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长沙怀古
早上还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运,傍晚已在湖滨泊船,去岳麓山寻求写诗的灵感,到湘水边寻找春天。在水乡中把兰花穿以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谁为之招魂呢?只是徒然地极目远望那环绕在苍梧山上的暮云,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宝瑟也聚满了灰尘。世态纷争,悠久而古老的长沙又接纳过多少的迁客骚人呢?参考资料:1、刘长江编著.中华诗词经典[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05.384-3852、(元)关汉卿著;方青羽著.中侨彩图馆元曲三百首彩图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第37页.
早上还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运,傍晚已在湖滨泊船,去岳麓山寻求写诗的灵感,到湘水边寻找春天。在水乡中把兰花穿以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谁为之招魂呢?只是徒然地极目远望那环绕在苍梧山上的暮云,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宝瑟也聚满了灰尘。世态纷争,悠久而古老的长沙又接纳过多少的迁客骚人呢?参考资料:1、刘长江编著.中华诗词经典[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05.384-3852、(元)关汉卿著;方青羽著.中侨彩图馆元曲三百首彩图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第37页.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曲子首句“朝瀛洲暮舣湖滨”,“朝”与“暮”自然是夸张的说法,意在说明境遇改变之迅速。一看便知作者怀古伤情的原因。作者早上还在集贤院上任,晚上就已经乘船到了长沙,而从他对集贤院的称呼“瀛洲”来看,他对那里的生活十分满意。
“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交代卢挚到访洞庭一带的目的,在秀丽的山水中寻找快乐,表达他随遇而安、自寻快乐的积极人生态度。
“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这三句与屈原密不可分。“泽国纫兰”出自《离骚》中的诗句“纫秋兰以为佩”;“江洲搴若”出自《湘夫人》中的“搴汀洲兮杜若”;“谁与招魂”中的“招魂”指的是宋玉为屈原所作的《招魂》作者徘徊在湘水之滨,隔着悠久的岁月向沉江而死的屈原致敬,其中也包含着对屈原处境与遭遇的深切理解。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暮色沉沉,苍梧黄陵山被晚霞笼罩,极目远望,苍梧山上的陵墓、黄陵庙的湘妃宝瑟已经覆满尘土,令人心生感伤。
“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世态变化万千,长沙千百年来停留过多少遭逐的文人墨客,他们不受皇帝赏识被贬至此,只能用文字诉说心中的抑郁和愤懑。这样的历史至今仍在反复。可见作者名为吊古,实际上是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感慨。他歌颂屈原,歌颂那些历史上同他一样徘徊湘水不得志的词人忠臣,实际上也在为自己明志。
此曲蕴凄凉于苍劲之中,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 《【双调】沉醉东风 秋景挂绝壁》
- 《【中吕】喜春来 赠伶妇杨氏》
- 《【双调】蟾宫曲 碧波中范蠡》
- 《【越调】小桃红 寿筵添上小》
- 《【双调】寿阳曲 银台烛,金》
- 《【中吕】普天乐 湘阳道中岳》
- 《【双调】湘妃怨》
- 《【南吕】金字经》
- 《【中吕】朱履曲》
- 《【双调】殿前欢 寿阳妆,更》
- 《【商调】梧叶儿 赠歌妓红绡》
- 《【正宫】黑漆弩 晚泊采石,》
- 《沉醉东风·题红叶清流御沟》
- 《双调·寿阳曲》
- 《菩萨蛮 寄江西米理问信父 天下同文》
