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咏红姑娘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2、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3、(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2、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3、(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纳兰之心,细致到微小的野果亦能勾起忧虑重重。
《元故宫记》中有对红姑娘描述道:“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西风瑟瑟惹得些微寒意,翠袖斜倚阑干,清清朗朗的,红姑娘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花冠似有丝织之感,美艳轻柔,殷红之色视同红玛瑙,红姑娘形色甚是好看。首句“骚屑”,意为风声,汉时刘向《九议·思古》中有“风骚屑以摇木兮,雪吸吸以湫戾”。
行文至此皆是刻画红姑娘之态,读来惹人喜爱,可以想象一片葱郁之景,引得人心随它沉醉在一片风情之中。故前半部分基调积极,呈现的多是欢愉。
但至下片语意顿转,质问“故宫事往凭谁问”,霎时转为沉重的历史之思,洋溢的许是悲苦之意。朱颜无恙,过往何存,野果如今还依稀尚存,葱葱郁郁美好地保留着,点缀着这个世间,当年王朝却早已沦为陈迹。依稀只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问,宫殿前的红姑娘争相娇艳,宫中女子争相采摘插戴,一派活泼场面。而今只留萧条旧宫,美景依旧,对比之下更显得寥落。
至正年间用作背景,自有深意。至正即元惠宗顺帝第三个年号,故时值元末。顺帝昏庸,不谙权术,有一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之为治水加重徭役,以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其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最终,元朝灭亡,政权为朱元璋所夺。故至正年间这一时代背景隐藏些耐人寻味的意味。纳兰借用此典,表达的或许是今昔之叹,又或许有对时下的深深忧虑。
再细究“无恙是朱颜”,又要联想纳兰对后主词的偏爱。这朱颜一词,正是因李后主的绝笔《虞美人》而出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每每轻诵此句,都是满怀的怅惘无奈。“欲语泪先流”的凄婉动人,都寄附于犹在的雕栏玉砌上,偏是为了那不再的朱颜。传达之意,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百般无奈,与纳兰的“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一句,可谓异曲同工。纳兰迷后主之词,确实得其精髓而不失纳兰之风。
后主句中的“朱颜”单从释义上看,“朱颜,即红颜,少女的代称”,表义上看应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当然后人也有理解其还应包括旧日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当年李后主被押到东京,从一个尽享君主之乐的国君沦为亡国之俘,辛酸不已,每日以泪洗面,故感叹,当初“物是”,如今“人非”。
纳兰深得后主词义,物是人非的今昔之叹,叹得沉郁内敛,自有精魂。花草之趣,植株争艳之景,人处虽小,小中见大。历史遗恨,不用说尽往昔风华绝代,只需轻轻勾勒当下的细枝末节,就足够令怀史之人,流尽含恨之泪。
深感今昔之别,变迁之苦,而今之世,也不知能否安定。扼腕之痛,忧心之苦,郁结之人,轻轻问道:“故宫事往凭谁问”就足够引人哀愁万分。
- 《卢子谅时兴》
- 《雄县观鱼》
- 《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名句赏析》
-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名句赏析》
-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名句赏析》
-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名句赏析》
-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名句赏析》
-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名句赏析》
-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名句赏析》
-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名句赏析》
-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名句赏析》
-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名句赏析》
-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名句赏析》
-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名句赏析》
-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名句赏析》
- 《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名句赏析》
-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名句赏析》
-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名句赏析》
-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名句赏析》
- 《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名句赏析》
-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名句赏析》
- 《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名句赏析》
- 《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名句赏析》
-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名句赏析》
-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名句赏析》
-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名句赏析》
-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名句赏析》
-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名句赏析》
-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名句赏析》
- 《年华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名句赏析》
-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名句赏析》
-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名句赏析》
-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名句赏析》
-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名句赏析》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名句赏析》
-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名句赏析》
-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名句赏析》
-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名句赏析》
-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名句赏析》
-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名句赏析》
- 《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名句赏析》
- 《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名句赏析》
-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名句赏析》
-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名句赏析》
-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名句赏析》
-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名句赏析》
-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名句赏析》
-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名句赏析》
-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名句赏析》
