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兵后寓吴
深深的闺阁绣帘垂地。还记得家人在灯烛边的绵绵话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万叠的山间城头传来哀怨的号角声,风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只有影子与我为伴,我东西来回奔走。望着远处,我不知家乡在什么地方,羡慕寒鸦可以在黄昏之后,回到杨柳树上它们的巢穴。只有山还是和原来一样,叹息亡国之后时事的变化如此之大。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还没有出发,我再喝一口酒。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笔还在,询问邻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写《牛经》,老翁只是摇手而已。参考资料:1、(清)上疆村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06:第188页2、(宋)苏轼著.《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4.08:第244页。
深深的闺阁绣帘垂地。还记得家人在灯烛边的绵绵话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万叠的山间城头传来哀怨的号角声,风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只有影子与我为伴,我东西来回奔走。望着远处,我不知家乡在什么地方,羡慕寒鸦可以在黄昏之后,回到杨柳树上它们的巢穴。只有山还是和原来一样,叹息亡国之后时事的变化如此之大。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还没有出发,我再喝一口酒。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笔还在,询问邻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写《牛经》,老翁只是摇手而已。参考资料:1、(清)上疆村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06:第188页2、(宋)苏轼著.《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4.08:第244页。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闺阁深院,垂地绣帘,柔和灯光,轻言细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词人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黄昏之后的“寒鸦”尚可归巢杨柳,令人羡慕不已。词中抒发的背井离乡的愁苦情怀,是战乱时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而非一般词人平时的呻吟。“万叠城头哀怨角”,城头上反复吹奏的号角声充满哀怨,这“哀怨”是一种主观感情的外射,和对国破家亡的伤恸。
“相看只好山如旧”流露出江山易主的悲痛心情。“叹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的,使之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这是一个秋风肃杀,百花凋残的季节,这是一处景物苍茫的黄昏时刻。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未发、且尝村酒”从困境中显现出达观的态度。村酒饮罢,囊中依旧羞涩。“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微醉中探手枵囊,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锥还在。他询问邻近的老翁:“需要抄写《牛经》么?”老翁只是摇手。词人东奔西走的目的和结果,在这几句话中描写的惟妙惟肖。
这是一首描写流浪生活的悲歌。在战乱的年代,词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即使物质上再困窘,也不能使他屈服仕元。同时在词人通过老翁对《牛经》的冷淡态度的描写,透露出当时农村中凋零残败的景象,和农民生产情绪不高的事实。
-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
- 《浪淘沙(重九)》
- 《步蟾宫(春景)》
- 《步蟾宫(中秋)》
- 《探春令》
- 《风入松(戏人去妾)》
- 《如梦令》
- 《金盏子》
- 《应天长(次清真韵)》
- 《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
- 《小重山》
- 《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
- 《糖多令(寿东轩)》
- 《翠羽吟》
- 《齐天乐(元夜阅梦华录)》
- 《柳梢青(游女)》
- 《贺新郎·绝代幽人独》
- 《木兰花慢(再赋)》
- 《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
- 《步蟾宫(木犀)》
- 《玉楼春(桃花湾马迹)》
- 《尾犯(寒夜)》
- 《永遇乐(绿阴)》
- 《女冠子(竞渡)》
- 《珍珠帘(寿岳君选)》
-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名句赏析》
-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名句赏析》
-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名句赏析》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名句赏析》
-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名句赏析》
-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名句赏析》
-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名句赏析》
-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名句赏析》
-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名句赏析》
-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名句赏析》
-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名句赏析》
-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名句赏析》
-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名句赏析》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名句赏析》
