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雁落平沙
几只大雁落在平旷的沙洲,凄寒的江面上烟雾迷漫,古营垒那边呜咽的胡笳声,也渐渐地悠然而断。远山起伏,黑魆魆地时隐时显;枯叶在秋风中飘落翻转;天边的几只昏鸦在往来回旋。黄昏里,楼上也是孤寂凄凉,忽又见江面上,千里迢迢漂回来一片孤帆,年华将我推向老年。仰望长空,碧云飘浮,暮色朦胧,此时此刻,不知美人今在何处?关山阻隔,云水迢迢,就是在梦魂中也离她那么遥远!回想起旧时的欢乐,朱红的大门,深深的庭院,小巧别致的花园里,香气扑鼻的小径上,我至今还能记起她美丽的容颜。纵然是写满丝绢拨断琴弦,也难以倾诉内心的幽怨。这两地相思的凄苦,一樽美酒怎能排遣?我已经把栏杆倚遍。久久地滞留在楼上,任凭那萧瑟西风,吹干了我的泪眼。参考资料:1、梁海明.宋词三百首:远方出版社,2009-04:84-85
几只大雁落在平旷的沙洲,凄寒的江面上烟雾迷漫,古营垒那边呜咽的胡笳声,也渐渐地悠然而断。远山起伏,黑魆魆地时隐时显;枯叶在秋风中飘落翻转;天边的几只昏鸦在往来回旋。黄昏里,楼上也是孤寂凄凉,忽又见江面上,千里迢迢漂回来一片孤帆,年华将我推向老年。仰望长空,碧云飘浮,暮色朦胧,此时此刻,不知美人今在何处?关山阻隔,云水迢迢,就是在梦魂中也离她那么遥远!回想起旧时的欢乐,朱红的大门,深深的庭院,小巧别致的花园里,香气扑鼻的小径上,我至今还能记起她美丽的容颜。纵然是写满丝绢拨断琴弦,也难以倾诉内心的幽怨。这两地相思的凄苦,一樽美酒怎能排遣?我已经把栏杆倚遍。久久地滞留在楼上,任凭那萧瑟西风,吹干了我的泪眼。参考资料:1、梁海明.宋词三百首:远方出版社,2009-04:84-85
这首词写羁旅伤别,而从荒秋暮景说起。前三句说的是雁阵掠过,飞落沙滩;秋水生寒,烟霭笼在水上。古垒上,胡笳悲鸣,渐渐地,连这呜咽之声也沉寂了。词中不说“鸣笳声起”,而说“鸣笳声断”,这么描写更显得冷寂荒凉。开端数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从“古垒鸣笳”中,可以感受出动乱时代的气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这种气息,为下文所写的伤离怨别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时也更增添了悲怆意味。
接着,在对荒凉山水的描写中,词人进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山色有无,暗示着归途遥远,这句词化用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黄叶萧萧,顿觉秋思难以排解,第五句与末句“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前后呼应。天边的夕阳余辉,映照着点点寒鸦纷纷乱乱,飞归林中。以上数句,萧瑟的秋景中意寓着客况凄凉、乡思暗生之意,读之令人已觉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至“楼上黄昏”四字,词人才点出残照当楼之时楼上凝神姚望之人。这表明上边所写整个秋日暮景都是映在这人眼中的景象,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黄昏”二字,有黯然神伤的意味,也就是所谓“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而这时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归程”。从落雁、昏鸦,写到归舟,思归的主旨更加明显了。时值暮秋,“年华将晚”,人们都离开这荒凉的地方,驾舟归去;而自己昵,却欲归未得。“年华将晚”,这四字之中蕴含悲老大、伤迟暮之意。前有“青山隐隐”,这里又加上“片帆千里归程”,境界寥阔,把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而“片帆”之小与“千里”之遥对比,更显示出此地的荒远和思归心切。“年华将晚”,则加深了思归的紧迫感。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三句,化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融合无间,犹如灭去针线痕迹,有妙手偶得之感。《楚辞》:“与佳期佳兮夕张”,傍晚,应该是有情人相会之时,然而,暮云已合,伊人不在。“梦魂俱远”,更透过一层,使人感到,关隘山峦阻隔,云水迢迢,即便连梦中也难相会,这就把思归的主题进一步具体化了。
