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春风
古今多数文学史家和舆论家们,他们把温庭筠的词嗤之以为梁陈余风,视为靡靡之音,不信他能有什么政治寄托。几乎等于把美人香草要从《离骚》中赶了出来。这对于温庭筠是有欠公正的。
温庭筠的这一首诗,他自己首先就署上了一个“嘲”字。嘲者,讥笑也。然而从他的诗里看,他把春风写得又是非常好。好而要受到讥笑,就不能不说是在“指桑骂槐”。因此,可以把此诗作为一首有寄托的诗来读。
此诗开门见山就提出了“春风何处好?”接着他列举了五种春风的行动,来证明春风之好。换句话说,这五种行动,就是温庭筠理想中的“风”。好而遭到遗弃,就是盲目讨好,这所以是该予以嘲笑的。那么嘲风之盲目,也正是嘲皇帝之不识好坏。评论界有人总是认为温庭筠不配《离骚》,其实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正是继承了楚风的“骚”意,因为它很容易使人想到了宋玉的《风赋》: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扬。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温庭筠在这里,正是师承了此意的。试来解读风的好处:
第一种好处:“别殿饶芳草”,“饶”有丰、饱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可以理解为因“春风”而使芳草茂密丰盛起来了。芳草,就是香草,古人常常用它来比喻忠贞的美德。刘攽说:“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佳卉为君子美德。”(《秦州玩芳亭记》)而这正是《离骚》的手法。如果用代数的方法,把这代了进去,那么等式就是说:春风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使君子具备着更多的美德。而这正是子夏在《诗序》中说的:“风,风也;风以动之”的本意。
第二,“苒嫋转鸾旗”,“鸾旗”是皇帝鸾舆前面仪仗队所举的彩旗,用以显示仪表的威严的。春风能使它得以舒展,显得更生动勃郁。这正是杜甫的“致君尧舜”的意思。
第三,“萎蕤吹雉葆”,“萎蕤”,旗名,也是卤簿中的一种。但萎蕤也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葆”,就是羽葆,古时用鸟毛装饰的车盖;也就是指皇帝所坐的车子“鸾舆”。张衡《东京赋》:“羽盖威蕤”。雉,是野鸡。是用野鸡尾巴的毛作装饰的一种宫扇,也是皇帝近前的仪仗。“萎蕤吹雉葆”,是说春风吹动着这些仪仗,就像吹动着茂密的青草。不仅写出了皇帝仪仗队伍之浩荡,更写出了春风的质感。可以说,这些葆羽,正是因春风才显得这样流动而有生气的。
以上两句从远一直写到近,写春风能使皇帝的仪仗显得更为显赫。可以试想,这样长长的仪仗队在春风中飘拂着前进,与在夏日无风的蔫搭搭地前进,则这有风与无风的气象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扬芳历九门”,九门,指天子之门,是说春风把芬芳的气息吹进了天子的宫廷。如果没有春风,则纵有九门,也是没有生气的。
第五,“澹荡入兰荪”,淡荡是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也是形容风,如水波之荡漾,似乎这春风飘举升降入于深宫,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入罗帷之后,终因无所是事,而不得已又钻入芳草丛中的了。因为“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尽管它如何的想为皇上振兴威仪,无奈皇帝还是只喜欢那种虽无好风,却能经常出入怀袖的小团扇子。小人在位,是以君子只有入于兰荪,与草木为伍了。
值得注意的是,他把春风写得是十分生动。风本是没有形质的东西,但是由于他抓住了风的特性,如“饶”、“转”、“吹”、“扬”、“历”、“澹荡”等,或写风的自动,或因物以显形,都莫不富有特性。因而使人处处感到风动,而且,他写春风而已,却又是故意地把它放在庄严、芬芳的处所。它虽也接近皇帝,但只止于威仪,而不及怀袖,正如宋玉说的:是“愈病析酲,发明耳目”而不是使之更加沉溺,昏昏欲睡。因此,这样的风,清醒者喜欢,而欲昏聩以终的是不高兴的。这令人想到了唐宣宗与李德裕的故事。宣宗刚即位,“德裕奉册太极殿。帝还谓左右曰:‘向行而近我者,非太尉耶?顾我毛发为森竖!’翌日,罢为荆南节度使,俄徙东都留守。”这里的春风多像李德裕,当李德裕扶助武宗时,唐室几乎中兴,可惜为时不久,宣宗即位,又复重用竖宦与小人,把一个“几使唐室中兴”(王夫之语)的大臣,一贬再贬,直至送至天涯海角以致死亡。那么,这一首诗当是写于李德裕遭贬,然而还没有到崖州之时。因为如果李德裕贬死,温庭筠哭尚且来不及,决不可能用现在的这种嘲笑的态度。
置春风于不顾而恋小巧团扇的,这是时代的悲哀。这里的“嘲”,实际是赞美,赞美春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然而不论怎样努力,终于还是贬了下来,和芳草们在一起。这是诗人在为春风作不平之鸣,哀皇帝之昏而憎团扇之佞。然而如此爱,如此哀,如此恨皆不可能,是以只有反其意而将爱以“嘲”出之。嘲者,亦有哀其不识不知之过也。温庭筠之自哂,也许他是悟了,所以历史上说他流落江湖,“不知所终”,则为仙为道,为贼为寇皆不可知。只留下个当朝称他的儿子为“孽子”,则终是反朝廷也为可知矣。
- 《春日》
- 《送陈嘏之侯官兼简李常侍》
- 《哭王元裕》
- 《杏花》
- 《敕勒歌塞北》
- 《女冠子》
- 《题僧泰恭院二首》
- 《清凉寺》
- 《宿沣曲僧舍》
- 《杨柳八首(一作杨柳枝)》
- 《七夕》
- 《芙蓉》
- 《舞曲歌辞。屈柘词》
- 《秋雨》
- 《赠少年》
- 《雪二首》
- 《洛阳》
- 《牡丹二首》
- 《句》
- 《碌碌古词》
- 《春日野行》
- 《题望苑驿(东有马嵬驿西有端正树一作相思树)》
-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二首》