-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名句赏析》
-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名句赏析》
-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名句赏析》
-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名句赏析》
- 《解佩令(春)》
- 《沁园春(次强云卿韵)》
- 《少年游》
- 《喜迁莺(金村阻风)》
- 《水龙吟(效稼轩体招落梅之魂)》
- 《洞仙歌(对雨思友)》
- 《昼锦堂(荷花)》
- 《南乡子(黄葵)》
- 《摸鱼儿(寿东轩)》
- 《白苎》
- 《蝶恋花(风莲)》
- 《南乡子》
- 《秋夜雨》
- 《高阳台(闰元宵)》
- 《祝英台》
- 《洞仙歌·枝枝叶叶》
- 《女冠子·电旗飞舞》
- 《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
- 《春夏两相期(寿谢令人)》
- 《高阳台(送翠英)》
- 《贺新郎(题后院画像)》
- 《浪淘沙》
- 《纷蝶儿(残春)》
- 《贺新郎(弹琵琶者)》
- 《恋绣衾》
- 《南乡子(塘门元宵)》
- 《喜迁莺》
- 《玉漏迟》
- 《沁园春(寿岳君举)》
- 《瑞鹤仙(红叶)》
- 《瑞鹤仙(友人买妾名雪香)》
- 《木兰花慢(冰)》
- 《大圣乐(陶成之生日)》
- 《解连环(岳园牡丹)》
- 《花心动(南塘元夕)》
- 《小重山》
- 《金蕉叶(秋夜不寐)》
- 《高阳台(芙蓉)》
- 《念奴娇(寿薛稼堂)》
- 《探芳信(菊)》
- 《贺新郎 乡土以狂得罪,赋此饯行》
- 《齐天乐·银蟾飞到觚棱外》
- 《念奴娇·夜深清梦》
- 《玉漏迟·客窗空翠杪》
- 《东坡田》
- 《铜官山》
- 《花心动 南塘元夕》
- 《春夏两相期 寿谢令人》
- 《忆秦娥 阖闾》
- 《步蟾宫 其一 木犀》
- 《恋绣衾》
- 《粉蝶儿 残春》
- 《喜迁莺·游丝纤弱》
- 《瑞鹤仙·绀烟迷雁迹》
- 《瑞鹤仙·玉霜生穗也》
- 《高阳台·燕卷情丝》
- 《绛都春·春愁怎画》
- 《满江红·一掬乡心》
- 《满江红·秋本无愁》
- 《最高楼·新春景》
- 《柳梢青·小饮微吟》
- 《高阳台·宛转怜香》
- 《秋夜雨·金衣露湿莺喉噎》
- 《秋夜雨·髹车转急风如噎》
- 《行香子·舟宿兰湾》
-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 《虞美人·梳楼》
- 《虞美人·梳楼》
- 《燕归梁·凤莲》
- 《燕归梁·凤莲》
- 《女冠子·元夕》
- 《女冠子·元夕》
-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 《梅花引·荆溪阻雪》
- 《一剪梅·舟过吴江》
- 《虞美人·听雨》
- 《秋夜雨·秋夜》
- 《贺新郎·吴江》
- 《贺新郎·兵后寓吴》
-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 《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
- 《声声慢·秋声》
- 《贺新郎·秋晓》
- 《贺新郎·秋晓》
译文
深深的闺阁绣帘垂地。还记得家人在灯烛边的绵绵话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万叠的山间城头传来哀怨的号角声,风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只有影子与我为伴,我东西来回奔走。望着远处,我不知家乡在什么地方,羡慕寒鸦可以在黄昏之后,回到杨柳树上它们的巢穴。
只有山还是和原来一样,叹息亡国之后时事的变化如此之大。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还没有出发,我再喝一口酒。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笔还在,询问邻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写《牛经》,老翁只是摇手而已。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
兵后寓吴:指元军攻陷临安(1276)后,作者离开家乡,流寓在苏州一带。
帘垂绣:即绣帘垂。
涡:酒涡。
万叠:指乐曲反复不停地吹奏。
影厮伴:只有影儿相伴。
浮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小阜:小土山。
枵(xiāo)囊:空口袋(指没有钱)。
毛锥:毛笔。
牛经:关于牛的知识的书。《三国志》注引《相印书》,说汉朝有《牛经》。
参考资料:
1、(清)上疆村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06 :第188页
2、(宋)苏轼著.《豪放词》 :万卷出版公司,2014.08:第244页
《贺新郎·兵后寓吴》作于恭帝德祐二年(1276)三月元军占领临安后,帝昺祥兴二年(1279)二月南宋最终灭亡前这三年间的某个秋天,蒋捷不肯降附元人,为了逃脱网罗与迫害,抛下妻儿老小,独自奔走他乡。作这首词的时候蒋捷正在平江府一带流浪。
参考资料:
1、钟振振著.《唐宋词举要》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 :第303页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闺阁深院,垂地绣帘,柔和灯光,轻言细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词人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黄昏之后的“寒鸦”尚可归巢杨柳,令人羡慕不已。词中抒发的背井离乡的愁苦情怀,是战乱时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而非一般词人平时的呻吟。“万叠城头哀怨角”,城头上反复吹奏的号角声充满哀怨,这“哀怨”是一种主观感情的外射,和对国破家亡的伤恸。
“相看只好山如旧”流露出江山易主的悲痛心情。“叹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的,使之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这是一个秋风肃杀,百花凋残的季节,这是一处景物苍茫的黄昏时刻。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未发、且尝村酒”从困境中显现出达观的态度。村酒饮罢,囊中依旧羞涩。“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微醉中探手枵囊,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锥还在。他询问邻近的老翁:“需要抄写《牛经》么?”老翁只是摇手。词人东奔西走的目的和结果,在这几句话中描写的惟妙惟肖。
这是一首描写流浪生活的悲歌。在战乱的年代,词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即使物质上再困窘,也不能使他屈服仕元。同时在词人通过老翁对《牛经》的冷淡态度的描写,透露出当时农村中凋零残败的景象,和农民生产情绪不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