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令·吴山青
看吴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钱塘两岸青山相对迎。怎忍心分手有离情。你泪儿盈盈,我泪儿盈盈,香罗带未结成同心结。江潮已涨,船儿扬帆要远行。参考资料:1、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6页.2、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09,:第93页.
看吴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钱塘两岸青山相对迎。怎忍心分手有离情。你泪儿盈盈,我泪儿盈盈,香罗带未结成同心结。江潮已涨,船儿扬帆要远行。参考资料:1、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6页.2、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中华古典名著读本唐宋词卷:京华出版社,1998.09,:第93页.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 《山中寒食》
- 《秋怀》
- 《竹林》
- 《霜天晓角》
- 《洞霄宫》
-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名句赏析》
- 《伤朱寺丞》
- 《上湖閒泛舣舟石函因过下湖小墅》
- 《射弓次寄彭城四君》
- 《诗招南阳秀才》
- 《寿阳城南写望怀历阳故友》
-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
- 《水亭秋日偶书》
- 《水轩》
- 《寺居》
- 《松径》
- 《山中寄招叶秀才》
- 《猫儿》
- 《林间石》
- 《北山晚望》
- 《过芜湖县》
- 《深居杂兴六首》
- 《山中冬日》
- 《伤白积殿丞》
- 《送长吉上人》
- 《送陈日章秀才》
- 《送陈纵之无为军》
- 《送楚执中随侍入蜀》
- 《送慈师北游》
- 《送大方师归金陵》
- 《送丁秀才归四明》
- 《送范寺丞》
- 《送皎师归越》
- 《送马程员外之任乌江》
- 《送闻义师谒池阳郡守》
- 《送吴秀才赴举》
- 《送谢氏昆仲归闽中》
- 《送谢尉》
- 《送易从师还金华》
- 《送有交师辇下》
- 《送昱师赴请姑苏》
- 《送越倅杨屯田赴阙》
- 《送赵时校书之任临川司理》
- 《送遵式师谒金陵王相国》
- 《送僧之姑苏》
- 《送僧之京师》
- 《送善中师归四明》
- 《送史殿丞之任封州》
- 《送史殿省典封州》
- 《送史宫赞兰溪解印归阙》
- 《送思齐上人之宣城》
- 《送遂良师游天台》
- 《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
- 《送文光师游天台》
- 《送马程知江州德安》
- 《送茂才冯彭年赴举》
- 《送牛秀才之山阳省兄》
- 《送然上人南还》
- 《送人游金山》
- 《送人之苍梧》
- 《送僧还东嘉》
- 《送僧机素还东嘉》
- 《送僧休复之京师》
- 《送僧游天台》
-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
- 《台城寺水亭》
- 《桃花》
- 《途中回寄闾丘秀才》
- 《晚春寄示茂才冯彭年》
- 《闻灵皎师自信州归越以诗招之》
- 《闻叶初秀才东归》
- 《闻越僧灵皎游天竺山因而有寄》
- 《无为军》
- 《西村晚泊》
- 《西湖》
-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
- 《西湖孤山寺后舟中写望》
- 《西湖与性上人话别》
- 《西湖舟中值雪》
- 《西梁山下泊船怀别润州杲上人》
- 《西岩夏日》
- 《喜皎然师见访书赠》
- 《喜马先辈及第后见访》
- 《喜姪宥及第》
- 《峡石寺》
- 《夏日池上》
- 《夏日即事》
-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
- 《小圃春日》
- 《小隐》
- 《小园春日》
- 《小舟》
- 《谢马程先辈惠蜀牋》
- 《新竹》
- 《杏花》
- 《盱眙山寺》
- 《雪三首》
- 《易从上人山亭》
- 《易从师山亭》
- 《隐居秋日》
- 《呦呦》
- 《又和病起》
- 《又咏小梅》
- 《予顷得宛陵葛生所茹笔十余筒其中复得精妙者》
- 《玉梁峡口怀朱严从事之官岭外两夕舟次于此》
- 《园池》
- 《园庐》
- 《园庐秋夕》
- 《杂兴四首》
- 《载答》
- 《赠崔少微》
- 《赠当途朱仲敏》
- 《赠胡明府》
- 《赠胡人》
- 《赠蒋公明》
- 《赠金陵明上人》
- 《赠钱唐邑长高秘校》
- 《赠任懒夫》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笔》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壁》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家》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匠》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狂》
