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济
- 《鹧鸪天 题绮尘云想山庄诗词集》
- 《齐天乐》
- 《水调歌头 绍周惺园新筑成,歌此贺之》
- 《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二》
- 《虞美人 乐山送客》
- 《鹧鸪天》
- 《鹧鸪天 壬午》
- 《浣溪沙六首 其一》
- 《浣溪沙六首 其二》
- 《浣溪沙六首 其三》
- 《浣溪沙六首 其四》
- 《浣溪沙六首 其五》
- 《浣溪沙六首 其六》
- 《临江仙 次韵答豢龙》
- 《浣溪沙三首 其一》
- 《浣溪沙三首 其二》
- 《浣溪沙三首 其三》
- 《阮郎归》
- 《喜迁莺 香港陷落数月,始闻寅恪脱自贼中,将取道桂黔入蜀,已约乃弟致书,劝其来乐山讲学,词以坚之》
- 《虞美人》
- 《鹧鸪天 孤桐寄示齐天乐词,惠题拙著屈六讹,兼及豢龙永逝之哀,赋此答谢》
- 《定风波 两年以来,屡约藏云来武汉大学讲学,辄因故不果,拈此调之》
- 《二郎神》
- 《浣溪沙 客谈北平广播荀慧生歌曲》
- 《鹧鸪天 烟雨中望淩云山》
- 《玉楼春 寄怀枣园辰溪》
- 《踏莎行》
- 《三部乐 癸未中秋》
- 《清平乐 甲申》
- 《清平乐》
- 《诉衷情 偕家人步出西城,至露济寺苗圃看菊二首 其一》
- 《诉衷情 其二》
- 《南柯子 除夕》
- 《木兰花慢 癸未》
- 《鹧鸪天 骤雨生凉,诵天闵惠示新词,快答一阕》
- 《鹧鸪天 寄怀孤桐重庆二首 其一》
- 《鹧鸪天 其二》
- 《菩萨蛮》
- 《木兰花 岭海画人关君山月,以所作古木栖禽题曰《双栖》见贶,奉此为谢》
- 《减字木兰花 观德军入巴黎照片》
- 《祝英台近》
- 《浪淘沙 衡阳之役,闻方军苦战四十七昼夜,将士伤亡殆尽,而援军不至,词以哀之》
- 《浣溪沙》
- 《步蟾宫 寇氛逼新宁,怀故园兄弟》
- 《浣溪沙 其一》
- 《浣溪沙 其二》
- 《浣溪沙 其三》
- 《浣溪沙 其四》
- 《浣溪沙 其五》
- 《惜秋华》
- 《玉楼春》
- 《倦寻芳》
- 《虞美人 甲申中秋无月,歌此为云巢酒客劝》
- 《玉楼春 星夜露坐示惠君》
- 《忆旧游》
- 《蝶恋花 乙酉》
- 《玉楼春四首 其一 新历八月十日感事有作。日本投降,战事结束》
- 《玉楼春四首 其二 新历八月十日感事有作。日本投降,战事结束》
- 《玉楼春四首 其三 新历八月十日感事有作。日本投降,战事结束》
- 《玉楼春四首 其四 新历八月十日感事有作。日本投降,战事结束》
- 《鹧鸪天 随武汉大学复员回武昌。彦威书来问近况,赋此代柬》
- 《烛影摇红 丁亥》
- 《唐多令》
- 《浣溪沙 春草二首 其一》
- 《南乡子》
- 《临江仙二首 其一》
- 《临江仙二首 其二》
- 《临江仙 前词良苦,赋此自解》
- 《水调歌头 贺无咎新居》
- 《浣溪沙 戊子》
- 《醉落魄》
- 《西平乐慢 乙酉重九》
- 《声声慢》
- 《木兰花慢 挽迪生》
- 《浣溪沙 丙戌》
- 《三姝媚 烟中望娥眉三峰,云气氤氲,黛螺娟好,极惝恍迷离之致,词以写之》
- 《八声甘州》
- 《浣溪沙二首 其一》
- 《浣溪沙二首 其二》
- 《摸鱼子 乐山送春,用沤尹梅州送春韵》
- 《朝中措》
- 《鹧鸪天 中秋同家人山斋玩月》
- 《金缕曲 寄怀邵襄京师》
- 《浣溪沙 宴池屡寄诗存问,余方戒吟,未有答也。比复来索拙作且惠佳篇,为破戒作两阕酬其美意 其一》
- 《阮郎归 辛卯》
- 《水调歌头 壬辰》
- 《浣溪沙 答和啸苏见怀词韵》
- 《鹧鸪天 贱辰承啸苏惠词,赋谢》
- 《沁园春 丁酉》
- 《水龙吟 戊戌》
- 《鹧鸪天 读寅恪丁亥除夕诗感赋》
- 《玉楼春 山梅初绽,适值大雪,赋此索湘弟和二首 其一》
- 《玉楼春 其二》
- 《临江仙 惠君携两儿归长沙,寄泊无所,书此慰之》
