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归
您鬓发如雪,年事已高,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正值落花时节。我们举杯惜别,别后看明月朗照,千里同心。您像凤凰,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我似麇鹿,生性喜爱幽静的山林。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却只见幽暗的丛林笼罩着烟云。参考资料:1、张学文评著.离梦别魂历代送别诗词大观:长征出版社,2007.1:第344页2、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79页
您鬓发如雪,年事已高,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正值落花时节。我们举杯惜别,别后看明月朗照,千里同心。您像凤凰,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我似麇鹿,生性喜爱幽静的山林。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却只见幽暗的丛林笼罩着烟云。参考资料:1、张学文评著.离梦别魂历代送别诗词大观:长征出版社,2007.1:第344页2、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79页
首联切合题目,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友人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是一位皤然老叟。友人归去,取道水路,送行的地点是在浙江边,这两句各自构成一幅简单的画面,迎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颔联作为首联的补充,点明送别的时节和情景,暮春时节,群芳凋零。花落花飞,红消香断,诗人本已感慨丛生,更何况在此落花时节,友人要千里归去。与友人就此握别,何日重逢,能否再见,均未可卜,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只有这临别的一杯酒,也许能略壮行色,并可将恼人的离愁别绪冲淡些。对句即从眼前实景推开一层,虚写抒情,是劝慰朋友,也聊以自慰,不要为别离过分感伤,虽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皎洁的月光。语出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意。一二两联多系实写,故颈联纯从虚处着笔,避免了文情的板滞。这一联以两个精整的对句,写友人、也是自己的抱负和志趣。诗人送别的友人是谁,这位友人的性格节操以及千里归去的缘由,一二联均阚而未提,但从作者送别的深情厚谊,隐然可见这位朋友的高尚人格。这两句便点明友人此行是归隐山林,因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当在宋亡以后。上句以《庄子》中背负青天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来比友人放情江海作逍遥游。下句以山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两句既是赞友人,也是自喻。但是郑思肖系心家国,就在元兵已南下,南宋王朝濒临绝境之际,还以极大的义愤,叩阍上书太后、幼主(恭宗),激昂慷慨。所以他与友人此时的离世高蹈,决不是性喜山林,而是表现了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
尾联勒回,关合“送别”,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回眸凝望,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冥冥烟树深”,是写景,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这是诗中写景之句,富于象征性。它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
- 《重题多景楼》
- 《哀刘将军》
- 《湖上漫赋二首 其二》
- 《仙兴》
- 《闻陷虏宫女所问》
- 《题陶渊明集后》
- 《秋雨》
- 《逢故人》
- 《秋成》
- 《南望》
- 《匈奴》
- 《绝句十首 其一》
-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
- 《李伯时所画太一真人莲叶舟图》
- 《无名氏巡檐数修竹图》
- 《访隐者》
- 《春词》
- 《怀友》
- 《春日游承天寺》
- 《赠老王道人》
- 《书兰亭帖后》
- 《湖上漫赋二首 其一》
- 《绝句十首 其二》
- 《绝句十首 其三》
- 《绝句十首 其四》
- 《绝句十首 其五》
- 《绝句十首 其六》
- 《绝句十首 其七》
- 《绝句十首 其八》
- 《绝句十首 其九》
- 《绝句十首 其十》
- 《五忠咏 制置李公》
- 《五忠咏 丞相李公》
- 《五忠咏 察使姜公》
- 《五忠咏 都统王公》
- 《五忠咏 随驾内嫔某氏》
- 《寄同庚友》
- 《即事》
- 《小春花》
- 《己卯十一月朔又梦食梅花梦中作》
- 《醉乡十二首 其八》
- 《醉乡十二首 其九》
- 《春日偶成五绝 其一》