- 《清平乐 行郡歙城寒食日伤逝有作 天下同文》
- 《岁旦后四日留别宗坛师松溪许君邹君心远五首 其二》
- 《岁旦后四日留别宗坛师松溪许君邹君心远五首 其三》
- 《岁旦后四日留别宗坛师松溪许君邹君心远五首 其四》
- 《岁旦后四日留别宗坛师松溪许君邹君心远五首 其五》
- 《宝陀寺》
- 《送赵左丞之湖广省二首 其一》
- 《送赵左丞之湖广省二首 其二》
- 《梅都官宅》
- 《壁鲁洞二绝 其一》
- 《壁鲁洞二绝 其二》
- 《梅花引 和赵平原催梅 天下同文》
- 《春从天上来 至元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天下》
- 《摸鱼子 奉题雪楼先生鄂宪公馆岁寒亭诗卷 雪》
- 《鹊桥仙 浙省李参政燕予杭之白塔寺,南庑乐》
- 《蝶恋花 登封马叟飞卿寿席即事赋词为马卿祝》
- 《青华观西轩》
- 《行农洛西题王居仁山堂春晓》
- 《婺源县斋书事》
- 《书梓山寺经堂》
- 《少林寺赠达禅师》
- 《茅山作》
- 《采薇图》
- 《题邹尊师松鹤图》
- 《题太白墓》
- 《游茅山五首 其一》
- 《游茅山五首 其二》
- 《游茅山五首 其三》
- 《游茅山五首 其四》
- 《游茅山五首 其五》
- 《岁旦后四日留别宗坛师松溪许君邹君心远五首 其一》
- 《赠画梅孙道士》
- 《题叶孝子丹泉庐墓诗卷二首 其一》
- 《题叶孝子丹泉庐墓诗卷二首 其二》
- 《春晚歙郡高斋》
- 《宣城南郊何氏游集》
- 《用韵答李肃政承之》
- 《郡斋书事兼答汴梁夹谷左丞》
- 《送程中丞介甫赴云南行台》
- 《寄博士萧徵君维斗》
- 《载酒访王敬仲昆季登楼赋诗得见字》
- 《席上答周饶州》
- 《寄徵士韩从善》
- 《嘉平十日访文伯纯遂偕施克刚胡明初游眺鳌峰道院饮韦鍊师方丈王敬叔继至分韵赋得山字》
- 《石镜精舍》
- 《湖南宪幕牡丹》
- 《送李廉使西归洛阳》
- 《岳麓书院舍菜礼成》
- 《戏赠李廉访参道》
- 《赠陕西李廉使古意二首 其一》
- 《赠陕西李廉使古意二首 其二》
- 《蝶恋花》
- 《蝶恋花 予将南迈席间赠合曲张氏夫妇》
- 《蝶恋花 登封马叟飞卿寿席即事赋词为马卿祝且俾山倡歌以侑尊》
- 《踏莎行》
- 《鹧鸪天 元贞元年九月初五日》
- 《双调·寿阳曲 夜忆二首 其二》
- 《沉醉东风》
- 《题高登封所藏史丞相手帖》
- 《题李伯时九歌图》
- 《题见山楼诗卷》
- 《题渊明归去》
- 《题子陵钓台》
- 《玩鞭亭》
- 《旌德县李氏别业》
- 《集句饯张知事子中》
- 《六州歌头 题万里江山图》
- 《天仙子》
- 《木兰花慢 在德六年正旦》
- 《行香子》
- 《南乡子》
- 《春从天上来 至元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 《清平乐 元贞元旦》
- 《清平乐 送张都事子敬秩满北归》
- 《清平乐 歙郡清明》
- 《最高楼》
- 《黑漆弩》
- 《鹊桥仙》
-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名句赏析》
-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名句赏析》
- 《沉醉东风·七夕》
- 《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 《沉醉东风·挂绝壁松枯倒倚》
- 《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 《金字经·梦中邯郸道》
-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 《蟾宫曲·金陵怀古》
-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 《蟾宫曲·长沙怀古》
- 《寿阳曲·别朱帘秀》
- 《殿前欢·酒杯浓》
- 《沉醉东风·闲居》
- 《沉醉东风·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
- 《沉醉东风·重九》
译文
早上还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运,傍晚已在湖滨泊船,去岳麓山寻求写诗的灵感,到湘水边寻找春天。在水乡中把兰花穿以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谁为之招魂呢?只是徒然地极目远望那环绕在苍梧山上的暮云,湘山昏暗,那湘水之神的宝瑟也聚满了灰尘。世态纷争,悠久而古老的长沙又接纳过多少的迁客骚人呢?
