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歌·夏
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懒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念他。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脸瘦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参考资料:1、李雁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懒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念他。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脸瘦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参考资料:1、李雁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这支小令写少妇对远方情人的猜疑和抱怨,相思之情写得大胆泼辣。开头一句“俏冤家”,传神至极。“冤家”本是妇女对情人的昵称,已经够可爱了,又冠以一个“俏”字,更令人迷恋。可如今他却远走天涯,一去不归,不能不叫人怀疑。“偏那里绿杨堪系马”,更明显地由怀疑流露出抱怨的情绪。“偏”在这里用作副词,表示发生的事,与所期待的恰好相反。一个“偏”字,把少妇爱极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尽致。此句一语双关,既点明夏日的时令,又比喻滞留异乡、拈花惹草的负心郎。曲子前三句,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绿杨”,骨子里却怨恨爱人不知早归,不珍惜爱情。
其实,在远方的情人未必如她所猜想的那样,这或许是少妇的“多虑”。而“多虑”正是一种情深爱笃的表现,故虽抱怨,却并未弃绝。因此第四、五两句“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表现为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只有一次次面对清风倾吐自己对远人的情思,大有“不思量,自难忘”、摆不脱、丢不开之苦。这两句虽看似平淡无奇,但词浅意深,清风和美,情思更浓,它进一步刻画出少妇对远人思之弥深、爱之弥笃的感情。
第六句“蛾眉淡了教谁画?”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来表现出少妇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味与渴望。然而好事难成,希望终无由实现,以致愁得“瘦岩岩羞带(戴)石榴花”。“瘦岩岩”比“憔悴”状瘦弱不堪之状,更具体,更形象。“羞”字是尤为传神之笔,它既含戴花与体貌不相称的自我嘲讽之意,又表露出戴花无人欣赏的寂寞。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这里暗化此意,且更形象生动,活画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状态。
曲贵新奇,然而,这支曲子蕴藉含蓄,辞尽意未休,具有词的风格。其中首句“俏冤家”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句。少妇的思念、怀疑及抱怨都由此而发;少妇对过去美满生活的回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为悦己者容”的心理,也是以此为依据。故全篇所言少妇的表现,都和这句“俏冤家”紧紧挂钩,句句落实,没有一句是闲笔。
- 《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 《【双调】乔牌儿》
- 《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 《【正宫】白鹤子(四首)》
- 《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 《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
- 《【双调】沉醉东风(五首)》
- 《【中吕】古调石榴花》
- 《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 《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 《【双调】大德歌(四首)》
- 《【仙吕】桂枝香》
- 《【中吕】朝天子》
- 《【双调】碧玉箫(十首)》
- 《【大石调】青杏子 骋怀》
- 《杂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 《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
- 《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
- 《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
- 《杂剧·状元堂陈母教子》
- 《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
- 《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 《杂剧·温太真玉镜台》
- 《杂剧·诈妮子调风月》
- 《杂剧·钱大尹智勘绯衣梦》
- 《【双调】新水令 楚台云雨会》
- 《【商调】梧叶儿》
-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轻》
- 《【大石调】青杏子》
- 《【双调】大德歌(六首)》
- 《(二十换头)【双调】新水令》
- 《【双调】新水令 搅闲风吹散》
- 《【双调】新水令 寨儿中风月》
- 《杂剧·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 《【双调】新水令 闲争夺鼎沸》
- 《【双调】新水令 风凰台上忆》
- 《【黄钟】侍香金童》
- 《【仙吕】一半儿 题情(四首》
- 《【越调】斗鹌鹑》
- 《【仙吕】翠裙腰 闺怨晓来雨》
- 《杂剧·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 《【仙吕】醉扶归 秃指甲十指》
- 《【中吕】普天乐》
- 《【越调】斗鹌鹑 蹴踘》
-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名句赏析》
-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名句赏析》
-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名句赏析》
-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名句赏析》
