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名句赏析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参考资料:1、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参考资料:1、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可》
- 《【中吕】山坡羊 人生于世,》
- 《【越调】天净沙 昨朝杨柳依》
- 《【双调】得胜令》
- 《【双调】清江引 咏秋日海棠》
- 《【中吕】普天乐 水挪蓝,山》
-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 《【中吕】红绣鞋 赠美妓手掌》
- 《【双调】落梅引》
- 《【中吕】朝天曲》
- 《【中吕】喜春来 亲登华岳悲》
-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 《【双调】水仙子》
- 《【双调】胡十八》
- 《【南吕】西番经》
- 《【双调】折桂令 想为官枉了》
- 《【双调】庆东原 海来阔风波》
-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 《【双调】庆宣和》
- 《【中吕】朝天子 携美姬湖上》
- 《【正宫】塞鸿秋 春来时绰然》
- 《【双调】新水令 辞官急流中》
- 《【中吕】朱履曲 休只爱夸强》
- 《【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
- 《【双调】沉醉东风 蔬圃莲池药》
- 《【越调】寨儿令》
-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名句赏析》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名句赏析》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名句赏析》
-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名句赏析》
-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名句赏析》
-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名句赏析》
-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可》
- 《【双调】得胜令》
- 《【双调】清江引 咏秋日海棠》
- 《【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
- 《【中吕】朝天子 携美姬湖上》
- 《山行》
- 《我爱云庄好四首 其一》
- 《我爱云庄好四首 其二》
- 《我爱云庄好四首 其三》
- 《我爱云庄好四首 其四》
- 《晚霁》
- 《惜鹤十首》
- 《惜鹤十首 其二 病鹤》
- 《惜鹤十首 其三 挽鹤》
- 《晨起》
- 《冬夜早起》
- 《上都道中》
- 《休日郊外》
- 《廉园会饮》
- 《同元复初饮许仲文别墅》
- 《惜鹤十首 其四 忆鹤》
- 《久雨初霁书所寓壁》
- 《晨兴用俞立之韵》
- 《游香山》
- 《上都察院》
- 《秋日梨花》
- 《九日》
- 《大雨》
- 《寒食游廉园》
- 《留别元复初》
- 《中都道中》
- 《客中除夕》
- 《直省》
- 《兴和道中》
- 《建宁道中》
- 《泉州》
- 《黄州道中》
- 《饮城东刘氏园亭》
- 《哭张澹庵平章》
- 《翠阴亭独坐寄莫俊德经历》
-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四首 其一》
- 《留别乡里诸友》
- 《寄李道复平章》
-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四首 其四》
- 《山中拜除自和二首 其一》
- 《山中拜除自和二首 其二》
- 《云庄遣兴自和二首 其一》
- 《云庄遣兴自和二首 其二》
- 《绰然亭落成自和二首 其一》
- 《绰然亭落成自和二首 其二》
- 《田居自和二首 其一》
-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四首 其二》
-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四首 其三》
- 《田居自和二首 其二》
- 《和鲁子翚学士见寄诗韵二首 其一》
- 《书半仙亭壁自和二首 其一》
- 《书半仙亭壁自和二首 其二》
- 《秋日村居》
- 《翠阴亭落成自和三首 其一》
- 《翠阴亭落成自和三首 其二》
- 《读史有感自和二首 其一》
- 《读史有感自和二首 其二》
- 《和鲁子翚学士见寄诗韵二首 其二》
- 《绰然亭口号》
- 《过李溉之天心亭》
- 《翠阴亭落成自和三首 其三》
- 《遂閒堂独坐自和三首 其一》
- 《遂閒堂独坐自和三首 其二》
- 《遂閒堂独坐自和三首 其三》
- 《次马伯庸少监赠经筵官虞司业诗韵》
- 《郊饮醉归》
- 《堂邑宣化堂退食》
- 《行水灾郊外》
- 《赠李秘监》
- 《咏史》
- 《咏史 其二 龚胜》
- 《咏史 其三 朱震》
- 《咏史 其四 庞德公》
- 《寿子》
- 《得子强也书诗以答之》
- 《夜雨寄吕叔泰》
- 《登司天台同李景山元复初分韵得色字》
- 《拟四季归田乐四首 其一 春》
- 《拟四季归田乐四首 其二 夏》
- 《拟四季归田乐四首 其三 秋》
- 《拟四季归田乐四首 其四 冬》
- 《郊居许敬臣廉使见过》
- 《长安孝子贾海诗》
- 《毛良卿送牡丹》
- 《游香山》
- 《赠刘仲宪》
- 《过长春宫》
- 《西岩醉笔》
- 《感皇恩 自寿》
- 《维日之良》
- 《有田》
- 《哀流民操》
- 《【越调】寨儿令》
- 《【双调】新水令 辞官急流中》
- 《折桂令·中秋》
- 《一枝花·咏喜雨》
- 《一枝花·咏喜雨》
- 《山坡羊·骊山怀古》
- 《山坡羊·潼关怀古》
- 《一枝花·咏喜雨》
- 《山坡羊·洛阳怀古》
-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 《山坡羊·未央怀古》
- 《水仙子·咏江南》
- 《登泰山》
- 《雁儿落兼得胜令》
译文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注释
山坡羊:词牌名。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息。
萦纡: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参考资料:
1、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
参考资料:
1、钱海水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文学出版社,2010
骊山(今西安市的东边),阿房宫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