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名句赏析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参考资料:1、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第六版:63-652、于海霞张生.高中全程学习方略.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0-66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参考资料:1、丁帆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第六版:63-652、于海霞张生.高中全程学习方略.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0-66
从内容结构上看,此赋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12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像得神奇瑰丽。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先写“妃嫔”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从艺术手法上,此赋运用了以下手法。
一、想像、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见“有关资料”霍松林的《〈阿房宫赋〉鉴赏》引文)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像。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像,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此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三、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此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 《月》
- 《雨》
- 《金谷怀古》
- 《寄湘中友人》
-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 《醉倒》
- 《宿东横山濑》
- 《秋思》
- 《寓言》
- 《屏风绝句》
- 《愁》
- 《蔷薇花》
- 《柳绝句》
- 《重送绝句》
- 《云》
- 《洛阳》
- 《汴河阻冻》
- 《猿》
- 《芭蕉》
- 《龙丘途中二首(一作李商隐诗)》
- 《归家(一作赵嘏诗)》
- 《哭韩绰》
- 《独柳》
- 《鹤》
- 《归燕》
- 《汴河怀古》
- 《秋霁寄远》
- 《绿萝》
- 《杜鹃》
- 《送友人》
- 《秋梦》
- 《早秋客舍》
- 《寄远》
- 《台城曲二首》
- 《山石榴》
- 《题白蘋洲》
- 《不寝》
- 《秋日》
- 《卜居招书侣》
- 《七夕》
- 《新柳》
- 《秋晚江上遣怀》
- 《江上雨寄崔碣》
- 《偶题》
- 《春思》
-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 《自贻》
- 《街西长句》
- 《春申君》
- 《边上晚秋》
- 《边上闻笳三首》
- 《雁》
- 《赠别二首之一》
- 《江南春绝句》
- 《洛阳秋夕》
- 《闻蝉》
- 《鸳鸯》
- 《闻雁》
-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 《自遣》
- 《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 《有寄》
- 《和严恽秀才落花》
-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 《鹦鹉》
- 《盆池》
- 《留赠》
- 《偶题二首》
- 《留诲曹师等诗》
- 《新转南曹未叙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吴兴书此篇以自见志》
- 《池州送孟迟先辈》
- 《雪中书怀》
-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长句四韵》
- 《嘲妓(牧罢宣州幕,经陕,有酒纠妓肥硕,牧赠此诗)》
- 《逢故人》
- 《秋日偶题》
- 《晚泊》
- 《送别》
- 《寄兄弟(又见《许浑集》,题作寄小弟)》
- 《贻迁客》
- 《寓题》
- 《寝夜》
- 《书怀寄卢州(一作泸州守)》
- 《江楼晚望》
- 《为人题赠二首》
- 《同赵二十二访张明府郊居联句》
- 《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 《杜秋娘诗》
- 《郡斋独酌(黄州作)》
- 《兰溪(在蕲州西)》
-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 《栽竹》
- 《扬州三首》
- 《洛阳长句二首》
- 《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
- 《闺情代作》
- 《咏袜》
- 《宫祠二首》
- 《题刘秀才新竹》
- 《秋感》
- 《夜雨》
-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
- 《旧游》
- 《春尽途中》
- 《题村舍》
- 《和州绝句》
- 《遣兴》
- 《题元处士高亭(宣州)》
- 《怀钟陵旧游四首》
- 《题敬爱寺楼》
- 《云梦泽》
- 《题横江馆》
- 《途中作》
- 《伤友人悼吹箫妓》
- 《隋堤柳》
- 《斫竹》
- 《即事(黄州作)》
- 《寄兄弟》
- 《赠朱道灵》
- 《梦中语》
- 《渡吴江》
- 《忆游朱坡四韵》
- 《赠猎骑》
- 《寄题甘露寺北轩》
- 《题青云馆》
- 《有怀重送斛斯判官》
- 《斑竹筒簟》
- 《倡楼戏赠》
- 《过大梁闻河亭方宴赠孙子端》
- 《奉送中丞姊夫俦自大理卿出镇江西叙事书怀因成十二韵》
- 《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再奉长句一篇兼有谘劝》
- 《题茶山(在宜兴)》
- 《大雨行(开成三年宣州开元寺作)》
- 《寄浙东韩八评事》
- 《襄阳雪夜感怀》
- 《村舍燕》
- 《罢钟陵幕吏十三年,来泊湓浦,感旧为诗》
- 《郑瓘协律》
- 《重题绝句一首》
- 《寄宣州郑谏议》
- 《代人寄远六言二首》
- 《途中一绝》
- 《江上偶见绝句》
- 《华清宫三十韵》
-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十韵》
- 《不饮赠官妓》
- 《闺情》
- 《赠别宣州崔群相公》
-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李善棋爱酒,情地闲雅》
- 《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
- 《送沈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
- 《怀归》
- 《故洛阳城有感》
- 《送赵十二赴举》
-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因成十六韵》
- 《见穆三十宅中庭海榴花谢》
- 《独酌》
- 《夜泊桐庐眠先寄苏台卢郎中》
- 《访许颜》
- 《送卢秀才一绝》
- 《别沈处士》
- 《寄唐州李玭尚书》
-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 《三川驿伏览座主舍人留题》
- 《行次白沙馆先寄上河南王侍郎》
- 《经阖闾城》
- 《送薛邽二首》
- 《汴人舟行答张祜》
- 《重送王十》
- 《宣州开元寺南楼》
- 《寄李播评事》
- 《别怀》
- 《感怀诗一首 时沧州用兵。》
-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
- 《寄远人》
- 《贻隐者》
-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
- 《瑶瑟》
- 《寄题宣州开元寺》
- 《送容州唐中丞赴镇》
-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 《秋夜与友人宿》
- 《叹花》
