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岛
- 《绝句》
- 《口号》
- 《寄华山僧》
- 《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
- 《送友人之南陵》
- 《送李登少府》
- 《宿悬泉驿》
- 《竹》
- 《杂曲歌辞。壮士吟》
- 《句》
- 《过京索先生坟》
- 《旅游》
- 《不欺》
- 《游仙》
- 《易水怀古》
- 《登江亭晚望》
- 《夜喜贺兰三见访》
- 《病蝉》
- 《病起》
- 《送郑山人游江湖》
- 《盐池院观鹿》
- 《题隐者居》
- 《赠李文通》
- 《友人婚杨氏催妆》
- 《马嵬》
- 《鹭鸶》
- 《喜李馀自蜀至》
- 《早蝉》
- 《滕校书使院小池》
- 《秋暮》
- 《北岳庙》
- 《送耿处士》
- 《夏夜》
- 《冬夜》
- 《夜集田卿宅》
- 《送田卓入华山》
- 《即事》
- 《游子》
- 《客思》
- 《题戴胜》
- 《风蝉》
- 《寻人不遇》
- 《对菊》
- 《下第》
- 《送人适越》
- 《送僧归太白山》
- 《送李溟谒宥州李权使君》
- 《登楼》
- 《送穆少府知眉州》
- 《吊孟协律》
- 《荒斋》
- 《寄远》
- 《哭柏岩和尚》
- 《题皇甫荀蓝田厅》
- 《怀郑从志》
- 《哭卢仝》
- 《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 《和刘涵》
- 《方镜》
- 《咏怀》
-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 《送崔约秀才》
- 《投张太祝》
- 《咏韩氏二子》
- 《送别》
- 《客喜》
- 《朝饥》
- 《就峰公宿》
- 《寄白阁默公》
- 《送南康姚明府》
- 《题刘华书斋》
- 《送惠雅法师归玉泉》
- 《送朱可久归越中》
- 《二月晦日留别鄠中友人》
- 《王侍御南原庄》
- 《送康秀才》
- 《夜集姚合宅期可公不至》
- 《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
- 《寄慈恩寺郁上人》
- 《送刘式洛中觐省》
- 《赠绍明上人》
- 《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
- 《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
- 《题朱庆馀所居》
- 《宿成湘林下》
- 《喜雍陶至》
- 《元日女道士受箓》
- 《重与彭兵曹》
- 《落第东归逢僧伯阳》
- 《送去华法师》
- 《送蔡京》
- 《慈恩寺上座院》
- 《卧疾走笔酬韩愈书问》
- 《宿姚少府北斋》
- 《送惟一游清凉寺》
- 《寄胡遇》
- 《送李戎扶侍往寿安》
- 《送孙逸人》
- 《易州过郝逸人居》
- 《净业寺与前鄠县李廓少府同宿》
- 《送崔峤游潇湘》
- 《送友人游塞》
- 《思游边友人》
- 《秋暮寄友人》
- 《寄令狐绹相公》
- 《酬姚合校书》
- 《寄李輈侍郎》
- 《赠弘泉上人》
-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 《送空公往金州》
- 《送殷侍御赴同州》
- 《送沈鹤》
- 《闻蝉感怀》
- 《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 《寄宋州田中丞》
- 《送朱休归剑南》
- 《寄长武朱尚书》
- 《蒋亭和蔡湘州》
-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
- 《留别光州王使君建》
- 《宿姚合宅寄张司业籍》
- 《哭张籍》
- 《郊居即事》
- 《酬张籍王建》
-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
- 《赠牛山人》
- 《上谷旅夜》
- 《寄无得头陀》
- 《崔卿池上双白鹭》
- 《送胡道士》
-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 《夜坐》
- 《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 《逢旧识》
- 《送友人游蜀》
- 《送郑少府》
- 《子规(一作项斯诗)》
- 《送僧归天台》
- 《送僧》
- 《别徐明府》
- 《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 《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
- 《送李校书赴吉期》
- 《宿慈恩寺郁公房》
- 《送褚山人归日本》
- 《寄韩湘》
- 《雨夜寄马戴》
- 《京北原作》
- 《寄江上人》
- 《送友人如边》
- 《寄刘侍御》
- 《哭宗密禅师》
- 《送贞空二上人》
- 《送杜秀才东游》
- 《送唐环归敷水庄》
- 《寄武功姚主簿》
- 《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谒太原李司空》
- 《送知兴上人》
- 《题长江》
- 《泥阳馆》
- 《送徐员外赴河中》
- 《送贺兰上人》
- 《过雍秀才居》
- 《寄顾非熊》
- 《山中道士》
- 《寄令狐相公(一作赴长江道中)》
- 《代边将》
- 《寄刘栖楚》
- 《送陈商》
-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 《忆吴处士》
- 《阮籍啸台》
- 《宿孤馆》
- 《酬厉玄》
- 《寄毗陵彻公》