- 《西陵道士茶歌》
- 《马嵬佛寺》
- 《宿白盖峰寺寄僧》
- 《送人游淮海(一作宿友人池)》
- 《相和歌辞。三洲歌》
- 《汉皇迎春词》
- 《故城曲》
- 《秋日》
- 《酬友人》
- 《太子西池二首(一作齐梁体)》
- 《偶题》
- 《照影曲》
- 《池塘七夕》
- 《偶游》
- 《和友人题壁》
- 《赠郑征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
- 《经旧游(一作怀真珠亭)》
- 《题友人池亭(一作偶题林亭)》
- 《赠知音》
- 《李羽处士故里》
- 《酒泉子》
- 《河传》
- 《古意》
- 《法云寺双桧(一作晋朝柏树)》
- 《赠卢长史》
- 《晚坐寄友人》
- 《送李生归旧居》
- 《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 《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
- 《题磁岭海棠花》
- 《苦楝花》
- 《寄崔先生》
- 《简同志》
- 《和周繇(一作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诗)》
-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 《二月十五日樱桃盛开自所居蹑履吟玩竞名王泽章洋才》
- 《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
- 《题河中紫极宫》
-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太宗升遐之所)》
- 《过孔北海墓二十韵》
- 《题端正树》
- 《题友人居》
- 《长安春晚二首》
- 《初秋寄友人》
-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 《送洛南李主簿》
- 《卢氏池上遇雨赠同游者》
- 《河中陪帅游亭(一作陪河中节度使游河亭)》
- 《送卢处士游吴越》
- 《西游书怀》
- 《海榴》
- 《河传·同伴》
- 《定西番·捍拨紫槽金衬》
- 《水仙谣》
- 《吴苑行》
- 《相和歌辞。堂堂》
- 《旅泊新津却寄一二知己》
-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 《晓仙谣》
- 《博山》
- 《送人南游》
- 《却经商山寄昔同行人》
- 《宿辉公精舍》
- 《兰塘词》
- 《陈宫词》
- 《过新丰》
-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 其一》
- 《碧涧驿晓思》
- 《经西坞偶题》
- 《更漏子 其四》
- 《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
- 《织锦词》
- 《南歌子 其三》
- 《赠郑处士》
- 《归国遥 其二》
- 《赠越僧岳云二首》
-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
- 《和周繇》
- 《夜看牡丹》
- 《京兆公池上作》
- 《题薛昌之所居》
-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
- 《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
- 《途中有怀》
- 《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
- 《寄山中人》
- 《唐庄恪太子挽歌词二首》
- 《访知玄上人遇暴经因有赠》
- 《重游圭峰宗密禅师精庐(一作哭卢处士)》
- 《过五丈原》
- 《过西堡塞北》
- 《醉歌》
- 《酒泉子 其三》
- 《反生桃花发因题》
- 《鄠郊别墅寄所知》
- 《咏寒宵》
- 《华阴韦氏林亭》
- 《渭上题三首》
-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 《题西平王旧赐屏风》
- 《题裴晋公林亭》
- 《赠隐者》
- 《奉天西佛寺》
- 《寄卢生》
- 《相和歌辞。常林欢》
- 《题中南佛塔寺》
- 《过潼关》
- 《杂歌谣辞。黄昙子歌》
- 《观舞妓》
- 《和沈参军招友生观芙蓉池》
- 《赠僧云栖》
- 《南歌子 其一》
- 《杂歌谣辞。苏小小歌》
- 《清旦题采药翁草堂》
- 《河传·江畔》
- 《蒋侯神歌》
- 《登李羽士东楼》
- 《走马楼三更曲》
- 《与友人别》
- 《杂曲歌辞·侠客行》
- 《敷水小桃盛开因作》
- 《龙尾驿妇人图》
- 《相和歌辞。江南曲》
- 《寒食前有怀》
- 《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韵声》
-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
- 《赠楚云上人》
- 《雪夜与友生同宿晓寄近邻》
-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
- 《宿一公精舍》
-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
- 《昆明池水战词》
- 《寄清源寺僧》
- 《猎骑辞》
- 《晚归曲》
- 《边笳曲(一作齐梁体)》
- 《江上别友人》
- 《寄岳州李外郎远》
- 《老君庙》
- 《遐水谣》
- 《游南塘寄知者》
- 《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 其二》
- 《齐宫》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名句赏析》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名句赏析》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名句赏析》