-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
-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 《史将军二首》
- 《鸦》
- 《茶山下作》
- 《十九兄郡楼有宴,病不赴》
-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 《郡斋秋夜即事寄斛斯处士许秀才》
- 《山寺》
-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 《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 《别王十后遣京使累路附书》
- 《池州清溪》
- 《过骊山作》
- 《题新定八松院小石》
- 《子规 [一作李白诗,题作《宣城见杜鹃花》》
- 《华清宫》
-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 《渔父》
- 《奉和仆射相公春泽稍愆圣君轸虑嘉雪忽降…成四韵》
- 《题宣州开元寺(寺置于东晋时)》
-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 《并州道中》
- 《寄杜子二首》
- 《贻友人》
- 《东兵长句十韵》
- 《送刘秀才归江陵》
- 《寄澧州张舍人笛》
- 《题白云楼(一作许浑诗,题作汉水伤稼)》
-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 《八六子》
- 《赠沈学士张歌人》
- 《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 《宿长庆寺》
- 《隋苑(一作李商隐诗,题云定子)》
-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 《出关》
- 《后池泛舟送王十》
- 《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
- 《雨中作》
- 《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
-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
-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
- 《感怀诗一首》
- 《春日寄许浑先辈》
- 《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 《登澧州驿楼寄京兆韦尹(尹曾典此郡)》
- 《行经庐山东林寺》
- 《牧陪昭应卢郎中在江西宣州佐今吏部沈公幕罢府…投寄》
- 《题宣州开元寺 寺置于东晋时。》
- 《寄东塔僧》
- 《望少华三首》
- 《李甘诗》
- 《春日古道傍作》
- 《池州废林泉寺》
- 《使回枉唐州崔司马书,兼寄四韵因和》
- 《云(一作褚载诗)》
- 《留题李侍御书斋》
- 《有感》
- 《题孙逸人山居》
- 《即事》
-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
-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
- 《题宣州开元寺》
-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 《柳长句》
- 《晓望》
-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
- 《新定途中》
-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
- 《春怀》
- 《江南怀古》
-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 《隋宫春》
- 《将出关宿层峰驿却寄李谏议》
- 《送太昱禅师(一作许浑诗)》
- 《闲题》
- 《寄浙西李判官》
-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 《宫人冢》
- 《句》
- 《过魏文贞公宅(一作题魏文贞)》
- 《陵阳送客》
- 《冬日题智门寺北楼》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名句赏析》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名句赏析》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名句赏析》
-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名句赏析》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名句赏析》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名句赏析》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名句赏析》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名句赏析》
-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名句赏析》
-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名句赏析》
-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名句赏析》
-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名句赏析》
-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名句赏析》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名句赏析》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名句赏析》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名句赏析》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名句赏析》
-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名句赏析》
-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名句赏析》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名句赏析》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名句赏析》
-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名句赏析》
-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名句赏析》
-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名句赏析》
-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名句赏析》
-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名句赏析》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名句赏析》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名句赏析》
-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名句赏析》
-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名句赏析》
-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名句赏析》
-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名句赏析》
-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名句赏析》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名句赏析》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名句赏析》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名句赏析》