- 《孟融逸人》
- 《巴兴作》
- 《酬鄠县李廓少府见寄》
- 《题韦云叟草堂》
- 《送南卓归京》
- 《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 《送韦琼校书》
- 《送卢秀才游潞府》
- 《送敡法师》
- 《寄钱庶子》
- 《原上秋居》
- 《送友人弃官游江左》
- 《雨中怀友人》
- 《张郎中过原东居》
- 《答王建秘书》
- 《送李馀往湖南》
- 《偶作》
- 《题竹谷上人院》
- 《送道者》
- 《寄河中杨少尹》
- 《送裴校书》
- 《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 《送于总持归京》
- 《送灵应上人》
- 《赠温观主》
- 《题鱼尊师院》
- 《送谭远上人》
- 《寄李存穆》
- 《僻居无可上人相访》
-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
- 《田将军书院》
- 《崔卿池上鹤》
- 《送郑长史之岭南(一本题作送郑史)》
- 《病鹘吟》
- 《赠友人》
- 《登田中丞高亭》
- 《夏夜登南楼》
- 《双鱼谣(时韩职方书中以孟常州简诗见示)》
- 《送刘侍御重使江西》
- 《送罗少府归牛渚》
- 《送陈判官赴绥德》
- 《过唐校书书斋》
- 《寄孟协律》
-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
- 《送崔定》
- 《送人南游》
- 《剑客》
- 《赠无怀禅师》
- 《送韩湘》
- 《送刘知新往襄阳》
- 《春行》
- 《题童真上人》
- 《访李甘原居》
- 《南斋》
- 《送李骑曹(一作胄)》
- 《寄友人》
- 《寻石瓮寺上方》
- 《和韩吏部泛南溪》
- 《青门里作》
- 《哭孟郊》
- 《哭胡遇》
-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
- 《寄董武》
- 《再投李益常侍》
- 《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
- 《题青龙寺镜公房》
- 《送李馀及第归蜀》
- 《明月山怀独孤崇鱼琢》
- 《升道精舍南台对月寄姚合》
- 《送路》
- 《寄无可上人》
- 《上谷送客游江湖》
- 《夕思》
- 《赠丘先生》
- 《送玄岩上人归西蜀》
- 《寄沧州李尚书》
- 《题兴化园亭》
-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
- 《送厉宗上人》
- 《题虢州三堂赠吴郎中(一作题虢州吴郎中三堂)》
- 《送乌行中石淙别业》
- 《怀紫阁隐者》
- 《喜姚郎中自杭州回》
- 《老将》
- 《酬胡遇》
- 《玩月》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名句赏析》
-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名句赏析》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名句赏析》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名句赏析》
-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名句赏析》
-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名句赏析》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名句赏析》
-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名句赏析》
-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名句赏析》
-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名句赏析》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名句赏析》
-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名句赏析》
- 《题诗后》
- 《赠胡禅归》
- 《送称上人》
- 《赠僧》
- 《赠圆上人》
- 《送僧》
- 《送张校书季霞》
- 《题郑常侍厅前竹》
- 《李斯井》
- 《宿村家亭子(一作宿杜司空东亭,或题杜司户亭子)》
- 《寄乔侍郎》
- 《访鉴玄师侄》
- 《夏日寄高洗马》
- 《积雪》
- 《马戴居华山因寄》
- 《寄柳舍人宗元》
- 《送僧》
- 《酬朱侍御望月见寄》
- 《寄魏少府》
- 《寄令狐绹相公》
- 《杨秘书新居》
- 《皇甫主簿期游山不及赴》
- 《让纠曹上乐使君》
- 《寄山友长孙栖峤》
- 《灵准上人院》
- 《送令狐绹相公》
- 《夜期啸客吕逸人不至》
- 《送陕府王建司马》
- 《怀博陵故人》
- 《昆明池泛舟》
- 《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
- 《原东居喜唐温琪频至》
- 《酬慈恩寺文郁上人》
- 《晚晴见终南诸峰》
- 《送金州鉴周上人》
- 《崇圣寺斌公房》
- 《送朱兵曹回越》
- 《永福湖和杨郑州》
- 《寄贺兰朋吉》
- 《投李益》
- 《喜无可上人游山回》
- 《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