-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名句赏析》
-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名句赏析》
-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名句赏析》
-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名句赏析》
-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名句赏析》
-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名句赏析》
-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名句赏析》
-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名句赏析》
-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名句赏析》
-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名句赏析》
-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名句赏析》
-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名句赏析》
- 《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名句赏析》
-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名句赏析》
-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名句赏析》
-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名句赏析》
-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名句赏析》
-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名句赏析》
-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名句赏析》
-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名句赏析》
-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名句赏析》
-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名句赏析》
- 《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名句赏析》
-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名句赏析》
-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名句赏析》
-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名句赏析》
-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名句赏析》
-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名句赏析》
-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名句赏析》
-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名句赏析》
- 《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名句赏析》
-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名句赏析》
-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名句赏析》
-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名句赏析》
-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名句赏析》
-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名句赏析》
-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名句赏析》
-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名句赏析》
- 《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名句赏析》
-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名句赏析》
-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名句赏析》
- 《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名句赏析》
-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名句赏析》
-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名句赏析》
-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名句赏析》
-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名句赏析》
-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名句赏析》
-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名句赏析》
-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名句赏析》
- 《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名句赏析》
-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名句赏析》
-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名句赏析》
-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名句赏析》
- 《蝶恋花》
- 《清平乐 忆梁汾》
- 《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
-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 《记征人语》
- 《柳枝词》
- 《菩萨蛮·春花春月年年客》
- 《青衫湿·近来无限伤心事》
- 《点绛唇 咏风兰》
- 《金人捧露盘 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
- 《菩萨蛮·晓寒瘦著西南月》
- 《明月棹孤舟 海淀》
- 《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
- 《古北口》
- 《西苑杂咏和荪友 其四》
- 《塞外示同行者》
- 《汤泉应制》
- 《点绛唇》
- 《填词》
- 《于中好·雁贴寒云次第飞》
- 《拟古》
- 《扈跸霸州》
- 《西苑杂咏和荪友 其一》
- 《再送施尊师归穹窿》
- 《南海子》
- 《净业寺》
- 《琵琶仙·中秋》
- 《南乡子·泪咽却无声》
-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
-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 《鬓云松令·咏浴》
- 《南乡子·捣衣》
-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
- 《点绛唇·小院新凉》
- 《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 《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
-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 《眼儿媚·咏红姑娘》
-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 《梦江南·新来好》
-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 《谒金门·风丝袅》
-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 《梦江南·昏鸦尽》
- 《玉连环影·何处》
-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 《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
-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 《沁园春·试望阴山》
-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 《采桑子·当时错》
- 《满庭芳·堠雪翻鸦》
- 《浪淘沙·望海》
- 《红窗月·燕归花谢》
-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 《洛阳春·雪》
-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 《金缕曲·慰西溟》
-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 《水龙吟·题文姬图》