-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名句赏析》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名句赏析》
-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名句赏析》
-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名句赏析》
-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名句赏析》
-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名句赏析》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名句赏析》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句赏析》
-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名句赏析》
-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名句赏析》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名句赏析》
-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名句赏析》
-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名句赏析》
-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名句赏析》
-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名句赏析》
-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名句赏析》
- 《神椎凿石塞神潭,白马参覃赤尘起名句赏析》
-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名句赏析》
-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名句赏析》
-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名句赏析》
-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名句赏析》
-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名句赏析》
-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名句赏析》
-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名句赏析》
-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名句赏析》
-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名句赏析》
-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名句赏析》
-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名句赏析》
-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名句赏析》
-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名句赏析》
-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名句赏析》
-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名句赏析》
-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名句赏析》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名句赏析》
-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名句赏析》
-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名句赏析》
-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名句赏析》
-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名句赏析》
- 《杂曲歌辞。西洲曲》
- 《瑟瑟钗》
- 《细雨》
- 《赠考功卢郎中》
- 《杨柳枝》
- 《鄠杜郊居》
- 《送客偶作》
-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
- 《早春浐水送友人》
- 《题李处士幽居》
-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札)》
- 《寓怀》
- 《余昔自西滨得兰数本移艺于庭亦既逾岁…遂寄情于此》
- 《雍台歌》
- 《相和歌辞。张静婉采莲曲》
- 《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 《归国遥 其一》
- 《菩萨蛮 其十》
- 《登卢氏台》
- 《杨柳枝》
- 《敕勒歌塞北》
- 《题贺知章故居叠韵作》
- 《薛氏池垂钓》
- 《杨柳枝》
- 《和赵嘏题岳寺》
- 《杨柳枝》
- 《赠越僧岳云 其二》