- 《题张博士新居》
- 《洛阳道中寄弟》
- 《酬姚少府》
- 《投孟郊》
- 《答王参》
- 《枕上吟》
- 《黄子陂上韩吏部》
- 《过杨道士居》
- 《寄远》
- 《雨夜同厉玄怀皇甫荀》
- 《寄朱锡珪》
- 《雪晴晚望》
- 《戏赠友人》
- 《寄韩潮州愈》
- 《望山》
- 《寻隐者不遇》
- 《宿山寺》
-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 《送无可上人》
- 《暮过山村》
- 《新年》
- 《题李凝幽居》
- 《剑客》
- 《送黄知新归安南》
- 《送天台僧》
- 《送邹明府游灵武》
- 《冬夜送人》
- 《忆江上吴处士》
- 《题诗后》
早年出家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推敲由来
一天,贾岛去长安成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是否中进士
贾岛是否唐突刘栖楚?是否中进士?哪一年中进士?也不可考,但他仕途坎坷却是真的。贾岛多次赴考,都名落孙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仅被黜落,而且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更使他悲伤的是,他的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814年)突发急病而死。至长庆四年(824年),韩愈又病逝。而此时之贾岛却依然是一介白衣。直到贾岛垂老之年,贾岛才出任长江县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贾岛三年考满,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就染疾卒于任上。
贾岛在长江主簿任上有何建树,史书不载。唐人苏绛在他的《贾司仓墓志铭》称赞贾岛“三年在任,卷不释手”。看来,贾岛仕宦后,读书吟诗的癖好依然不改。
刻苦写诗
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
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弥补其天分之不足,使他终于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许多佳作。如他的《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全诗骨气开张,诗情宛转。特别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对仗自然,妙语天成,灏气流注,意境苍凉,形象饱满地传达出诗人忆念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愧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又如他的《寄韩潮州愈》“此心曾与木兰舟,直至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写尽贾岛对韩愈的悬念和同情,并烘托出韩愈的光明磊落,境界宏阔,音节高朗,情韵悠长,足见贾岛于平淡处见隽永的笔力。
再如他的《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孤棹负三湘。”沉重地抒写了自己落第后的痛苦心情。贾岛一生很不得志,孤贫潦倒,宦途极艰,所以,他的诗作也以描写孤峭幽静的境界为主。但有时也有慷慨激越之作,如他的《病鹘吟》:“俊鸟还投高处栖,腾身戛戛下云梯。有时透露凌空去,无事随风入草迷。迅疾月边捎玉兔,迟回日里拂金鸡。不缘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尔低!”依然是雄心不改,壮志难磨,仍幻想着有凌空搏击的机会。他的思想中的这种激烈奋发的因素,还常常借助于旧将、老将的形象宣泄出来。如他的《代旧将》:“旧事说如梦,谁当信老夫。战场几处在,部曲一人无。落日收病马,晴天晒阵图。犹希圣朝用,自镊白髭须”。他的《代边将》:“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他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他的《逢旧识》:“几岁阻干戈,今朝劝酒歌。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旧宅兵烧尽,新宫日奏多。妖星还有角,数尺铁重磨”。这几首诗无不是豪气满纸,风骨凛凛。只可惜贾岛有此壮志而无此机遇,致使他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最后留下的只是他的诗作《长江集》。
贾岛的诗作与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还是很有影响的。如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又如南唐孙晟,也画了贾岛的像挂在壁上,朝夕礼拜。贾岛生前虽然信佛,恐怕也不曾想到他身后竟有人因他的诗作而奉他为佛。倘若他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他死后“成佛”而心满意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