下片转入对“旧游”的回忆。“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这是脑海中浮现的几个难忘的特写镜头,其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氛,也暗含着对方的身份和词人生活的往事。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辉,那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萧索环境,成了鲜明的对比。失去的,常常愈觉可贵,尤其是在孤独苦闷之时。在自己已觉难耐,何况对方是个久别后的弱女子。下文紧接“尚想桃花人面”,句断意不断,从对方着笔,写女方对自己的思念。“锦轴”、“金徽”、“寸心幽怨”,这纤细笔触,皆从女方着笔。”锦轴“、”金徽“,这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而“寸心”虽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轴之书与满琴之恨所能言尽,相思之苦可以想见。
下文拉回到眼前,并归结到双方合写。书、琴皆难排解忧愁,那么这“两地离愁”,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然而离愁的很重,尊酒的却轻,是不能解的。二者对比,造成反衬的效果,更显出离愁之深。在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人只有丢下酒杯,无限凄凉地独倚危栏,徘徊楼头。归也不能归,住又无处住。愁肠百转,禁潸然泪下。“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八字,酸楚之极。“吹干泪眼”,足见独立之久:“凭仗西风”,只因为无人慰藉,只有西风为之拭泪。辛弃疾词云:“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而他则是自家流泪自家拭,甚至连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风吹干。
此词抒情真切,铺叙委婉,颇有柳七风味。此词开头就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相似。全词由凄凉转为缠绵、悲婉,紧着又转入悲怆,以变徽之音收结,留下了那个纷乱时代的痕迹,这一点又与柳词有异。一结未经人道,独辟蹊径,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顿使全词生色。唯朱敦儒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仿佛有相似之处。
- 《菩萨蛮·金铺半掩银瞻满》
- 《卜算子》
- 《念奴娇》
- 《蓦山溪》
- 《点绛唇》
- 《极相思》
- 《浣溪沙》
- 《感皇恩》
- 《生查子》
- 《菩萨蛮》
- 《忆瑶姬(南徐连沧观赏月)》
- 《昭君怨》
- 《虞美人》
- 《点绛唇(送常守陈正同应之还朝)》
- 《望江南(感事)》
- 《西地锦》
- 《谒金门》
- 《满江红》
- 《一剪梅》
- 《行香子》
- 《四楼子》
- 《减字木兰花》
- 《好事近》
- 《柳梢青》
- 《蓦山溪(登历阳城楼)》
- 《西江月》
- 《如梦令》
- 《春光好》
- 《侍香金童》
- 《洞仙歌》
- 《减字木兰花(庚申七夕)》
- 《南歌子》
- 《满庭芳》
- 《忆王孙》
- 《忆秦娥(西湖)》
- 《风流子》
- 《浣溪沙(昆山月华阁)》
- 《点绛唇(登历阳连云观)》
- 《点绛唇(丙寅)》
- 《朝中措》
- 《水调歌头》
- 《阮郎归》
- 《菩萨蛮(沐发)》
- 《上阳春(柳)》
- 《虞美人(甲辰入燕)》
- 《看花回(和赵智夫韵)》
- 《菩萨蛮(广陵盛事)》
- 《点绛唇(和安行老韵)》
- 《长相思》
- 《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名句赏析》
- 《水龙吟(重过旧隐)》