-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名句赏析》
-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名句赏析》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名句赏析》
-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名句赏析》
-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名句赏析》
-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名句赏析》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名句赏析》
-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名句赏析》
-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名句赏析》
-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名句赏析》
-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名句赏析》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名句赏析》
-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名句赏析》
-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名句赏析》
-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名句赏析》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名句赏析》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名句赏析》
- 《赠别》
- 《寄远》
- 《遣怀》
- 《题水西寺》
- 《过鲍溶宅有感》
- 《闻开江相国宋(一作宋相公申锡)下世二首》
- 《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
-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 《寄卢先辈》
-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
- 《寄湘中友人》
- 《江上逢友人》
-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 《羊栏浦夜陪宴会》
- 《书事》
- 《寄兄弟 [亦见许浑集,题作《寄小弟》。]》
- 《旅怀作》
- 《寄题甘露寺北轩》
- 《逢故人》
-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内署因寄书怀四韵》
- 《中途寄友人》
-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走笔依韵》
- 《南楼夜》
- 《书怀》
- 《怀政禅师院》
-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 《旅情》
- 《长安夜月》
- 《贵游》
- 《送王十至褒中因寄尚书》
- 《闻角》
- 《泊松江(一作许浑诗,题作夜泊松江渡寄友人)》
- 《石池》
- 《寄桐江隐者(一作许浑诗)》
- 《行次白沙馆,先寄上河南王侍郎》
- 《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
- 《赠终南兰若僧》
- 《入关》
- 《别家》
- 《将赴京留赠僧院》
- 《秋夕有怀》
- 《长安雪后》
- 《悲吴王城》
- 《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
- 《蛮中醉(一作张籍诗)》
- 《重送王十》
- 《送故人归山》
- 《醉题》
- 《早春题真上人院(生天宝初)》
- 《洛中二首》
- 《初上船留寄》
- 《偶见(黄州作)》
- 《骕骦坂》
- 《青冢》
- 《偶呈郑先辈》
- 《许秀才至辱李蕲州绝句,问断酒之情因寄》
- 《题张处士山庄一绝》
- 《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 《忍死留别献盐铁裴相公二十叔》
-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 《对花微疾不饮,呈坐中诸公》
-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 《偶题》
- 《商山富水驿(驿本名与阳谏议同姓名,因此改为富水驿)》
- 《长安晴望》
- 《骕骦骏》
- 《寄远》
- 《秋岸》
-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许浑先辈》
-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 《醉后呈崔大夫》
- 《寄崔钧》
- 《丹水》
- 《题寿安县甘棠馆御沟》
- 《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
- 《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
- 《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
- 《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
- 《代人作》
- 《还俗老僧》
- 《出宫人二首》
- 《》
- 《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
- 《题桐叶》
- 《独酌》
-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 《折菊》
- 《朱坡》
- 《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四韵》
- 《不饮赠酒》
- 《书怀寄中朝往还》
- 《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
- 《哭李给事中敏》
- 《过田家宅》
- 《送陆洿郎中弃官东归》
- 《八六子·洞房深》
- 《送隐者一绝》
- 《村行》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 《汉江》
-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 《南陵道中》
- 《睦州四韵》
- 《商山麻涧》
- 《赠渔父》
-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 《重登科》
- 《题桃花夫人庙》
- 《题木兰庙》
- 《西江怀古》
- 《题乌江亭》
- 《题武关》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 《紫薇花》
- 《鹭鸶》
- 《秋夕》
- 《赤壁》
- 《泊秦淮》
- 《金谷园》
- 《遣怀》
-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 《赠别二首》
- 《赠别》
- 《旅宿》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念昔游三首》
- 《润州二首》
- 《齐安郡后池绝句》
- 《张好好诗》
- 《题扬州禅智寺》
- 《山行》
- 《题齐安城楼》
- 《秋浦途中》
- 《书怀》
- 《早雁》
- 《忆齐安郡》
- 《早行》
-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 《叹花》
- 《江南春》
- 《惜春》
- 《梅》
- 《清明》
- 《河湟》
- 《早秋》
- 《长安秋望》
- 《齐安郡晚秋》
- 《登乐游原》
- 《九日齐山登高》
- 《过勤政楼》
- 《读韩杜集》
-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 《阿房宫赋》
