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名句赏析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参考资料: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1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9-70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9-91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参考资料: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1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9-70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9-91
其一
这首宫怨,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像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增强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其四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其五
这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 《送李五》
- 《别皇甫五》
- 《为张(亻贵)赠阎使臣》
- 《胡笳曲》
- 《行路难》
- 《观猎》
- 《西宫秋怨》
- 《九日登高》
- 《万岁楼》
- 《巴陵送李十二》
- 《送胡大》
- 《琴》
- 《秋兴》
-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 《初日》
-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 《击磬老人》
- 《送窦七》
- 《送高三之桂林》
- 《河上老人歌(一作河上歌)》
- 《题灞池二首》
- 《送刘十五之郡》
- 《送十五舅》
- 《赠宇文中丞(本畅当诗)》
- 《箜篌引》
- 《客广陵》
- 《斋心》
- 《相和歌辞。放歌行》
- 《少年行二首》
- 《古意》
-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 《送刘昚虚归取宏词解》
- 《灞上闲居》
- 《失题》
- 《送裴图南》
- 《寄穆侍御出幽州》
- 《送谭八之桂林》
- 《题僧房》
-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
- 《别李浦之京》
- 《卢溪主人》
- 《送人归江夏》
- 《送朱越》
- 《杂兴》
-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
- 《上马当山神》
- 《出塞》
- 《寄是正字》
- 《悲哉行》
- 《岳阳别李十七越宾》
- 《留别岑参兄弟》
- 《咏史》
- 《宿裴氏山庄》
- 《送韦十二兵曹》
-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一作高適诗)》
- 《山中别庞十》
- 《过华阴》
- 《城傍曲》
- 《静法师东斋》
- 《别辛渐》
- 《送吴十九往沅陵》
- 《留别郭八》
- 《送程六》
- 《西江寄越弟》
- 《梁苑》
-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 《送李擢游江东》
-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
- 《送欧阳会稽之任》
- 《送李十五》
- 《萧驸马宅花烛》
- 《甘泉歌》
-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谿》
- 《殿前曲二首》
- 《沙苑南渡头》
-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 《寄陶副使》
- 《至南陵答皇甫岳》
- 《李四仓曹宅夜饮》
- 《宴春源》
- 《别陶副使归南海》
- 《送薛大赴安陆》
- 《留别司马太守》
- 《送崔参军往龙溪》
- 《送郑判官》
- 《送姚司法归吴》
- 《送万大归长沙》
- 《素上人影塔》
- 《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 《谒焦炼师》
-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 《寒食即事》
- 《奉赠张荆州》
- 《驾幸河东》
-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 《乌栖曲》
- 《赵十四兄见访》
- 《九江口作》
- 《大梁途中作》
- 《途中作》
- 《山行入泾州》
- 《小敷谷龙潭祠作》
- 《段宥厅孤桐》
- 《风凉原上作》
- 《裴六书堂》
- 《江上闻笛》
- 《独游》
- 《诸官游招隐寺》
- 《宴南亭》
-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 《观江淮名胜图》
- 《留别伊阙张少府郭大都尉》
-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 《留别武陵袁丞》
- 《别刘谞》
- 《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诗)》
- 《巴陵别刘处士》
-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 《杂曲歌辞。变行路难》
-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 《听弹风入松阕赠杨补阙》
-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 《为张僓赠阎使臣》
- 《赠史昭》
- 《秋山寄陈谠言》
-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 《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 《梅道士水亭》
-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 《咏青》
-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 《送乔林》
- 《秋思》
- 《录自《文镜秘府论》》
- 《云山清晓》
- 《出塞二首 其一》
- 《又赠李侍御》
- 《吊轵道赋附邵平歌》
- 《城旁□□》
- 《旅次盩厔过韩士别业》
- 《留别》
- 《塞下曲四首 其三》
- 《塞下曲四首 其四》
- 《出郴》
-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
- 《句》
- 《送友人之安南》
- 《梅诗》
- 《杂曲歌辞 少年行二首 其一》
- 《击磐老人》
- 《题僧房双桐》
-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名句赏析》
-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名句赏析》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名句赏析》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名句赏析》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名句赏析》
-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名句赏析》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名句赏析》
-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名句赏析》
-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名句赏析》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名句赏析》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名句赏析》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名句赏析》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名句赏析》
-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名句赏析》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名句赏析》
-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名句赏析》