-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 《盘石寺留别成公》
- 《开圣寺》
- 《春初对暮雨》
- 《旅次盱眙县》
- 《戏令狐相》
- 《宿松门寺》
- 《东归有怀》
-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
-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行里有嘉莲》
- 《寄山中友人》
- 《洞户二十二韵》
- 《病中书怀呈友人》
- 《赠张炼师》
- 《过吴景帝陵》
- 《答段柯古见嘲》
- 《送北阳袁明府》
- 《送僧东游》
- 《宿城南亡友别墅》
- 《题竹谷神祠(一作谷神庙)》
- 《禁火日》
- 《寄渚宫遗民弘里生》
- 《投翰林萧舍人》
- 《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因有此作》
- 《和友人盘石寺逢旧友》
- 《春日雨》
- 《三月十八日雪中作》
- 《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
- 《送并州郭书记》
- 《四皓》
- 《偶题》
- 《咏山鸡》
- 《巫山神女庙》
- 《题崔公池亭旧游(一作题怀贞亭旧游)》
- 《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 《杂歌谣辞。邯郸郭公辞》
- 《登李羽士东楼》
- 《车驾西游因而有作》
- 《七夕》
- 《地肺山春日》
- 《江岸即事》
- 《西江贻钓叟骞生(一作西江寄友人骞生)》
- 《烧歌》
- 《春愁曲》
- 《鸡鸣埭曲》
- 《女冠子·含娇含笑》
- 《酒泉子·楚女不归》
- 《遐方怨·花半拆》
- 《河渎神·河上望丛祠》
- 《更漏子·相见稀》
- 《归国谣·双脸》
-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
-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 《莲浦谣》
- 《归国遥·香玉》
-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 《懊恼曲》
- 《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 《女冠子·霞帔云发》
- 《侠客行》
- 《咸阳值雨》
- 《过五丈原》
- 《开圣寺》
-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
-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
-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 《酒泉子·罗带惹香》
- 《商山早行》
- 《和友人伤歌姬》
- 《马嵬驿》
- 《蔡中郎坟》
- 《杨柳八首·其二》
- 《杨柳八首·其三》
- 《莲花》
- 《拂舞词》
- 《利州南渡》
- 《瑶瑟怨》
- 《送人东游》
- 《苏武庙》
-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 《清平乐·上阳春晚》
- 《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 《更漏子·玉炉香》
- 《菩萨蛮·牡丹花谢莺声歇》
- 《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
- 《更漏子·背江楼》
-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 《梦江南·千万恨》
-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 《更漏子·柳丝长》
- 《望江南·梳洗罢》
-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 《杨柳枝》
- 《夜宴谣》
- 《寒食日作》
- 《题卢处士山居》
-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 《早秋山居》
- 《更漏子·星斗稀》
- 《过陈琳墓》
- 《达摩支曲》
- 《河传·湖上》
- 《诉衷情·莺语》
- 《菩萨蛮·雨晴夜合玲珑日》
- 《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
-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 《南歌子词二首》
- 《清平乐·洛阳愁绝》
-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 《过分水岭》
-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
- 《元日》
- 《春洲曲》
- 《春晓曲》
- 《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
- 《酒泉子·花映柳条》
- 《酒泉子·日映纱窗》
- 《遐方怨·凭绣槛》
- 《惜春词》
- 《春日偶作》
- 《思帝乡·花花》
-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
- 《嘲春风》
- 《原隰荑绿柳》
- 《题柳》
- 《嘲三月十八日雪》
- 《清明日》
- 《南湖》
- 《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
- 《更漏子·金雀钗》
- 《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
-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 《玉蝴蝶·秋风凄切伤离》
- 《碧磵驿晓思》
- 《宿云际寺》
