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参考资料: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4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参考资料: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4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 《杂诗》
- 《丁寓田家有赠》
- 《过福禅师兰若》
- 《喜祖三至留宿》
- 《叹白发》
- 《登裴秀才迪小台》
- 《早朝》
-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 《崔兴宗写真咏》
- 《偶然作六首》
- 《辋川集。柳浪》
- 《听百舌鸟》
- 《新秦郡松树歌》
-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 《山中寄诸弟妹》
- 《杂曲歌辞。苦热行》
- 《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 《送杨少府贬郴州》
- 《哭褚司马》
- 《辋川闲居》
-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
- 《送张判官赴河西》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 《赠裴旻将军》
-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 《戏题辋川别业》
-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 《哭殷遥》
- 《赠裴迪》
- 《谒璿上人》
-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 《送熊九赴任安阳》
-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 《送方尊师归嵩山》
-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即事》
- 《辋川集。文杏馆》
- 《辋川集。孟城坳》
- 《游化感寺》
- 《田家》
- 《送孙二》
- 《淇上田园即事》
- 《华岳》
- 《赠房卢氏琯》
-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 《燕支行(时年二十一)》
- 《别弟妹二首(一作卢象诗)》
-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 《赠徐中书望终南山歌》
- 《辋川集。宫槐陌》
- 《句》
- 《寒食汜上作(一作途中口号)》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鸬鹚堰》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 《赠韦穆十八》
- 《雪中忆李楫》
- 《和尹谏议史馆山池》
- 《过太乙观贾生房》
- 《问寇校书双谿》
- 《赠李颀》
- 《纳凉》
- 《留别钱起》
-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
- 《归辋川作》
-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时为右补阙)》
-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 《辋川集。南垞》
- 《辋川集。北垞》
- 《辋川集。茱萸沜》
- 《送崔九兴宗游蜀》
- 《送严秀才还蜀》
- 《送平澹然判官》
-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 《晚春归思》
-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 《奉送六舅归陆浑》
- 《扶南曲歌词五首》
-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
-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
-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 《谒璿上人(并序)》
- 《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 《辋川集 华子冈》
- 《山中示弟》
- 《蓝田山石门精舍 ?》
- 《郑果州相过》
- 《辋川集。椒园》
-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其二》
-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
-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 《同庐拾遗过韦(一作章。非)给事东山别业二》
- 《登辨觉寺》
- 《双黄鹄歌送别》
- 《休假还旧业便使(一作卢象诗)》
- 《送崔兴宗》
- 《赠焦道士》
- 《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
-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 《济上四贤咏·成文学》
-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其四》
- 《送殷四葬(一作哭殷遥)》
- 《赠吴官》
- 《游悟真寺(一作王缙诗)》
-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 《别辋川别业》
- 《宋进马哀词》
- 《鱼山神女祠歌》
- 《瓜园诗(并序)?》
- 《山茱萸》
- 《送张道士归山》
- 《送封太守》
- 《青溪》
- 《送綦毋秘(一作校)书弃官还江东》
-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 《上张令公》
-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走笔成)》
- 《送贺遂员外外甥》
- 《青雀歌》
- 《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
- 《东谿玩月(一作王昌龄诗)》
-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等诸公》
-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 《济上四贤咏·崔录事》
-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
-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 《戏题示萧氏甥》
- 《早入荥阳界》
-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
- 《济州过赵叟家宴》
- 《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 《青雀歌(与卢象、崔兴宗、裴迪、弟缙同赋)》
-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
- 《赠祖三咏(济州官舍作)》
- 《赠刘蓝田》
-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 《济上四贤咏。郑霍二山人(一作寄崔郑二山人)》
-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 《丁宇田家有赠》
- 《送祢》
- 《瓜园诗》
- 《长生草》
- 《献始兴公》
- 《别綦毋潜》
- 《过崔驸马山池》
- 《迎神》
-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人》
- 《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 《鱼山神女祠歌。迎神》
- 《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
- 《凉州郊外游望(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
- 《送陆员外》
- 《送钱少府还蓝田》
-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四首》
- 《赠东岳焦炼师》
- 《春日上方即事》
- 《送高適弟耽归临淮作(坐上作)》
-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
- 《送神》
- 《送李睢阳(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
- 《相和歌辞。祠渔山神女歌。迎神》
-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 《同崔傅答贤弟》
- 《李陵咏》
- 《送李太守赴上洛》
-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
- 《丁田家有赠》
- 《齐州送祖三?》
- 《韦侍郎山居》
- 《济上四贤咏(三首。济州官舍作)》
-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次荆州时作)》
- 《与卢象集朱家》
- 《辋川集。金屑泉》
- 《凉州赛神(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名句赏析》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名句赏析》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赏析》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名句赏析》
-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名句赏析》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名句赏析》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名句赏析》
-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名句赏析》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名句赏析》
-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名句赏析》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名句赏析》
-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名句赏析》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名句赏析》
-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名句赏析》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名句赏析》
-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名句赏析》
-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名句赏析》
-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名句赏析》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名句赏析》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名句赏析》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名句赏析》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名句赏析》
-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名句赏析》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名句赏析》
-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名句赏析》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名句赏析》
-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名句赏析》
-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名句赏析》
-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名句赏析》
-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名句赏析》
-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名句赏析》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名句赏析》
-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名句赏析》
-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名句赏析》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名句赏析》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名句赏析》
