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名句赏析
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参考资料:1、杨晓影.当时年少春衫薄邂逅最美的花间词: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712、(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0
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参考资料:1、杨晓影.当时年少春衫薄邂逅最美的花间词: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712、(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0
统观欧阳词,如一人而有二面。其艳情词艳得近于淫靡,轻佻俳狎,几乎难以卒读。然如《南乡子》八首,却换了一副笔墨,一洗绮罗香泽,转为写景纪俗之词,全写广南百越少数民族地区风物。读其词,如夏日清风、久雨新晴,心神为之一爽。
这是八首之二,写景如画,写情传神,将广南少女的真率、羞涩,质朴的情状活脱脱显于纸上。词的开头两句,宛如一幅南国水乡图,而且是静物素描,不加渲染,不事润色。炎炎长夏,船儿不动,桨儿不摇,近处是以木槿花为篱(木槿为广南常见之物,夏秋间开花,红白相间,当地人常以为篱)的茅舍,远处是依稀可见的横江竹桥,静极了,也天然极了。而“画舸”与“槿花”两相辉映,又使恬静素淡之中平添了几分艳雅,也为痴男情女的出场作了引信。
下片写男女初聚之情。“水上游人”指远方来客,即“画舸”中的男子;“沙上女”与“水上游人”相对为文,即以槿花为篱的茅舍的主人,立于沙头的一位少女。至此,词人又为读者在南国水乡图上叠印了一幅仕女图,尽管这幅仕女图似乎也是静的,不过已经呼之欲出,跃跃欲动了。男子,总是主动的,勇敢的,他伫立良久,便上前问话了,问女子姓甚名谁,年庚几许,家在何处。不过,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是画外之音,是省文,但却不是凭空结想。且看,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欲答,又羞于答,她转身走了。走了,又不甘心,却又回头顾盼,“笑指芭蕉林里住”。这“芭蕉林”,或者就是“槿花篱”的旁景,或者竟是这女子撒了一个谎:“家可远哩,在芭蕉深处。”结句的答话,将全词的静景一下子点活了。原来“画舸”之所以要“停桡”,是因为男子被女子所吸引;槿篱竹桥,也几等于北方的“桑间濮上”;水上沙上,跃动着初恋者的倩影。
李白有《陌上赠美人》诗云:“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正与此词相近。然一指红楼,一指蕉林,各是自家身分。李清照《点绛唇》有句曰:“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此词的写“回顾”同一笔意。盖“回顾”这一动作最能传女子的娇羞之态,故诗人每每写及。然彼一回顾而依门嗅梅,此一回顾而笑答客问,北国千金与水乡村姑的腔范就判然分明了。
- 《春光好》
- 《春去秋来也,愁心似醉醺名句赏析》
-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名句赏析》
- 《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名句赏析》
-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名句赏析》
-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名句赏析》
- 《恨身翻不作车尘,万里得随君名句赏析》
-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名句赏析》
- 《南乡子》
- 《贺明朝》
- 《赤枣子》
- 《女冠子》
- 《更漏子》
- 《西江月(一名白蘋香,一名步虚词)》
- 《贯休应梦罗汉画歌(一作禅月大师歌)》
- 《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
- 《大游仙诗(一作欧阳炳)》
- 《句》
- 《南歌子》
- 《巫山一段云》
- 《凤楼春》
- 《木兰花》
- 《菩萨蛮》
- 《浣溪沙》
- 《辛夷》
- 《凌霄花》
- 《渔父歌二》
- 《巫山一段云 其一》
- 《春光好 其一》
- 《春光好 其四》
- 《春光好 其七》
- 《菩萨蛮 其二》
- 《南乡子 其一》
- 《南乡子 其三》
- 《南乡子 其八》
- 《三字令·春欲尽》
- 《春光好·天初暖》
- 《渔父·风浩寒溪照胆明》
- 《南乡子·岸远沙平》
- 《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 《浣溪沙·落絮残莺半日天》
- 《南乡子·画舸停桡》
-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 《南乡子·路入南中》
- 《更漏子·三十六宫秋夜水》
- 《清平乐·春来街砌》
- 《春光好·花滴露》
- 《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
- 《浣溪沙·天碧罗衣拂地垂》
- 《浣溪沙·相见休言有泪珠》
- 《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 《巫山一段云·春去秋来也》
-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
- 《南乡子 其四》
译文
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画舸:彩饰的小船。桡:船桨。
槿花:木槿花落叶灌木,有红、白、紫等色花。南方民间经常在院子四周种植,长大一些后即可作为篱笆,称为篱槿。
沙上女:沙滩上的女孩子。
欧阳炯生在战乱时期,此词是他流落南方某地,乘坐小舟游览时,偶遇到一位貌美女子,有感所作。
参考资料:
1、(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0
统观欧阳词,如一人而有二面。其艳情词艳得近于淫靡,轻佻俳狎,几乎难以卒读。然如《南乡子》八首,却换了一副笔墨,一洗绮罗香泽,转为写景纪俗之词,全写广南百越少数民族地区风物。读其词,如夏日清风、久雨新晴,心神为之一爽。
这是八首之二,写景如画,写情传神,将广南少女的真率、羞涩,质朴的情状活脱脱显于纸上。词的开头两句,宛如一幅南国水乡图,而且是静物素描,不加渲染,不事润色。炎炎长夏,船儿不动,桨儿不摇,近处是以木槿花为篱(木槿为广南常见之物,夏秋间开花,红白相间,当地人常以为篱)的茅舍,远处是依稀可见的横江竹桥,静极了,也天然极了。而“画舸”与“槿花”两相辉映,又使恬静素淡之中平添了几分艳雅,也为痴男情女的出场作了引信。
下片写男女初聚之情。“水上游人”指远方来客,即“画舸”中的男子;“沙上女”与“水上游人”相对为文,即以槿花为篱的茅舍的主人,立于沙头的一位少女。至此,词人又为读者在南国水乡图上叠印了一幅仕女图,尽管这幅仕女图似乎也是静的,不过已经呼之欲出,跃跃欲动了。男子,总是主动的,勇敢的,他伫立良久,便上前问话了,问女子姓甚名谁,年庚几许,家在何处。不过,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是画外之音,是省文,但却不是凭空结想。且看,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欲答,又羞于答,她转身走了。走了,又不甘心,却又回头顾盼,“笑指芭蕉林里住”。这“芭蕉林”,或者就是“槿花篱”的旁景,或者竟是这女子撒了一个谎:“家可远哩,在芭蕉深处。”结句的答话,将全词的静景一下子点活了。原来“画舸”之所以要“停桡”,是因为男子被女子所吸引;槿篱竹桥,也几等于北方的“桑间濮上”;水上沙上,跃动着初恋者的倩影。
李白有《陌上赠美人》诗云:“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正与此词相近。然一指红楼,一指蕉林,各是自家身分。李清照《点绛唇》有句曰:“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此词的写“回顾”同一笔意。盖“回顾”这一动作最能传女子的娇羞之态,故诗人每每写及。然彼一回顾而依门嗅梅,此一回顾而笑答客问,北国千金与水乡村姑的腔范就判然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