 《西亭子送李司马》
- 《冬夕》
-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
- 《寄左省杜拾遗》
-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逢入京使》
-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玉门关盖将军歌》
-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 《裴将军宅芦管歌》
- 《经火山》
- 《春梦》
- 《凯歌六首》
-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 《寄宇文判官》
-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 《戏问花门酒家翁》
- 《山房春事二首》
- 《登凉州尹台寺》
- 《送人赴安西》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 《登古邺城》
- 《登嘉州凌云寺作》
-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 《送崔子还京》
-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 《暮秋山行》
-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 《优钵罗花歌》
- 《蜀葵花歌》
-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 《赵将军歌》
- 《过燕支寄杜位》
- 《过碛》
- 《首秋轮台》
- 《胡歌》
-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 《宿铁关西馆》
- 《碛中作》
- 《灭胡曲》
- 《银山碛西馆》
-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 《送杨瑗尉南海》
-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
-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 《送杨子》
诗歌文学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边塞诗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以边塞诗为主,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像《火山云歌送别》以及《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山水诗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风格转变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家世背景
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
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他早期的作品淡远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仕宦生涯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教子
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墓中账单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馆”之称。而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独特的罩在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伴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可能是古代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试想,在边塞的风雪大漠中,年轻的诗人岑参也是一位意气风发、胸怀壮志的青年,他征战驰骋在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飞马而来,在驿站稍事休整,备足粮草,又跨马匆匆而去。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
天宝末年,在驻节西州的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当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参。所以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岑参曾两度出塞,前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了大量的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诗人,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流派之一,以书写战争为主题,亦有歌咏塞外风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之作。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等。唐时,中央政权与欧亚各国及国内各民族之间有着广泛的往来,但也时常发生一些民族冲突,边塞战争频繁。这些历史现象对当时的生活影响较大,因此也成为很多诗人歌咏的题材。边塞诗作者结合壮丽辽阔的边疆景象,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反映征夫思妇的忧怨以及连续的荒凉艰苦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唐帝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边塞诗人的作品气势奔放,慷慨激昂,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边塞诗人深入表现边塞生活,不论从开拓诗歌的表现题材,还是艺术上的创新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唐边塞诗中的杰作,王之涣和崔颢等人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边塞诗人中成就最大的是高适、岑参,因而该诗派又称高岑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