- 《青玉案》
- 《虞美人》
- 《愁倚阑》
- 《点绛唇》
- 《念奴娇》
- 《朝中措》
- 《虞美人》
- 《忆秦娥》
- 《柳梢青》
- 《浪淘沙》
- 《长相思》
- 《小重山》
-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
- 《雨中花慢》
- 《念奴娇》
- 《苍梧谣·天》
- 《如梦令》
- 《瑞鹤仙》
- 《柳梢青·数声鶗鴂》
- 《水调歌头(用卢赞元韵别彭城)》
- 《飞雪满群山》
- 《浣溪沙》
- 《南乡子》
- 《菩萨蛮》
- 《生查子》
- 《卜算子》
- 《踏莎行(赠光严道人)》
- 《踏莎行》
- 《极相思》
- 《诉衷情》
- 《镇西》
- 《临江仙》
- 《临江仙》
- 《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
- 《鹧鸪天(客有作北里选胜图,冠以曲子名,东风第一枝,裒然居首因作此词)》
- 《惜奴娇》
- 《临江仙》
- 《临江仙》
- 《临江仙》
- 《归田乐》
- 《七娘子》
- 《感皇恩》
- 《减字木兰花》
- 《减字木兰花》
- 《减字木兰花》
- 《渔家傲》
- 《四楼子》
- 《御街行》
- 《愁倚阑》
- 《一剪梅(甲辰除夜)》
- 《六么令》
- 《玉楼春》
- 《玉楼春》
- 《醉落魄》
- 《醉落魄》
- 《醉落魄》
- 《醉落魄》
- 《踏莎行(泰妓胡芳来常隶籍,以其端严如木偶,人因目之为佛,乃作是云)》
- 《踏莎行》
- 《踏莎行(题团扇)》
- 《踏莎行》
- 《点绛唇》
- 《点绛唇》
- 《点绛唇》
- 《定风波》
- 《定风波(丙寅四月吴门西楼之集)》
- 《点绛唇》
- 《点绛唇》
- 《卜算子》
- 《卜算子(题扇)》
- 《卜算子》
- 《卜算子》
- 《小重山》
- 《小重山》
- 《小重山(吴松浮天阁送别)》
- 《生查子》
- 《生查子》
- 《南歌子》
- 《南歌子》
- 《清平乐》
- 《清平乐》
- 《清平乐》
- 《谒金门》
- 《菩萨蛮》
- 《好事近》
- 《柳梢青》
- 《南乡子》
- 《菩萨蛮》
- 《菩萨蛮》
- 《菩萨蛮》
- 《菩萨蛮》
- 《菩萨蛮》
- 《菩萨蛮》
- 《生查子》
- 《虞美人》
- 《虞美人》
- 《浣溪沙》
- 《浣溪沙(赋向伯恭芗林木犀二首)》
- 《浣溪沙》
- 《浣溪沙》
- 《浣溪沙》
- 《虞美人》
- 《喜迁莺》
- 《丑奴儿慢》
- 《婆罗门引(再游仙潭薛氏园亭)》
- 《浣溪沙(壬寅五月西湖)》
- 《浣溪沙》
- 《浣溪沙》
- 《飞雪满群山》
- 《满庭芳》
- 《浣溪沙》
- 《浣溪沙(仙潭二首)》
- 《满庭芳》
- 《满庭芳》
- 《满庭芳》
- 《念奴娇》
- 《念奴娇》
- 《蓦山溪》
- 《蓦山溪》
- 《柳梢青·联璧寻春》
- 《好事近·花露滴香红》
- 《定风波·一曲骊歌酒一锺》
- 《定风波·老去情锺不自持》
- 《归田乐》
- 《望江南》
- 《朝中措·雨馀清镜湛秋容》
- 《西江月·翡翠蒙金衫子》
- 《苏武慢 其三》
- 《满庭芳 其四》
- 《雨中花慢 其三》
- 《念奴娇 其一》
- 《念奴娇 其二》
- 《浣溪沙 其七》
- 《浣溪沙 仙潭二首 其三》
- 《卜算子 其四》
- 《卜算子 其五》
- 《卜算子 其三 题扇》
- 《小重山 其二》
- 《踏莎行 其一》
- 《昭君怨 其八》
- 《醉落魄》
- 《如梦令 其二》
- 《愁倚阑》
- 《采桑子(孙仲益集于西斋,题侍儿作第一流,因以词谢之)》
- 《浣溪沙》
- 《苍梧谣·天》
- 《苍梧谣·天》
- 《长相思·村姑儿》
- 《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
- 《水调歌头·亭皋木叶下》
- 《苏武慢·雁落平沙》
- 《苏武慢·雁落平沙》
-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 《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译文
几只大雁落在平旷的沙洲,凄寒的江面上烟雾迷漫,古营垒那边呜咽的胡笳声,也渐渐地悠然而断。远山起伏,黑魆魆地时隐时显;枯叶在秋风中飘落翻转;天边的几只昏鸦在往来回旋。黄昏里,楼上也是孤寂凄凉,忽又见江面上,千里迢迢漂回来一片孤帆,年华将我推向老年。仰望长空,碧云飘浮,暮色朦胧,此时此刻,不知美人今在何处?关山阻隔,云水迢迢,就是在梦魂中也离她那么遥远!