- 《和》
- 《寄胡介》
- 《赠张绘秘教九题 其一 诗将》
- 《赠张绘秘教九题 其五 诗狂》
- 《赠张绘秘教九题 其八 诗筒》
- 《赠张绘秘教九题 其九 诗壁》
- 《平居遣兴》
- 《淮甸南游》
- 《雪三首 其二》
- 《梅花 其二》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筒》
- 《赠中师草圣》
- 《招思齐上人》
- 《知县李太博得替》
- 《中峰》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魔》
-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牌》
- 《中峰行乐却望北山因而成咏》
- 《追和彭城太尉夏月寄题湖上湛源大师房》
- 《湖》
- 《闵师自天台见寄石枕》
- 《孤山雪中写望寄呈景山仙尉》
- 《送遵式 其二》
- 《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 笔》
- 《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 茶》
- 《句 其一》
- 《句 其二》
- 《句 其四》
- 《句 其十二》
- 《和安秀才次晋昌居士留题壁石》
- 《和才上人春日见寄》
- 《和陈湜赠希社师》
- 《和酬泉南陈贤良见赠》
- 《和酬社从事题壁》
- 《和酬周启明贤良见寄》
- 《和酬周寺丞》
- 《和皓文二绝》
-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
- 《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
- 《和蒙尉见寄》
- 《和史宫赞》
- 《和唐异见奇》
- 《和天竺慈云大师》
- 《和王给事同诸官留题》
-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
- 《和谢秘校西湖马上》
-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 《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
- 《湖村晚兴》
- 《湖上隐居》
- 《湖山小隐二首》
- 《菱塘》
- 《池阳山店》
- 《寄曹南任懒夫》
- 《梅花二首》
- 《春日斋中》
- 《耿济口舟行》
- 《梅花》
- 《寄兰溪邑长史宫赞》
- 《偶书》
- 《黄家庄》
- 《寄西山勤道人》
- 《寄岑迪》
- 《李翰林寄松扇及诗乃答之》
- 《怀长吉上人北游》
- 《将归四明夜坐话别任君》
- 《寄临川司理赵时校书》
- 《集贤李建中工部尝以七言长韵见寄感存怀没因》
- 《春夕閒咏》
- 《春日怀历阳后园游兼寄宣城天使》
- 《即席送江夏茂才》
- 《鸣皋》
- 《句》
- 《寄薛学士》
- 《池上春日即事》
- 《春日感怀》
- 《寄耏门梁进士》
- 《留题李颉林亭》
- 《湖上晚归》
- 《曹州寄任独复》
- 《春阴》
- 《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
- 《汴岸晓行》
- 《池上春日》
-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
- 《历阳寄金陵衍上人》
- 《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笔》
- 《监郡太博惠酒及诗》
- 《寄太白李山人》
- 《虢略秀才以七言四韵诗为寄辄敢酬和幸惟采览》
- 《秋日西湖閒泛》
- 《监郡吴殿丞惠以笔墨建茶各吟一绝谢之·墨》
- 《孤山寺》
- 《孤山隐居书壁》
- 《山村冬暮》
- 《平居遗兴》
- 《蝶》
- 《湖山小隐》
- 《寄玉梁施道士》
- 《读王黄州诗集》
- 《吊薛公孟》
- 《病中》
- 《城中书事》
-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 《山园小梅二首》
- 《咏秋江》
- 《相思令·吴山青》
- 《点绛唇·金谷年年》
- 《宿洞霄宫》
-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 《小隐自题》
译文
看吴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钱塘两岸青山相对迎。怎忍心分手有离情。
你泪儿盈盈,我泪儿盈盈,香罗带未结成同心结。江潮已涨,船儿扬帆要远行。
注释
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争忍:怎忍。
罗带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江边句:通过潮涨暗示船将启航。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