- 《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 《春江花月夜词》
-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 《回中作》
- 《舞衣曲》
- 《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
- 《郭处士击瓯歌》
-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古今多数文学史家和舆论家们,他们把温庭筠的词嗤之以为梁陈余风,视为靡靡之音,不信他能有什么政治寄托。几乎等于把美人香草要从《离骚》中赶了出来。这对于温庭筠是有欠公正的。
温庭筠的这一首诗,他自己首先就署上了一个“嘲”字。嘲者,讥笑也。然而从他的诗里看,他把春风写得又是非常好。好而要受到讥笑,就不能不说是在“指桑骂槐”。因此,可以把此诗作为一首有寄托的诗来读。
此诗开门见山就提出了“春风何处好?”接着他列举了五种春风的行动,来证明春风之好。换句话说,这五种行动,就是温庭筠理想中的“风”。好而遭到遗弃,就是盲目讨好,这所以是该予以嘲笑的。那么嘲风之盲目,也正是嘲皇帝之不识好坏。评论界有人总是认为温庭筠不配《离骚》,其实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正是继承了楚风的“骚”意,因为它很容易使人想到了宋玉的《风赋》: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扬。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温庭筠在这里,正是师承了此意的。试来解读风的好处:
第一种好处:“别殿饶芳草”,“饶”有丰、饱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可以理解为因“春风”而使芳草茂密丰盛起来了。芳草,就是香草,古人常常用它来比喻忠贞的美德。刘攽说:“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佳卉为君子美德。”(《秦州玩芳亭记》)而这正是《离骚》的手法。如果用代数的方法,把这代了进去,那么等式就是说:春风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使君子具备着更多的美德。而这正是子夏在《诗序》中说的:“风,风也;风以动之”的本意。
第二,“苒嫋转鸾旗”,“鸾旗”是皇帝鸾舆前面仪仗队所举的彩旗,用以显示仪表的威严的。春风能使它得以舒展,显得更生动勃郁。这正是杜甫的“致君尧舜”的意思。
第三,“萎蕤吹雉葆”,“萎蕤”,旗名,也是卤簿中的一种。但萎蕤也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葆”,就是羽葆,古时用鸟毛装饰的车盖;也就是指皇帝所坐的车子“鸾舆”。张衡《东京赋》:“羽盖威蕤”。雉,是野鸡。是用野鸡尾巴的毛作装饰的一种宫扇,也是皇帝近前的仪仗。“萎蕤吹雉葆”,是说春风吹动着这些仪仗,就像吹动着茂密的青草。不仅写出了皇帝仪仗队伍之浩荡,更写出了春风的质感。可以说,这些葆羽,正是因春风才显得这样流动而有生气的。
以上两句从远一直写到近,写春风能使皇帝的仪仗显得更为显赫。可以试想,这样长长的仪仗队在春风中飘拂着前进,与在夏日无风的蔫搭搭地前进,则这有风与无风的气象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扬芳历九门”,九门,指天子之门,是说春风把芬芳的气息吹进了天子的宫廷。如果没有春风,则纵有九门,也是没有生气的。
第五,“澹荡入兰荪”,淡荡是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也是形容风,如水波之荡漾,似乎这春风飘举升降入于深宫,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入罗帷之后,终因无所是事,而不得已又钻入芳草丛中的了。因为“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尽管它如何的想为皇上振兴威仪,无奈皇帝还是只喜欢那种虽无好风,却能经常出入怀袖的小团扇子。小人在位,是以君子只有入于兰荪,与草木为伍了。
值得注意的是,他把春风写得是十分生动。风本是没有形质的东西,但是由于他抓住了风的特性,如“饶”、“转”、“吹”、“扬”、“历”、“澹荡”等,或写风的自动,或因物以显形,都莫不富有特性。因而使人处处感到风动,而且,他写春风而已,却又是故意地把它放在庄严、芬芳的处所。它虽也接近皇帝,但只止于威仪,而不及怀袖,正如宋玉说的:是“愈病析酲,发明耳目”而不是使之更加沉溺,昏昏欲睡。因此,这样的风,清醒者喜欢,而欲昏聩以终的是不高兴的。这令人想到了唐宣宗与李德裕的故事。宣宗刚即位,“德裕奉册太极殿。帝还谓左右曰:‘向行而近我者,非太尉耶?顾我毛发为森竖!’翌日,罢为荆南节度使,俄徙东都留守。”这里的春风多像李德裕,当李德裕扶助武宗时,唐室几乎中兴,可惜为时不久,宣宗即位,又复重用竖宦与小人,把一个“几使唐室中兴”(王夫之语)的大臣,一贬再贬,直至送至天涯海角以致死亡。那么,这一首诗当是写于李德裕遭贬,然而还没有到崖州之时。因为如果李德裕贬死,温庭筠哭尚且来不及,决不可能用现在的这种嘲笑的态度。
置春风于不顾而恋小巧团扇的,这是时代的悲哀。这里的“嘲”,实际是赞美,赞美春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然而不论怎样努力,终于还是贬了下来,和芳草们在一起。这是诗人在为春风作不平之鸣,哀皇帝之昏而憎团扇之佞。然而如此爱,如此哀,如此恨皆不可能,是以只有反其意而将爱以“嘲”出之。嘲者,亦有哀其不识不知之过也。温庭筠之自哂,也许他是悟了,所以历史上说他流落江湖,“不知所终”,则为仙为道,为贼为寇皆不可知。只留下个当朝称他的儿子为“孽子”,则终是反朝廷也为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