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归江州
你此番东归故里,又可以作庄子所说的采真之游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是在欢迎你回去,为你高兴。你食宿不离那画有青雀的船舫,你的家就在那白鸥翔集的沙洲之上。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提醒着你秋天已至。听说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乘着竹轿,前往拜访,久久不愿离去。参考资料:1、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7-2382、费振刚.大历十才子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81-1823、冯兆平.庐山历代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31
你此番东归故里,又可以作庄子所说的采真之游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是在欢迎你回去,为你高兴。你食宿不离那画有青雀的船舫,你的家就在那白鸥翔集的沙洲之上。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提醒着你秋天已至。听说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乘着竹轿,前往拜访,久久不愿离去。参考资料:1、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7-2382、费振刚.大历十才子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81-1823、冯兆平.庐山历代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31
“”诗人开篇点明题旨,送客东归故里。“复”字,写出了客人隐居乡里学采真之游的喜悦心情。言“江水迎君”,更是以景衬情,以水助兴。江水日夜东流不停,暗示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缓。其终得还家的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中,诗人称客人吃住在船上,亦即“不离青雀舫”正好照应次句之江水“日夜流”,可见其归程迅疾,恨不得早日即到家乡。船为“青雀舫”,家在“白鸥洲”,这是诗人称赞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喜人。实际上亦是称赞客人自己。
“”颈联乃诗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贫玩山野的隐逸情景,风吹山带,这是客人看到的如画美景。遥知雨,乃是其心中感受。合在一起,显见其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客身着荷裳,何其雅洁。荷裳为甘露沾湿,可见他对山野美景的喜爱。而寒凉的露水也在提醒他寒秋已至,对其关爱有加。自然与客人的界线已淡然消去,客人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尾联效仿陶渊明,乘着“篮舆”,并去探访陶的故居,乐而忘返。这既是呼应起句之“采真游”,又点明客人是辞官归隐,回归自然,身心自然愉悦。
综观全诗,前两联点明主旨,写归途中的情景,写景叙事明白晓畅。后两联写归后隐居中的生活情景,照应起句的“复得采真游”。其中,“林风吹山带遥知雨,君湿荷裳已报秋”两句,文笔省净,意境深幽,既有杜甫七律遗风,又有王维山水诗之韵味,颇见锻锤之功。尾联扣合渊明,用典贴切。全诗境界清新,淡然有味,回味悠长,不愧佳篇。
- 《宿石邑山中》
- 《寻胡处士不遇》
- 《赠长洲何主簿》
- 《杂曲歌辞·少年行》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名句赏析》
-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名句赏析》
-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名句赏析》
-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名句赏析》
-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名句赏析》
-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名句赏析》
-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名句赏析》
- 《赠李翼》
- 《少年行》
- 《送齐山人归长白山》
- 《题玉真观李秘书院》
- 《送客还江东》
-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 《送故人归鲁》
- 《送李明府赴滑州》
- 《相和歌辞。江南曲》
-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
- 《送夏侯校书归上都》
- 《送张渚赴越州》
-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 《看调马》
- 《江南曲(一作李益诗)》
- 《送金华王明府》
- 《送康洗马归滑州》
- 《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
- 《赠兖州孟都督》
- 《别孟都督》
-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 《寄哥舒仆射》
- 《赠别华阴道士》
- 《送客归广平》
- 《送客游江南》
- 《送戴迪赴凤翔幕府》
- 《送海州姚别驾》
- 《河上寄故人》
- 《赠王随》
- 《章台柳·章台[1]柳》
- 《奉送王相公缙》
- 《别李明府》
- 《章台柳》
- 《宿甑山》
- 《送陈明府赴淮南》
- 《杂曲歌辞 少年行》
- 《寄柳氏》
- 《送元诜还江东》
- 《赠郓》
- 《送崔过》
- 《送营》
- 《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 《复偶见》
- 《想得》
- 《送夏侯审》
- 《送赵评事赴洪州使幕》
-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 《送李秀才归江南(一作送孙革及第归江南)》
- 《题僧房(一作题慈恩寺振上人院)》
- 《送寿州陈录事》
- 《送赵陆司兵归使幕》
- 《送蒋员外端公归淮南》
- 《题慈仁寺竹院》
- 《赠郓州马使君》
- 《送崔过归淄青幕府》
-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
- 《赠王逖》
- 《送深州吴司马归使幕》
- 《送客之上谷》
-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
- 《宴吴王宅》
-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
- 《送郢州郎使君》
- 《送李中丞赴辰州》
- 《送刘侍御赴陕州》
- 《李中丞宅夜宴送丘侍御赴江东便往辰州》
- 《送李侍御归宣州使幕》
- 《东城水亭宴李侍御副使》
- 《送秘书谢监赴江西使幕》
- 《送江陵元司录》
- 《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
-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 《送苏州姚长史》
- 《送高员外赴淄青使幕》
- 《赠张道者》
- 《送元诜还江东(一作送太常元博士归润州)》
-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
- 《送故人归蜀》
- 《送崔秀才赴上元兼省叔父》
