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先
- 《醉眠亭》
- 《江南柳·隋堤远》
- 《行香子(般涉调)》
- 《劝金船(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
- 《南乡子(中吕宫)》
- 《梦仙乡(双调)》
- 《庆佳节(双调)》
- 《定西番(高平调)》
- 《御街行(般涉调)》
- 《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般涉调)》
- 《定风波令》
- 《偷声木兰花(仙吕调)》
- 《玉联环(双调)》
- 《武陵春(双调)》
- 《木兰花(林钟商)》
- 《少年游(林钟商)》
- 《庆金枝(中吕宫)》
- 《清平乐(般涉调)》
- 《归朝欢(双调)》
- 《山亭宴慢(中吕宫)》
- 《卜算子(般涉调)》
- 《采桑子(双调)》
- 《浪淘沙》
- 《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
- 《木兰花(邠州作·林钟商)》
- 《满江红(初春)》
- 《玉树后庭花(上元·般涉调)》
- 《菩萨蛮(七夕·般涉调)》
- 《倾杯(吴兴·般涉调)》
- 《望江南(与龙靓·般涉调)》
- 《百媚娘(双调)》
- 《夜厌厌(小石调)》
- 《鹊桥仙(般涉调)》
- 《少年游慢(般涉调)》
- 《蝶恋花(林钟商)》
- 《清平乐(眠大石调)》
- 《生查子(双调)》
- 《感皇恩(中吕宫)》
- 《汉宫春(蜡梅)》
- 《江城子》
- 《天仙子(别渝州·仙吕调)》
- 《庆春泽(与善歌者·般涉调)》
- 《定风波令(般涉调)》
- 《河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
-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般涉调)》
- 《于飞乐令(高平调)》
- 《木兰花(般涉调)》
-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名句赏析》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名句赏析》
-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名句赏析》
-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名句赏析》
-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名句赏析》
-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名句赏析》
-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名句赏析》
-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名句赏析》
-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名句赏析》
-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名句赏析》
-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名句赏析》
-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名句赏析》
-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名句赏析》
-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名句赏析》
-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名句赏析》
-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名句赏析》
-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名句赏析》
- 《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
- 《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 《菩萨蛮(中吕调)》
- 《天仙子(郑毅夫移青社·中吕调)》
- 《南歌子(林钟商)》
- 《庆佳节(双调)》
- 《宴春台慢(仙吕宫)》
- 《西江月(中吕宫)》
- 《南乡子(中秋不见月·中吕宫)》
- 《少年游(井桃·林钟商)》
- 《凤栖梧(小石调)》
- 《江城子(高平调)》
- 《苏幕遮(般涉调)》
-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般涉调)》
- 《山亭宴(湖亭宴别)》
- 《木兰花》
- 《芳草渡(般涉调)》
- 《偷声木兰花(仙吕调)》
- 《减字木兰花(林钟商)》
- 《感皇恩(徐铎状元·般涉调)》
- 《忆秦娥(般涉调)》
- 《燕归梁(高平调)》
- 《诉衷情(林钟商)》
- 《醉落魄(林钟商)》
- 《菊花新(中吕调)》
- 《定风波(双调)》
- 《少年游(双调)》
- 《卜算子慢(歇指调)》
- 《更漏子(林钟商)》
- 《相思儿令(中吕宫)》
- 《师师令(中吕宫)》
- 《惜双双(中吕宫)》
- 《踏莎行(中吕宫)》
- 《御街行(双调)》
