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茅草的房,槿木的篱,一条弯弯的小溪,鸡犬各踞南北在自由嬉戏。茭白摇着长长的绿叶,蕹菜开满了小花,门外的溪水,涨满了春的浓绿。听织机响处,轧轧声急。欢快的梭鸣穿透屋墙,唱着农家的田园曲。参考资料:1、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83.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566-567.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80-181.
茅草的房,槿木的篱,一条弯弯的小溪,鸡犬各踞南北在自由嬉戏。茭白摇着长长的绿叶,蕹菜开满了小花,门外的溪水,涨满了春的浓绿。听织机响处,轧轧声急。欢快的梭鸣穿透屋墙,唱着农家的田园曲。参考资料:1、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83.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566-567.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180-181.
孙光宪生长在五代的后唐和北宋初期。他很勤学,博通经史。这首《风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词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描写了田园、村舍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词中描绘的是一幅安详的水乡农家图,连鸡犬都在安详地来回觅食,犹如从容不迫的散步,但作者更看出这安详中不息的生机,在叶上,在花上,在门外流水,门里人家。那轧轧织布声却是他蓦然听到的,就从他驻足留恋的流水家传出。于是他知道,在这安详中忙碌,有急而“促”的劳作。
作品所展现的,是一幅水乡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准确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水乡农村的环境、景物以及生活内容,用简练朴素的语言加以描绘。在一条小溪的拐弯处,一带的槿(音“仅”,一种落叶灌木)篱掩映着几间茅屋。春天已经到来了,溪边浅水中,菰叶长,水葓(音“洪”,一种水草)开,春波荡漾。这是一个安恬宁静的处所,作者又在这幅画面上配上了动态与音响:屋外鸡犬往来觅食,屋内纺车声响轧轧传出。词中虽然未曾出现人物,但我们已能感受到这农家忙碌的气氛了。全词取材选景的角度和处理都很得当。加之笔墨经济,色调简淡,动静协调,更具有浓郁的农家风味。
在孙光宪之前,文人词中写到农村的,只有刘禹锡的一首《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而在孙光宪之后,苏轼曾写有农村词《浣溪沙》五首,辛弃疾则更有数十首之多。农村词的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孙光宪的这首农村词,与他前后绝大部分的农村词一样,都未曾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村的矛盾痛苦。但是,他毕竟以这首词填补了五代词中农村词的空白,与他的描写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河传》、边塞征战的《酒泉子》等词一起,在题材内容上一定程度地突破了花间词的樊篱。
- 《生查子》
- 《渔歌子》
- 《后庭花》
- 《浣溪沙》
- 《更漏子》
- 《望梅花》
- 《应天长》
- 《风流子》
- 《清平乐》
- 《酒泉子》
- 《虞美人》
- 《菩萨蛮》
- 《杂曲歌辞。杨柳枝》
- 《定西番》
- 《何满子》
- 《玉蝴蝶》
- 《思越人》
- 《遐方怨》
- 《定风波》
- 《南歌子》
- 《上行杯》
- 《八拍蛮》
- 《句》
- 《引自落便宜句》
- 《河渎神》
- 《河传》
- 《杂曲歌辞。竹枝》
- 《临江仙》
- 《女冠子》
- 《荆台》
- 《翠蛾轻敛意沉吟,沾襟,无人知此心名句赏析》
- 《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名句赏析》
- 《花渐凋疏不耐风,画帘垂地晚重工,堕阶萦藓舞愁红名句赏析》
- 《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名句赏析》
- 《木兰舟上,何处吴娃越艳:藕花红照脸名句赏析》
- 《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名句赏析》
- 《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名句赏析》
- 《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名句赏析》
-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名句赏析》
-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名句赏析》
-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名句赏析》
- 《临江仙 其一》
- 《更漏子 其一》
- 《风流子 其二》
- 《思帝乡》
- 《渔歌子 其二》
- 《杂曲歌辞 其一 杨柳枝》
- 《句》
- 《菩萨蛮·青岩碧洞经朝雨》
- 《女冠子·淡花瘦玉》
- 《渔歌子·草芊芊》
- 《菩萨蛮·月华如水笼香砌》
- 《生查子·窗雨阻佳期》
- 《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 《思帝乡·如何》
- 《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 《酒泉子·空碛无边》
-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 《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 《后庭花·石城依旧空江国》
- 《河传·柳拖金缕》
- 《浣溪沙·风撼芳菲满院香》
- 《谒金门·留不得》
- 《浣溪沙·桃杏风香帘幕闲》
- 《更漏子·对秋深》
- 《河传·风飐》
- 《浣溪沙·花渐凋疏不耐风》
- 《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 《浣溪沙·风递残香出绣帘》
- 《河传·花落》
译文
在一条小溪拐弯的地方,有一所周围围着槿树篱笆的茅舍。鸡鸣狗吠之声,时断时续,从草房的南边和北边传来。水边的茭白的叶子已经长大,茭白也可以采来做成美味的菜了。那荭草,叶呈红色,也已开放。门外池塘里荡漾着碧波。虽然,在茅舍外,看不见那忙于织布的农家妇女,但她那“轧轧鸣梭”的急促的织布声,却从房屋里传到外边来。
注释
槿(jǐn)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溪曲:小溪弯曲处。
菰(gū)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春天生新芽,嫩茎名茭白,可作蔬菜。秋天结实如米叶菰米,可煮食。
水葓(hóng):即荭草。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喜阳、温暖和湿润,耐瘠薄,不择土壤,在湿地里野生。
孙光宪生长在五代的后唐和北宋初期。他很勤学,博通经史。这首《风流子》,在他的八十多首词中,是别具一格的。它描写了田园、村舍的风光,生活气息很浓。词中描绘的是一幅安详的水乡农家图,连鸡犬都在安详地来回觅食,犹如从容不迫的散步,但作者更看出这安详中不息的生机,在叶上,在花上,在门外流水,门里人家。那轧轧织布声却是他蓦然听到的,就从他驻足留恋的流水家传出。于是他知道,在这安详中忙碌,有急而“促”的劳作。
作品所展现的,是一幅水乡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一个最大特色,是准确地抓住了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水乡农村的环境、景物以及生活内容,用简练朴素的语言加以描绘。在一条小溪的拐弯处,一带的槿(音“仅”,一种落叶灌木)篱掩映着几间茅屋。春天已经到来了,溪边浅水中,菰叶长,水葓(音“洪”,一种水草)开,春波荡漾。这是一个安恬宁静的处所,作者又在这幅画面上配上了动态与音响:屋外鸡犬往来觅食,屋内纺车声响轧轧传出。词中虽然未曾出现人物,但我们已能感受到这农家忙碌的气氛了。全词取材选景的角度和处理都很得当。加之笔墨经济,色调简淡,动静协调,更具有浓郁的农家风味。
在孙光宪之前,文人词中写到农村的,只有刘禹锡的一首《竹枝》:“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而在孙光宪之后,苏轼曾写有农村词《浣溪沙》五首,辛弃疾则更有数十首之多。农村词的创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孙光宪的这首农村词,与他前后绝大部分的农村词一样,都未曾能反映出那个时代农村的矛盾痛苦。但是,他毕竟以这首词填补了五代词中农村词的空白,与他的描写隋炀帝荒淫误国的《河传》、边塞征战的《酒泉子》等词一起,在题材内容上一定程度地突破了花间词的樊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