-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名句赏析》
-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名句赏析》
-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名句赏析》
-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名句赏析》
- 《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
- 《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
- 《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
- 《【中吕】古调石榴花》
- 《【双调】沉醉东风(五首)》
- 《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 《【双调】大德歌(四首)》
- 《【大石调】青杏子 骋怀》
- 《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
- 《【中吕】朝天子》
- 《【双调】碧玉箫(十首)》
- 《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
-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轻》
- 《【商调】梧叶儿》
- 《【大石调】青杏子》
- 《【双调】大德歌(六首)》
- 《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 《【双调】大德歌 秋》
- 《隔尾 其三》
- 《【南吕】四块玉 闲适》
- 《【正宫】白鹤子》
- 《【正宫】白鹤子》
- 《【正宫】白鹤子》
- 《【中吕】朝天子 书所见》
- 《【中吕】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
- 《【中吕】普天乐 其二》
- 《【中吕】普天乐 其三》
- 《【中吕】普天乐 其四》
- 《【中吕】普天乐 其五》
- 《【中吕】普天乐 其六》
- 《【中吕】普天乐 其七》
- 《【中吕】普天乐 其八》
- 《【中吕】普天乐 其九》
- 《【中吕】普天乐 其十》
- 《【中吕】普天乐 其十一》
- 《【中吕】普天乐 其十二》
- 《【中吕】普天乐 其十三》
- 《【中吕】普天乐 其十四》
- 《【中吕】普天乐 其十五》
- 《【中吕】普天乐 其十六》
- 《【南吕】四块玉 闲适》
- 《【南吕】四块玉 闲适》
- 《【南吕】四块玉 闲适》
- 《【南吕】四块玉 闲适》
- 《大德歌·冬景》
- 《大德歌·冬》
- 《一枝花·杭州景》
- 《大德歌·夏》
- 《大德歌·秋》
- 《一枝花·不伏老》
- 《大德歌·春》
- 《四块玉·别情》
- 《四块玉·闲适》
译文
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懒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念他。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脸瘦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
注释
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十二宫调之一。大德歌:曲牌名,入双调,共七句七韵。
俏冤家:此指在外远游的爱人。
“偏那里”句:偏是那里的绿杨树能够拴住你的马?此系怨词,恨爱人久离不归。
数:每每。
蛾眉:弯而长的眉毛。
瘦岩岩:瘦骨嶙峋貌。带:即“戴”。
参考资料:
1、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这是为闺中女子代言之作。郑振铎、胡适、吴晓铃、王季思等学者认为“大德歌”是关汉卿在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自创的新曲调,据此可推断这首《大德歌》当作于大德年间。
参考资料:
1、黄卉 章宏伟.关汉卿的生卒年和里籍问题.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4)
这支小令写少妇对远方情人的猜疑和抱怨,相思之情写得大胆泼辣。开头一句“俏冤家”,传神至极。“冤家”本是妇女对情人的昵称,已经够可爱了,又冠以一个“俏”字,更令人迷恋。可如今他却远走天涯,一去不归,不能不叫人怀疑。“偏那里绿杨堪系马”,更明显地由怀疑流露出抱怨的情绪。“偏”在这里用作副词,表示发生的事,与所期待的恰好相反。一个“偏”字,把少妇爱极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尽致。此句一语双关,既点明夏日的时令,又比喻滞留异乡、拈花惹草的负心郎。曲子前三句,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绿杨”,骨子里却怨恨爱人不知早归,不珍惜爱情。
其实,在远方的情人未必如她所猜想的那样,这或许是少妇的“多虑”。而“多虑”正是一种情深爱笃的表现,故虽抱怨,却并未弃绝。因此第四、五两句“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表现为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只有一次次面对清风倾吐自己对远人的情思,大有“不思量,自难忘”、摆不脱、丢不开之苦。这两句虽看似平淡无奇,但词浅意深,清风和美,情思更浓,它进一步刻画出少妇对远人思之弥深、爱之弥笃的感情。
第六句“蛾眉淡了教谁画?”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来表现出少妇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味与渴望。然而好事难成,希望终无由实现,以致愁得“瘦岩岩羞带(戴)石榴花”。“瘦岩岩”比“憔悴”状瘦弱不堪之状,更具体,更形象。“羞”字是尤为传神之笔,它既含戴花与体貌不相称的自我嘲讽之意,又表露出戴花无人欣赏的寂寞。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这里暗化此意,且更形象生动,活画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状态。
曲贵新奇,然而,这支曲子蕴藉含蓄,辞尽意未休,具有词的风格。其中首句“俏冤家”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句。少妇的思念、怀疑及抱怨都由此而发;少妇对过去美满生活的回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为悦己者容”的心理,也是以此为依据。故全篇所言少妇的表现,都和这句“俏冤家”紧紧挂钩,句句落实,没有一句是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