- 《小重山 窗外梅方盛开,为后仓伤残,词以吊之》
- 《金缕曲 巳丑》
- 《蝶恋花 南京解放五日武昌解放。四月二十四日效冯正中体四首 其一》
- 《蝶恋花 南京解放五日武昌解放。四月二十四日效冯正中体四首 其二》
- 《蝶恋花 其三》
- 《蝶恋花 其四》
- 《减字木兰花 己亥》
- 《减字木兰花 其二》
- 《减字木兰花》
- 《临江仙 参加市政协会议后感赋》
- 《倦寻芳 辛未》
- 《满江红 辽吉沦陷,东北诸生痛心国难,自组成军,来征军歌以作敌忾之气。为谱此调与之》
- 《满江红 避日寇入北京。凭庑愁坐,示内子惠君》
- 《水调歌头》
- 《解语花 壬申》
- 《浣溪沙 新晴,公园晚步》
- 《惜秋华 在武昌武汉大学》
- 《扫花游 剑农寓庐红梅雪中盛开索赋》
- 《疏影 残柳》
- 《踏莎行 癸酉》
- 《水调歌头 甲戌》
- 《鹧鸪天 奉题皓白所藏梨洲先生画像》
- 《鹧鸪天 乙亥》
- 《鹧鸪天 大风中作》
- 《定风波 丙子》
- 《庆春宫 戊寅》
- 《玉楼春 不寐,寄惠君》
- 《点绛唇 己卯》
- 《蝶恋花 将随浙江大学迁于滇边之建水,感赋两阕,简寅恪、雨僧昆明 其一》
- 《蝶恋花 其二》
- 《南柯子 赴辰溪湖南大学途中。晓发六寨》
- 《鹧鸪天 筑阳市楼饮散与迪生别。迪生以浙江大学事入重庆,即遇空袭,念之不已,词以讯之》
- 《水龙吟 庚辰重午》
- 《浣溪沙 文庙晚归 去年日寇空袭乐山,全城被毁,文庙独存,武大本部即设于此》
- 《木兰花 连日苦暑,得雨喜赋》
- 《减字木兰花 吊法京凯旋门。门有纪念战胜之碑,二十年前欧战后建,今闻已为德军移去矣》
- 《生查子》
- 《减字木兰花二首 其一》
- 《西江月 病馀日课小词,惠君嘲我如蚕吐丝,赋此为解》
- 《江城子 豢龙戒予吟多损神,劝写金刚经以结胜缘,词以报之》
- 《蝶恋花》
- 《浣溪沙 蝉》
- 《浣溪沙 雨中桂花零落,用梦窗韵赋之》
- 《临江仙》
- 《鹧鸪天二首 其一》
- 《鹧鸪天二首 其二》
- 《浣溪沙寄湘弟遂园》
- 《浣溪沙 辛巳》
- 《浣溪沙 奉酬抚五归燕之什,即用原韵》
- 《玲珑四犯 闻鹃用白石韵赋之》
- 《法曲献仙音 看鸦》
- 《谒金门二首 其一》
- 《浣溪沙 辛巳重午》
- 《浣溪沙 晚归,楼主惠赠藏香笺纸,赋谢》
- 《木兰花慢 绍周六兄前岁五十初度,同好咸以诗文为寿。予时方崎岖道路中,无一语相贶,补赋此调寄之》
- 《满宫花 赠竹杖》
- 《忆江南》
- 《谒金门》
- 《浣溪沙 客有阿好,称许过情者,赋谢二首 其一》
- 《采桑子 雨坐示惠君》
- 《减字木兰花 读须溪词》
- 《鹊踏枝四首 其一》
- 《鹊踏枝四首 其二》
- 《鹊踏枝四首 其三》
- 《鹊踏枝四首 其四》
- 《月下笛 用清真体》
- 《念奴娇 秋燕》
- 《浣溪沙 中秋梦醒,瓶桂香甚,偶忆遂园双桂》
- 《雨霖铃》
- 《浣溪沙 中秋前夕闻湘捷》
- 《琵琶仙》
- 《浣溪沙 枕上闻雁》
- 《浣溪沙 酒罢,偕天闵踏月閒话》
- 《鹧鸪天 久闻黄冈十力熊君,今世奇士,任道精勇,无缘会合。昨承贻我近著语要,兼称道拙词,赋此奉谢》
1949年后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文学评论》编委等职。对屈赋和《文心雕龙》研究颇有成就。著有《文学论》、《十四朝文学要略》、《文心雕龙校释》等。