注释
蟾宫曲:曲牌名,又名折桂令。
长沙:古代又称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
瀛洲:本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网罗人オ,成立文学馆。入选者极受人羡慕,称内“登瀛洲”,被视为登临仙境一样荣幸。元代的集贤院,类似唐文学馆,这里暗喻自己有集贤院头衔。
舣(yǐ):使船靠岸。
湖滨:这里指长沙,因长沙地处洞庭湖边。
衡麓(lù):衡山山麓,即岳麓山,在长沙郊外。
湘水:即湘江,经长沙注入洞庭湖。
泽国:指湖南水乡。
纫兰:佩戴着兰花。纫,连缀起来。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汀洲:水边沙地。
搴(qiān)若:釆摘杜若。搴,采摘。若,杜若,一种香草。
招魂:屈原曾于湘江写下《招魂》篇,为昏君楚怀王招魂。另一解宋玉为屈原作《招魂》。这里借屈原遭流放暗喻自己。
苍梧:又名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相传为舜所葬处。
黄陵:黄陵山,又名湘山,在今湖南湘潭县北。相传山上有舜二妃的墓祠。
宝瑟:有二十五弦的拨乐器。舜时只有五弦和二十三弦。舜善拨瑟,且教二妃拨瑟。
凝尘:积满灰尘。
几度:多少次,多少个。
词臣:本指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这里泛指像屈原、贾谊那样的文士、骚人词客。
参考资料:
1、刘长江编著. 中华诗词经典[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8.05. 384-385
2、(元)关汉卿著;方青羽著. 中侨彩图馆 元曲三百首彩图馆[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6.03. 第37页.
元成宗大德(1297~1307)初年,作者被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不久就被外放湖南长沙,失去接近皇帝、在朝廷有所建树的机会。到湖南任职后,作者写了不少凭吊古迹的散曲,这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
1、刘长江编著. 中华诗词经典[M].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8.05. 384-385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
曲子首句“朝瀛洲暮舣湖滨”,“朝”与“暮”自然是夸张的说法,意在说明境遇改变之迅速。一看便知作者怀古伤情的原因。作者早上还在集贤院上任,晚上就已经乘船到了长沙,而从他对集贤院的称呼“瀛洲”来看,他对那里的生活十分满意。
“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交代卢挚到访洞庭一带的目的,在秀丽的山水中寻找快乐,表达他随遇而安、自寻快乐的积极人生态度。
“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这三句与屈原密不可分。“泽国纫兰”出自《离骚》中的诗句“纫秋兰以为佩”;“江洲搴若”出自《湘夫人》中的“搴汀洲兮杜若”;“谁与招魂”中的“招魂”指的是宋玉为屈原所作的《招魂》作者徘徊在湘水之滨,隔着悠久的岁月向沉江而死的屈原致敬,其中也包含着对屈原处境与遭遇的深切理解。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暮色沉沉,苍梧黄陵山被晚霞笼罩,极目远望,苍梧山上的陵墓、黄陵庙的湘妃宝瑟已经覆满尘土,令人心生感伤。
“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世态变化万千,长沙千百年来停留过多少遭逐的文人墨客,他们不受皇帝赏识被贬至此,只能用文字诉说心中的抑郁和愤懑。这样的历史至今仍在反复。可见作者名为吊古,实际上是在倾诉自己内心的感慨。他歌颂屈原,歌颂那些历史上同他一样徘徊湘水不得志的词人忠臣,实际上也在为自己明志。
此曲蕴凄凉于苍劲之中,情真意切,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