- 《秣陵怀古》
-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 《江城子·咏史》
- 《蝶恋花·出塞》
- 《一丛花·咏并蒂莲》
- 《洞仙歌·咏黄葵》
- 《疏影·芭蕉》
- 《临江仙·孤雁》
- 《点绛唇·咏风兰》
- 《望江南·咏弦月》
- 《卜算子·新柳》
- 《淡黄柳·咏柳》
-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 《咏笼莺》
-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 《酒泉子·谢却荼蘼》
-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
-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 《鹧鸪天·离恨》
- 《临江仙·寒柳》
-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 《河传·春浅》
-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 《长相思·山一程》
- 《赤枣子·风淅淅》
- 《忆秦娥·山重叠》
-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 《点绛唇·一种蛾眉》
-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 《鹊桥仙·乞巧楼空》
- 《浣溪沙·姜女祠》
-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 《沁园春·代悼亡》
- 《青衫湿·悼亡》
- 《减字木兰花·新月》
-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 《踏莎行·倚柳题笺》
-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
-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 《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 《满江红·代北燕南》
-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 《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 《浣溪沙·庚申除夜》
- 《踏莎美人·清明》
-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 《清平乐·风鬟雨鬓》
-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 《鬓云松令·枕函香》
-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 《寻芳草·萧寺记梦》
-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 《踏莎行·月华如水》
- 《送荪友》
-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 《青衫湿遍·悼亡》
-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 《清平乐·孤花片叶》
-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 《百字令·宿汉儿村》
- 《风流子·秋郊即事》
-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 《清平乐·凄凄切切》
-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 《南乡子·秋暮村居》
-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 《摸鱼儿·午日雨眺》
-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 《金菊对芙蓉·上元》
- 《齐天乐·上元》
- 《清平乐·将愁不去》
-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 《眼儿媚·咏梅》
-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 《金缕曲·赠梁汾》
-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
- 《满江红·为问封姨》
- 《南楼令·古木向人秋》
- 《台城路·白狼河北秋偏早》
-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
- 《木兰花慢·立秋夜雨送梁汾南行》
-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 《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 《采桑子·九日》
-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译文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
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
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以阮阅(一作左誉)《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红姑娘:酸浆之别称。多年生草,高二三尺,叶卵形而尖,六七月开白花,其果实成囊状,色绛红,酸甜可食。
骚屑:风声。
霞绡(xiāo):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
靺鞨(mò l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
玉墀(chí):女子的头饰,玉制之钗,由三股合成,燕形。
至正:元顺帝年号(1341—1370)。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红姑娘,学名酸浆草,又有称洛神珠、灯笼草者,野草而已。果虽曰可食,其实苦涩不适于口,儿童偶或吮吸,更多作玩物视之,以晶圆红润,又有薄觳为可爱也。词云‘争采’、‘争插’,皆为词人想象过甚之辞。纳兰性德与严绳孙相识于康熙十二年(1673),词或作于相交未久,可能为纳兰性德早期的作品约为康熙十四年(1675)。
参考资料:
1、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纳兰之心,细致到微小的野果亦能勾起忧虑重重。
《元故宫记》中有对红姑娘描述道:“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西风瑟瑟惹得些微寒意,翠袖斜倚阑干,清清朗朗的,红姑娘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花冠似有丝织之感,美艳轻柔,殷红之色视同红玛瑙,红姑娘形色甚是好看。首句“骚屑”,意为风声,汉时刘向《九议·思古》中有“风骚屑以摇木兮,雪吸吸以湫戾”。
行文至此皆是刻画红姑娘之态,读来惹人喜爱,可以想象一片葱郁之景,引得人心随它沉醉在一片风情之中。故前半部分基调积极,呈现的多是欢愉。
但至下片语意顿转,质问“故宫事往凭谁问”,霎时转为沉重的历史之思,洋溢的许是悲苦之意。朱颜无恙,过往何存,野果如今还依稀尚存,葱葱郁郁美好地保留着,点缀着这个世间,当年王朝却早已沦为陈迹。依稀只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问,宫殿前的红姑娘争相娇艳,宫中女子争相采摘插戴,一派活泼场面。而今只留萧条旧宫,美景依旧,对比之下更显得寥落。
至正年间用作背景,自有深意。至正即元惠宗顺帝第三个年号,故时值元末。顺帝昏庸,不谙权术,有一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之为治水加重徭役,以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其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最终,元朝灭亡,政权为朱元璋所夺。故至正年间这一时代背景隐藏些耐人寻味的意味。纳兰借用此典,表达的或许是今昔之叹,又或许有对时下的深深忧虑。
再细究“无恙是朱颜”,又要联想纳兰对后主词的偏爱。这朱颜一词,正是因李后主的绝笔《虞美人》而出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每每轻诵此句,都是满怀的怅惘无奈。“欲语泪先流”的凄婉动人,都寄附于犹在的雕栏玉砌上,偏是为了那不再的朱颜。传达之意,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百般无奈,与纳兰的“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一句,可谓异曲同工。纳兰迷后主之词,确实得其精髓而不失纳兰之风。
后主句中的“朱颜”单从释义上看,“朱颜,即红颜,少女的代称”,表义上看应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当然后人也有理解其还应包括旧日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当年李后主被押到东京,从一个尽享君主之乐的国君沦为亡国之俘,辛酸不已,每日以泪洗面,故感叹,当初“物是”,如今“人非”。
纳兰深得后主词义,物是人非的今昔之叹,叹得沉郁内敛,自有精魂。花草之趣,植株争艳之景,人处虽小,小中见大。历史遗恨,不用说尽往昔风华绝代,只需轻轻勾勒当下的细枝末节,就足够令怀史之人,流尽含恨之泪。
深感今昔之别,变迁之苦,而今之世,也不知能否安定。扼腕之痛,忧心之苦,郁结之人,轻轻问道:“故宫事往凭谁问”就足够引人哀愁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