-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
- 《寄武陵李少府》
- 《赠张建》
- 《送监军李判官》
-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 《送别郑明府》
- 《祭岳回重赠孟都督》
- 《送南少府归寿春》
- 《经月岩山》
- 《杂曲歌辞。少年行》
- 《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
- 《和高平朱(一作米)参军思归作》
- 《赠别成明府赴剑南》
- 《送夏侯侍郎》
-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
- 《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
- 《送蓚县刘主簿楚》
-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 《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 《别汜水县尉》
- 《送中兄典邵州》
- 《送万巨》
- 《送巴州杨使君》
-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 《寄雍丘窦明府》
- 《寄上田仆射》
- 《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
- 《宴杨驸马山池(一作陈羽诗,又作朱湾诗)》
-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 《访王起居不遇留赠》
- 《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
- 《送高别驾归汴州》
- 《送田仓曹汴州觐省》
- 《送郭赞府归淮南》
- 《题龙兴寺澹师房》
- 《奉和元相公家园即事寄王相公》
- 《送道士侄归池阳》
- 《送刘长上归城南别业》
- 《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 《送营城李少府》
- 《送李明府赴连州》
- 《送卢大理赵侍御祭东岳兼寄孟兖州》
- 《送皇甫大夫赴浙东》
- 《送韦秀才》
- 《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
- 《送故人赴江陵寻庾牧》
- 《送客水路归陕》
- 《送丹阳刘太真》
- 《题张逸人园林》
- 《又题张逸人园林》
- 《送刘将军》
- 《送郑员外(郑时在熊尚书幕府)》
- 《寄徐州郑使君》
-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
- 《送王诞渤海使赴李太守行营》
- 《送王少府归杭州》
- 《赠张千牛》
- 《汉宫曲二首(第二首一作李益诗)》
- 《寄赠衡州杨使君》
- 《羽林骑(一作羽林少年行)》
- 《送客之潞府》
- 《寄裴郓州》
- 《梁城赠一二同幕》
- 《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一作张继诗)》
- 《寄赠虢州张参军》
- 《送李中丞赴商州》
- 《汉宫曲二首》
- 《陪孟都督祭岳途中有赠》
- 《别甑山》
- 《送客知鄂州》
- 《寄令狐尚书》
- 《扈从郊庙因呈两省诸公》
- 《送端州冯使君》
-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 《送齐明府赴东阳》
- 《鲁中送从事归荥阳》
- 《兖州送李明府使苏州便赴告期》
- 《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
- 《送客游江南》
- 《寒食》
- 《同题仙游观》
-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章台柳·寄柳氏》
- 《送客贬五溪》
- 《送客之江宁》
- 《送冷朝阳还上元》
- 《送客归江州》
译文
你此番东归故里,又可以作庄子所说的采真之游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水,是在欢迎你回去,为你高兴。
你食宿不离那画有青雀的船舫,你的家就在那白鸥翔集的沙洲之上。
清风吹拂着山间如带的白云,那是要下雨了,露珠沾湿了你荷叶做成的衣裳,提醒着你秋天已至。
听说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你乘着竹轿,前往拜访,久久不愿离去。
注释
江州:州名,治所初在豫章,后移浔阳。客:作者友人,生平不详,似为一位弃官归隐者。
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后多指求仙修道。
青雀舫:即画有青雀的船只。
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客之家乡。
山带:指环绕峰岩的带状白云。
荷裳:即用荷叶做的衣服,以示高洁。
泉明:指晋陶渊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故称泉明。
淹留:停留。为:一作“会”。
参考资料:
1、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7-238
2、费振刚.大历十才子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81-182
3、冯兆平.庐山历代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31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得而知。根据诗题及诗的正文可知,作者在江边送别了弃官归隐的友人归故土江州,满含深情创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费振刚.大历十才子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81-182
2、冯兆平.庐山历代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31
“”诗人开篇点明题旨,送客东归故里。“复”字,写出了客人隐居乡里学采真之游的喜悦心情。言“江水迎君”,更是以景衬情,以水助兴。江水日夜东流不停,暗示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缓。其终得还家的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中,诗人称客人吃住在船上,亦即“不离青雀舫”正好照应次句之江水“日夜流”,可见其归程迅疾,恨不得早日即到家乡。船为“青雀舫”,家在“白鸥洲”,这是诗人称赞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喜人。实际上亦是称赞客人自己。
“”颈联乃诗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贫玩山野的隐逸情景,风吹山带,这是客人看到的如画美景。遥知雨,乃是其心中感受。合在一起,显见其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客身着荷裳,何其雅洁。荷裳为甘露沾湿,可见他对山野美景的喜爱。而寒凉的露水也在提醒他寒秋已至,对其关爱有加。自然与客人的界线已淡然消去,客人已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尾联效仿陶渊明,乘着“篮舆”,并去探访陶的故居,乐而忘返。这既是呼应起句之“采真游”,又点明客人是辞官归隐,回归自然,身心自然愉悦。
综观全诗,前两联点明主旨,写归途中的情景,写景叙事明白晓畅。后两联写归后隐居中的生活情景,照应起句的“复得采真游”。其中,“林风吹山带遥知雨,君湿荷裳已报秋”两句,文笔省净,意境深幽,既有杜甫七律遗风,又有王维山水诗之韵味,颇见锻锤之功。尾联扣合渊明,用典贴切。全诗境界清新,淡然有味,回味悠长,不愧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