-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名句赏析》
-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名句赏析》
-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名句赏析》
-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名句赏析》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名句赏析》
-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名句赏析》
-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名句赏析》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名句赏析》
-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名句赏析》
-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名句赏析》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名句赏析》
-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名句赏析》
-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名句赏析》
-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名句赏析》
-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名句赏析》
-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名句赏析》
-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名句赏析》
-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名句赏析》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名句赏析》
- 《梁苑》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 《送李五》
- 《送单十三毕五归》
- 《上侍御七兄》
- 《上同州使君伯》
- 《留别》
- 《赠李侍御》
- 《送别》
- 《失题》
- 《又》
- 《又》
- 《城旁》
- 《题净眼师房》
- 《失题》
- 《上马当山神》
- 《独游》
-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 《句》
- 《青楼曲二首》
-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 《长歌行》
- 《青楼怨》
- 《浣纱女》
- 《采莲曲》
- 《代扶风主人答》
- 《送狄宗亨》
- 《送张四》
- 《送张四》
- 《送魏二》
- 《听流人水调子》
- 《塞上曲·其一》
- 《春宫曲》
- 《芙蓉楼送辛渐》
- 《塞下曲》
- 《闺怨》
-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长信怨》
- 《出塞二首·其一》
- 《西宫春怨》
- 《何九于客舍集》
- 《旅望》
- 《答武陵太守》
- 《朝来曲》
- 《龙标野宴》
- 《太湖秋夕》
- 《长信秋词五首》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 《采莲曲二首》
- 《出塞二首》
- 《从军行七首》
- 《从军行二首》
- 《从军行二首·其一》
- 《塞下曲四首》
- 《送任五之桂林》
- 《送柴侍御》
- 《送郭司仓》
- 《重别李评事》
- 《从军行七首·其四》
译文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
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长信:汉宫名。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熏(xūn)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熏:一作“金”。笼:一作“炉”。玉枕:即枕头。
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秋砧(zhēn):秋日捣衣的声音。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夜阑:夜残;夜将尽时。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唐李峤《春日游苑喜雨应诏》诗:“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明主: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平明:指天亮。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
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暂:一作“且”。共:一作“暂”。
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宁前。”寻思:思索;考虑。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
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1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9-70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9-91
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长信秋词五首》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开元十五年(727年),他三十多岁始登进士第。曾两次被贬。这组诗五首当写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第二次被贬之前。
其一
这首宫怨,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这是从这位少女的悲惨的一生中剪取下来的一个不眠之夜。
在这个不眠之夜里,诗中人忧思如潮,愁肠似结,她的满腔怨情该是倾吐不尽的。这首诗只有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照说,即令字字句句都写怨情,恐怕还不能写出她的怨情于万一。可是,作者竟然不惜把前三句都用在写景上,只留下最后一句写到人物,而且就在这最后一句中也没有明写怨情。这样写,乍看像是离开了这首诗所要表现的主题,其实却在艺术效果上更显得有力,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这是因为:前三句虽是写景,却并非为写景而写景,它们是为最后人物的出场服务的。就通首诗而言,四句诗是融合为一的整体,不论写景与写人,都是为托出怨情服务的。
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夜深霜重,木石敲击秋砧的声音响彻寒夜。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深夜,深宫中那个失宠的女子依旧牵挂着君主是否添了衣裳,昏暗的银灯下,独自裁剪缝补,明知道君主不会眷顾,却还是在内心深处怀着深切的期盼。
这首诗以心理上的深刻描写见长,抒情直接,寥寥数语将一个深宫失宠的女子渴望君主眷顾,挂念君主寒暖又间杂着对君主弃自己于不顾,对自己的一厢深情视而不见的怨愤和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深宫失宠女子难于言表的幽怨之情。
其三
第三首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增强了表达效果。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其四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的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已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惘,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其五
这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