刘永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幼年即从博综群书的祖父刘长佑(曾任清直隶、云贵总督)及其父刘思谦(曾历任广东,云南等省知县)攻读中国文史。十九岁时先后考入天津高等工业学校、上海复旦公学。次年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旋因不满该校固陋措施,毅然退学。辛亥革命爆发时,赶赴海南岛,动员并协助其任琼崖道台的四兄刘滇生起义。民国成立俊至1917年,旅居上海,从近代著名词家况周颐(蕙风),朱祖谋(彊邨)研习词学,深得况、朱二人赏识。1917年,回湖南长沙明德中学任教,曾以多年积蓄为预备出国留学的钱款,无偿资助处于困境之该校。1928年,由吴宓介绍到沈阳东北大学任国文系教授。“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北,举家南归,改任武汉大学教授,直至逝世(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至1939年,曾在广西宜山浙江大学及湖南辰溪湖南大学讲学各半年)。1942年至1949年,兼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56年被评为为一级教授,并在此前後被选为武汉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武汉分会理事及全国性的理论刊物《文学研究》编委。
刘永济治学馑严,博通精微,其研究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之诗、词、曲及文论诸多领域,取得令海内外学者瞩目的成就。1917年,任教长沙明德中学,即致力於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所撰写的《文鉴篇》,於文艺鉴赏颇多精辟剖析,刊於《学衡》杂志,传诵一时。此期间,於该校所撰写讲义《文学论》,学贯中西,要言不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重版多次。1928年,至沈阳东北大学任教,所撰《十四朝文学要略》(上古至隋),为一体例、结构和见地均有特色的中国上中古文学史专著,1945年由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校订增补本。此时还以绝句为重点,所著《唐乐府史纲要》,为我国迄今唯一研究唐代乐府史的专著(有讲义本,待出版)。
刘永济任教武汉大学後,即致力於《文心雕龙》研究,三十年代即有《文心雕龙徵引文录》之作上下两卷,徵引文达530篇,由武汉大学于1933--1935年铅印。四十年代成《文心雕龙校释》一书,是书为继黄侃所著《文心雕龙札记》之后又一“龙学”力作,诸所诠释,皆得刘勰论文原旨。刘氏尝语黄侃弟子程千帆说:“季刚的《札记》,《章句篇》写得最详;我的《校释》,《论说篇》写得最详!”以精於小学推黄侃,长于认议自许,各擅胜场。此书问世後,为学林所推重,其精到之论多为治“龙学”者所引用阐发。如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说:“从1955年到1964年的十年间,出现了《文心雕龙》研究的全新面貌。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和刘永济的《文心雕龙校释》,是这十年内《文心雕龙》研究重要收获。两书都是他们多年研究的硕果,在国内外都又深远的影响。”(载《文心雕龙学刊》第二辑)台湾之治“龙学”诸学人也奉其论为圭臬《见牟世金《台湾文心雕龙研究鸟瞰》)。刘氏晚年仍致力于“龙学”的研究,计划编纂《文心雕龙辞典》,拟列布份词目,写了不少释义卡片,痛惜“文革”祸起而未完成。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刘永济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封建遗老”,10月2日含冤去世,时年79岁。其妻是家庭妇女(教工宿舍楼里的孩子叫她“刘婆婆”),被认做“地主”而遭斗争,最后在家中上吊自杀。1979年5月,武汉大学为刘永济平反。