- 《春日偶成五绝 其二》
- 《春日偶成五绝 其三》
- 《春日偶成五绝 其四》
- 《春日偶成五绝 其五》
- 《六砺三首》
- 《六砺三首 其二》
- 《梅花》
- 《题明皇按乐图》
- 《元贼谋取日本二绝 其一》
- 《元贼谋取日本二绝 其二》
- 《题萧梅初旧所藏钱塘王畿图二首》
- 《题萧梅初旧所藏钱塘王畿图二首 其二》
- 《题竹叶间》
- 《自题墨竹》
- 《题郑子封书塾》
- 《闺怨》
- 《锦钱馀笑 其一》
- 《锦钱馀笑 其二》
- 《锦钱馀笑 其三》
- 《锦钱馀笑 其四》
- 《锦钱馀笑 其五》
- 《锦钱馀笑 其六》
- 《锦钱馀笑 其七》
- 《锦钱馀笑 其八》
- 《锦钱馀笑 其九》
- 《锦钱馀笑 其十》
- 《锦钱馀笑 其十一》
- 《锦钱馀笑 其十二》
- 《锦钱馀笑 其十三》
- 《锦钱馀笑 其十四》
- 《锦钱馀笑 其十五》
- 《锦钱馀笑 其十六》
- 《锦钱馀笑 其十七》
- 《锦钱馀笑 其十八》
- 《锦钱馀笑 其十九》
- 《锦钱馀笑 其二十》
- 《锦钱馀笑 其二十一》
- 《锦钱馀笑 其二十二》
- 《锦钱馀笑 其二十三》
- 《陷虏歌》
- 《狂歌》
- 《观颜鲁公帖》
- 《苦怀六首 其一》
- 《苦怀六首 其二》
- 《苦怀六首 其三》
- 《苦怀六首 其四》
- 《苦怀六首 其五》
- 《苦怀六首 其六》
- 《结交二首 其一》
- 《古诗三首 其二》
- 《古诗三首 其三》
- 《秋歌》
- 《春歌》
- 《琴女行》
- 《遇秋涧》
- 《雪中醉题》
- 《前雪歌》
- 《后雪歌》
- 《岁旦登万佛阁观雪》
- 《锦钱馀笑 其二十四》
- 《咏怀三首 其一》
- 《咏怀三首 其二》
- 《咏怀三首 其三》
- 《吴江垂虹雨后观荷》
- 《虎丘》
- 《寄萧梅初二首》
- 《寄萧梅初二首 其二》
- 《观雪》
- 《古诗三首 其一》
- 《结交二首 其二》
- 《隐居谣》
- 《醉乡十二首 其十一》
- 《醉乡十二首 其十二》
- 《德祐六年岁旦歌》
- 《苦雨》
- 《励志二首 其一》
- 《励志二首 其二》
- 《和文丞相六歌》
- 《和文丞相六歌 其二》
- 《和文丞相六歌 其三》
- 《和文丞相六歌 其四》
- 《和文丞相六歌 其五》
- 《和文丞相六歌 其六》
- 《咏怀二首 其一》
- 《咏怀二首 其二》
- 《续洗兵马》
- 《题拙作后》
- 《三砺》
- 《菊花歌》
- 《二唁诗 少保张公》
- 《辛巳夏七月》
- 《十七砺》
- 《昭君叹》
- 《十八砺》
- 《十九砺》
- 《大宋地理图歌》
- 《元鞑攻日本败北歌》
- 《二十砺五百字》
- 《醉乡十二首 其十》
- 《八砺三首 其一》
- 《八砺三首 其二》
- 《独游》
- 《十砺》
- 《十一砺四首 其一》
- 《十一砺四首 其二》
- 《十一砺四首 其三》
- 《十一砺四首 其四》
- 《忆梦哭歌》
- 《十三砺十首 其一》
- 《十三砺十首 其二》
- 《十三砺十首 其三》
- 《十三砺十首 其四》
- 《十三砺十首 其五》
- 《十三砺十首 其六》
- 《十三砺十首 其七》
- 《十三砺十首 其八》
- 《十三砺十首 其九》
- 《十三砺十首 其十》
- 《二唁诗 丞相陈公》
- 《醉乡箴》
- 《题画兰》
- 《句》
- 《爱竹歌》
- 《八砺三首》
- 《巴山橘中图》
- 《北望》
- 《毕卓瓮间图》
- 《避暑入古寺》
- 《卞和泣玉图》
- 《别故人》
- 《伯乐相马图》
- 《逋仙探梅图》
- 《补梦中所作》
- 《餐菊花歌》
- 《察使姜公》
- 《巢父洗耳图》
- 《车武子聚萤读书图》
- 《题多景楼》
- 《逢陈宜之》
- 《越州飞翼楼》
- 《书怀寄孟耐翁》
- 《山中闻鹤》
- 《游观音山怀乡僧贵月溪》
- 《送人之官》
- 《僧房夜坐》
- 《听琴》
- 《寄友人》
- 《火德》
- 《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其二》
- 《我生》
- 《黄帝洞庭张乐图》
- 《刘伶荷锸图》
- 《咏制置李公芾》
- 《秋胡子图》
- 《王粲覆棋图》
- 《韩昌黎祭鳄鱼图》
- 《孙楚枕流漱石图》
- 《伯牙绝弦图》
- 《吴隐之饮贪泉图》
- 《次韵》
- 《写愤四首 其三》
- 《列子窃鈇图》
- 《古时》
- 《久雨后郊外独行》
- 《次韵三首 其三》
- 《张天师飞升图》
- 《孙登长啸图》
- 《张骞乘槎图》
- 《老子度关图》
- 《李广射石虎图》
- 《荣启期三乐图》
- 《吕望垂钓图》
- 《严君平垂帘卖卜图》
- 《周处除三害图》
- 《孔明成都八阵图》
- 《孔明出师表图》
- 《王烈餐石髓图》
- 《四砺二首 其二》
- 《叶公画龙图》
- 《辛巳岁立春作》
- 《陶渊明对菊图》
- 《忆前辈二首 其一》
- 《中秋苦雨赵知微登天柱峰赏月图》
- 《西王母蟠桃宴图》
- 《汉高祖将韩信图》
- 《十五砺二首 其二》
- 《玉川长须赤脚图》
- 《偶成二首 其一》
- 《陶弘景三层楼听松风图》
- 《屈原餐菊图》
- 《桓伊三弄图》
- 《南柯蚁梦图》
- 《自题大义集后》
- 《写愤三首 其三》
- 《张志和渔父图》
- 《王衍举阿堵物图》
- 《宿半塘寺》
- 《飘零》
- 《对菊四首 其一》
- 《对菊四首 其三》
- 《王子猷看竹图》
- 《庾亮登南楼图》
- 《李太白砚靴图》
- 《杜子美骑驴图》
- 《周亚夫细柳营图》
- 《许由弃瓢图》
- 《湘灵鼓瑟图》
- 《醉乡十二首 其六》
- 《无题五首 其二》
- 《孟浩然归隐图》
- 《雁足》
- 《无题五首 其五》
- 《即事八首 其二》
- 《夷齐西山图》
- 《醉乡十二首 其一》
- 《一旦》
- 《写愤三首 其一》
- 《陆龟蒙茶灶笔床图》
- 《送僧游西湖归永嘉》
- 《张子房遇黄石公图》
- 《自挽》
- 《陆绩怀橘遗母图》
- 《送人之行在》
- 《春雪中作寄萧梅初》