-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名句赏析》
-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名句赏析》
-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名句赏析》
-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名句赏析》
-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名句赏析》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名句赏析》
-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名句赏析》
-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名句赏析》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名句赏析》
-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名句赏析》
-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名句赏析》
-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名句赏析》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名句赏析》
-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名句赏析》
-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名句赏析》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名句赏析》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名句赏析》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名句赏析》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名句赏析》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名句赏析》
-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名句赏析》
-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名句赏析》
-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名句赏析》
-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名句赏析》
-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名句赏析》
-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名句赏析》
-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名句赏析》
-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名句赏析》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名句赏析》
-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名句赏析》
-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名句赏析》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名句赏析》
-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名句赏析》
-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名句赏析》
-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名句赏析》
-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名句赏析》
-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名句赏析》
-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名句赏析》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名句赏析》
-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名句赏析》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名句赏析》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名句赏析》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名句赏析》
-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名句赏析》
-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名句赏析》
-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名句赏析》
-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名句赏析》
-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名句赏析》
-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名句赏析》
-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名句赏析》
-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名句赏析》
-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名句赏析》
-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名句赏析》
-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名句赏析》
-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名句赏析》
-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名句赏析》
-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名句赏析》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名句赏析》
- 《杂诗》
-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示裴迪》
- 《泛前陂》
- 《送张五諲归宣城》
- 《孟城坳》
- 《洛阳女儿行》
- 《赠祖三咏》
- 《休假还旧业便使》
- 《偶然作六首 其六》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其二》
-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 《送高适(一作道非)弟耽归临淮作》
- 《戏嘲史寰》
- 《辋川集。斤竹岭》
- 《从军行》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 《燕子龛禅师》
- 《赠裴迪》
- 《燕支行》
-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
- 《桃源行》
-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 《疑梦》
- 《故南阳夫人樊氏挽歌》
- 《临高台送黎拾遗》
- 《送丘为往唐州》
- 《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
- 《白鼋涡(杂言走笔)》
- 《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 《燕子龛禅师》
-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卢照邻)》
- 《灵云池送从弟》
- 《过李楫宅》
-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 《听宫莺》
-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
- 《留别丘为》
- 《送李员外贤郎》
- 《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
-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 《送孙秀才(《纪事》作王缙诗)》
- 《少年行四首》
- 《赠从弟司库员外絿》
- 《寄荆州张丞相》
-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白石滩》
- 《栾家濑》
-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西去亦对维门)》
- 《木兰柴》
- 《华子冈》
-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 《临湖亭》
- 《欹湖》
- 《登河北城楼作》
- 《酌酒与裴迪》
-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 《晓行巴峡》
- 《哭孟浩然》
- 《送刘司直赴安西》
- 《漆园》
- 《春园即事》
- 《送杨长史赴果州》
- 《渡河到清河作》
- 《寒食城东即事》
- 《阙题二首》
- 《观猎》
-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 《使至塞上》
- 《书事》
- 《待储光羲不至》
- 《饭覆釜山僧》
- 《夷门歌》
- 《画》
- 《赠刘蓝田(一作卢象诗)》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息夫人》
- 《题友人云母障子》
- 《红牡丹》
- 《清如玉壶冰》
- 《桃源行》
- 《洛阳女儿行》
- 《老将行》
- 《西施咏》
- 《过香积寺》
- 《青溪》
- 《竹里馆》
- 《送别》
- 《送梓州李使君》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送元二使安西》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鹿柴》
- 《归嵩山作》
- 《汉江临泛》
- 《山居秋暝》
-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杂诗三首·其二》
- 《相思》
- 《积雨辋川庄作》
- 《终南别业》
- 《渭川田家》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秋夜曲》
- 《酬张少府》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 《酬郭给事》
- 《终南山》
- 《渭川田家》
- 《冬夜书怀》
- 《伊州歌》
-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 《鸟鸣涧》
-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 《赠裴十迪》
- 《辋川别业》
- 《送张五归山》
- 《宿郑州》
- 《戏题盘石》
- 《春中田园作》
- 《不遇咏》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 《田园乐七首·其六》
- 《田园乐七首·其一》
- 《田园乐七首·其二》
- 《新晴野望》
- 《田园乐七首·其四》
- 《田园乐七首·其五》
- 《田园乐七首·其三》
- 《辛夷坞》
- 《田园乐七首·其七》
-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观别者》
- 《赋得秋日悬清光》
- 《早秋山中作》
- 《山中》
- 《秋夜独坐》
-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 《蓝田山石门精舍》
- 《杂诗三首》
- 《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 《过始皇墓》
- 《奉寄韦太守陟》
- 《答张五弟》
- 《送韦评事》
- 《出塞作》
- 《陇头吟》
- 《陇西行》
-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 《送康太守》
- 《送沈子归江东》
-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 《送友人南归》
- 《送邢桂州》
- 《齐州送祖三》
- 《送李判官赴东江》
- 《早春行》
- 《山居即事》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 《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
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