回想起旧时的欢乐,朱红的大门,深深的庭院,小巧别致的花园里,香气扑鼻的小径上,我至今还能记起她美丽的容颜。纵然是写满丝绢拨断琴弦,也难以倾诉内心的幽怨。这两地相思的凄苦,一樽美酒怎能排遣?我已经把栏杆倚遍。久久地滞留在楼上,任凭那萧瑟西风,吹干了我的泪眼。
注释
苏武慢:词牌名,又名选冠子,或选官子、转调选冠子、惜余春慢、仄韵过秦楼。据《御定词谱》共有十六体。词分上下两片,属于慢词。
平沙:指广阔的沙原。
烟笼寒水: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古垒:古代留下的壁垒。
鸣笳:.吹奏笳笛。笳笛,古管乐器名。
败叶:落叶;枯叶
片帆:孤舟;一只船。
年华:年岁;年纪。
碧云空暮: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旧游:昔日的游览。
邃馆:深院。
朱扉:红漆门。
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桃花人面: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书盈锦铀:用苏蕙织锦回文诗事。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金徽:金饰的琴徵。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危阑:高栏杆。
迟留:停留;逗留。
凭仗:依赖,依靠,任凭。
参考资料:
1、梁海明.宋词三百首:远方出版社,2009-04:84-85
这首词写羁旅伤别,而从荒秋暮景说起。前三句说的是雁阵掠过,飞落沙滩;秋水生寒,烟霭笼在水上。古垒上,胡笳悲鸣,渐渐地,连这呜咽之声也沉寂了。词中不说“鸣笳声起”,而说“鸣笳声断”,这么描写更显得冷寂荒凉。开端数句,为全词定下了凄凉的基调。从“古垒鸣笳”中,可以感受出动乱时代的气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这种气息,为下文所写的伤离怨别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时也更增添了悲怆意味。
接着,在对荒凉山水的描写中,词人进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山色有无,暗示着归途遥远,这句词化用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诗意;黄叶萧萧,顿觉秋思难以排解,第五句与末句“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前后呼应。天边的夕阳余辉,映照着点点寒鸦纷纷乱乱,飞归林中。以上数句,萧瑟的秋景中意寓着客况凄凉、乡思暗生之意,读之令人已觉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至“楼上黄昏”四字,词人才点出残照当楼之时楼上凝神姚望之人。这表明上边所写整个秋日暮景都是映在这人眼中的景象,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黄昏”二字,有黯然神伤的意味,也就是所谓“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畤《清平乐》)而这时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归程”。从落雁、昏鸦,写到归舟,思归的主旨更加明显了。时值暮秋,“年华将晚”,人们都离开这荒凉的地方,驾舟归去;而自己昵,却欲归未得。“年华将晚”,这四字之中蕴含悲老大、伤迟暮之意。前有“青山隐隐”,这里又加上“片帆千里归程”,境界寥阔,把人的思绪引向远方。而“片帆”之小与“千里”之遥对比,更显示出此地的荒远和思归心切。“年华将晚”,则加深了思归的紧迫感。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三句,化用江淹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融合无间,犹如灭去针线痕迹,有妙手偶得之感。《楚辞》:“与佳期佳兮夕张”,傍晚,应该是有情人相会之时,然而,暮云已合,伊人不在。“梦魂俱远”,更透过一层,使人感到,关隘山峦阻隔,云水迢迢,即便连梦中也难相会,这就把思归的主题进一步具体化了。
下片转入对“旧游”的回忆。“邃馆朱扉”、“小园香径”、“桃花人面”,这是脑海中浮现的几个难忘的特写镜头,其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氛,也暗含着对方的身份和词人生活的往事。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辉,那记忆中的美好时光,与眼前的秋风败叶、古垒哀笳的萧索环境,成了鲜明的对比。失去的,常常愈觉可贵,尤其是在孤独苦闷之时。在自己已觉难耐,何况对方是个久别后的弱女子。下文紧接“尚想桃花人面”,句断意不断,从对方着笔,写女方对自己的思念。“锦轴”、“金徽”、“寸心幽怨”,这纤细笔触,皆从女方着笔。”锦轴“、”金徽“,这锦中字,琴中音,总道不出别恨。而“寸心”虽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轴之书与满琴之恨所能言尽,相思之苦可以想见。
下文拉回到眼前,并归结到双方合写。书、琴皆难排解忧愁,那么这“两地离愁”,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然而离愁的很重,尊酒的却轻,是不能解的。二者对比,造成反衬的效果,更显出离愁之深。在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人只有丢下酒杯,无限凄凉地独倚危栏,徘徊楼头。归也不能归,住又无处住。愁肠百转,禁潸然泪下。“凭仗西风,吹干泪眼”八字,酸楚之极。“吹干泪眼”,足见独立之久:“凭仗西风”,只因为无人慰藉,只有西风为之拭泪。辛弃疾词云:“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而他则是自家流泪自家拭,甚至连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风吹干。
此词抒情真切,铺叙委婉,颇有柳七风味。此词开头就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相似。全词由凄凉转为缠绵、悲婉,紧着又转入悲怆,以变徽之音收结,留下了那个纷乱时代的痕迹,这一点又与柳词有异。一结未经人道,独辟蹊径,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顿使全词生色。唯朱敦儒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仿佛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