- 《怀归》
- 《郊行即事四首 其二》
- 《郝隆晒腹书图》
- 《严子陵垂钓图》
- 《独钓》
- 《四砺二首》
- 《墨兰》
- 《崔护觅水图》
- 《西施捧心图》
-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名句赏析》
-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名句赏析》
-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名句赏析》
- 《二砺》
- 《寒菊》
-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 《德佑二年岁旦·其二》
- 《送友人归》
译文
您鬓发如雪,年事已高,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
正值落花时节。我们举杯惜别,别后看明月朗照,千里同心。
您像凤凰,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我似麇鹿,生性喜爱幽静的山林。
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却只见幽暗的丛林笼罩着烟云。
注释
1、雪满簪(zān):即满头白发。簪:古人用以绾结长发的物件。
2、浙江:水名,此指钱塘江。浔(xún):水边。
3、花落:指暮春时节。
4、凤凰:传说中鸟名,品性高洁。身宇宙:即凤举,意举止高尚。
5、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传统中神奇吉祥的物种。古人将麋鹿换角当作万物复苏、四季更替的标志,甚至还用糜鹿角来占卜凶吉。
6、冥冥:昏暗朦胧的样子。
参考资料:
1、张学文评著.离梦别魂 历代送别诗词大观:长征出版社,2007.1:第344页
2、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79页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在暮春的某一个傍晚,送别一位年事已高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别后,恐怕永无相见之日。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十分沉重和迷乱的心情。
参考资料:
1、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第1238页
2、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179页
首联切合题目,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友人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是一位皤然老叟。友人归去,取道水路,送行的地点是在浙江边,这两句各自构成一幅简单的画面,迎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颔联作为首联的补充,点明送别的时节和情景,暮春时节,群芳凋零。花落花飞,红消香断,诗人本已感慨丛生,更何况在此落花时节,友人要千里归去。与友人就此握别,何日重逢,能否再见,均未可卜,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只有这临别的一杯酒,也许能略壮行色,并可将恼人的离愁别绪冲淡些。对句即从眼前实景推开一层,虚写抒情,是劝慰朋友,也聊以自慰,不要为别离过分感伤,虽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皎洁的月光。语出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意。一二两联多系实写,故颈联纯从虚处着笔,避免了文情的板滞。这一联以两个精整的对句,写友人、也是自己的抱负和志趣。诗人送别的友人是谁,这位友人的性格节操以及千里归去的缘由,一二联均阚而未提,但从作者送别的深情厚谊,隐然可见这位朋友的高尚人格。这两句便点明友人此行是归隐山林,因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当在宋亡以后。上句以《庄子》中背负青天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来比友人放情江海作逍遥游。下句以山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两句既是赞友人,也是自喻。但是郑思肖系心家国,就在元兵已南下,南宋王朝濒临绝境之际,还以极大的义愤,叩阍上书太后、幼主(恭宗),激昂慷慨。所以他与友人此时的离世高蹈,决不是性喜山林,而是表现了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
尾联勒回,关合“送别”,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回眸凝望,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冥冥烟树深”,是写景,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这是诗中写景之句,富于象征性。它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