- 《玉联环(双调)》
- 《西江月(道调宫)》
- 《感皇恩(道调宫)》
- 《好事近(仙吕宫)》
- 《好事近(仙吕宫)》
- 《清平乐(大石调)》
- 《醉桃源(大石调)》
- 《恨春迟(大石调)》
- 《恨春迟(大石调)》
- 《菩萨蛮(中吕宫)》
- 《菩萨蛮(中吕宫)》
- 《菩萨蛮(中吕宫)》
- 《踏莎行(中吕宫)》
- 《八宝妆(南吕宫)》
- 《浣溪沙(中吕宫)》
- 《更漏子(流杯堂席上作·林钟商)》
- 《南歌子(林钟商)》
- 《南歌子(林钟商)》
- 《蝶恋花(林钟商)》
- 《贺圣朝(双调)》
- 《迎春乐(小石调)》
- 《虞美人(中吕调)》
- 《醉红妆(中吕调)》
- 《喜朝天(清暑堂赠蔡君谟·林钟商)》
- 《破阵乐(钱塘·林钟商)》
- 《木兰花(林钟商)》
- 《双燕儿(歇指调)》
- 《燕归梁(高平调)》
- 《河传(仙吕调)》
- 《临江仙(高平调)》
- 《怨春风(高平调)》
- 《天仙子(观舞·般涉调)》
- 《天仙子(公择将行·般涉调)》
- 《南乡子(送客过余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般涉调)》
- 《少年游(渝州席上和韵·般涉调)》
- 《定风波令(次子瞻韵送元素内翰·般涉调)》
- 《木兰花(晏观文画堂席上·般涉调)》
- 《木兰花(送张中行·般涉调)》
- 《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般涉调)》
- 《倾杯(青澜堂席上有感·般涉调)》
- 《离亭宴(公择别吴兴·般涉调)》
- 《醉桃源(渭州作·仙吕调)》
- 《转声虞美人(霅上送唐彦猷·高平调)》
- 《玉联环(般涉调)》
- 《菩萨蛮(七夕·般涉调)》
- 《庆春泽(般涉调)》
- 《偷声木兰花(般涉调)》
- 《菩萨蛮(般涉调)》
- 《双韵子(般涉调)》
- 《醉垂鞭(钱塘送祖择之·般涉调)》
- 《定西番(般涉调)》
- 《定西番(执胡琴者九人·般涉调)》
- 《玉树后庭花(般涉调)》
- 《芳草渡(般涉调)》
- 《武陵春(般涉调)》
- 《醉落魄(吴兴莘老席上·般涉调)》
- 《长相思(潮沟在金陵上元之西·般涉调)》
- 《更漏子(般涉调)》
- 《庆同天(即怨王孙)》
- 《雨中花令(赠胡楚草)》
- 《熙州慢(赠述古·般涉调)》
- 《醉桃源(般涉调)》
- 《卜算子·梦断寒夜长》
- 《芳草渡》
- 《浣溪纱》
-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 《惜双双 溪桥寄意》
- 《菩萨蛮·闻人语著仙卿字》
- 《感皇恩·万乘靴袍御紫宸》
- 《浣溪沙》
- 《迎春乐》
-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 《望江南(闺情)》
- 《塞垣春(寄子山)》
- 《西江月》
- 《巢乌》
- 《酬发运马子山少卿惠与诗》
- 《酬周开祖示长调见索诗集》
- 《次韵蔡君谟侍郎寒食西湖》
- 《次韵清明日西湖》
- 《冬日郡斋书事》
- 《飞石岩》
- 《飞仙岭》
- 《和元居中风水洞上祖龙图韵》
- 《九月望日同君谟侍郎泛西湖夜饮》
- 《句》
- 《句》
- 《句》
- 《句》
- 《李少卿宅除夜催妆》
- 《漫天岭》
- 《射》
- 《失题》
- 《吴江》
- 《吴兴元夕》
- 《江南柳·隋堤远》
- 《菩萨蛮(般涉调)》
- 《将赴南平宿龙门洞》
- 《赠妓兜娘》
- 《题西溪无相院》
-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 《相思令·苹满溪》
-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 《青门引·春思》
- 《千秋岁·数声鶗鴂》
- 《千秋岁·数声鶗鴂》
-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 《惜琼花·汀苹白》
- 《系裙腰·般涉调》
-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私会尼姑
传说张先年轻时,与一小尼姑相好,但庵中老尼十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为了相见,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后二人被迫分手,临别时,张先不胜眷恋,于是写下《一丛花》寄意。
老年纳妾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张先春风得意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也即兴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后来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
官妓索词
张先老年寓居杭州,多为官妓作词,却把同为官妓的龙靓忽略了。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先于是作双调《望江南》回赠:“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自谓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欧公赠雅号
张先另有一雅号,即为欧阳修所赠,范公偁《过庭录》记载言:‘子野《一从花令》一时盛传,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