- 《沈下贤》
- 《自宣城赴官上京》
- 《送人》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 《送国棋王逢》
- 《送薛种游湖南》
- 《赠宣州元处士》
- 《题禅院》
- 《初冬夜饮》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译文
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注释
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一:统一。
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蜀,四川。
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三百余下里,约合7500户人家的面积。300里地,即150公里,现代人也无法做到,夸张过度,难以令人信服)。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覆压:应当是指“层层叠叠”)。
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
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
廊腰缦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
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盘盘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
冥迷:分辨不清。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19)妃嫔媵嫱(feīpín yìng 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下文紧连的四句,句式相同。
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
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杳:遥远得踪迹全无。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
缦立:久立。缦,通“慢”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到三十七年(前209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这里说三十六年,指其在位年数,形容阿房宫很大,有36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
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
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摽 ,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
倚叠:积累。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逦迤(lǐ 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奈何:怎么,为什么。
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庾(yǔ):露天的谷仓。
九土:九州。
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固:顽固。
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
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使:假使。
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
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
族:使……灭族。
不暇:来不及。
哀:哀叹。
参考资料:
1、丁帆 杨九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第六版:63-65
2、于海霞 张生.高中全程学习方略.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60-66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敬宗十六岁即位,昏愦失德,荒淫无度,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于是杜牧写下《阿房宫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其写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
参考资料:
1、《阿房宫赋》赏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3-14]
从内容结构上看,此赋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12个字,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语言简练到不能删削分毫的程度,笔力千钧。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骊山北构而西折”四句,写阿房宫是依着山势、就着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以下由写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宫墙”,自然地过渡到写阿房宫的建筑特点。其中实写了楼阁、廊檐,描绘得细致入微;虚写了长桥、复道,想像得神奇瑰丽。然后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陪衬出它的宏大宽广。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
先写“妃嫔”的由来,说明是“六王毕,四海一”的结果,照应篇首。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命运的悲惨,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燕赵之收藏”以下,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发出感叹,对比人心事理,指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进而质问道:“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接着,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呜呼”之后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从艺术手法上,此赋运用了以下手法。
一、想像、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见“有关资料”霍松林的《〈阿房宫赋〉鉴赏》引文)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但却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像。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像,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此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而是写得不繁缛冗杂,恰到好处。
三、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此赋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